龙腾小说网 - 耽美小说 - (射雕同人)道可道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14

分卷阅读314

    实称得上幅员辽阔。大唐是当时全天下最富有的国家,文治武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那时,来自各国的使节都渴望与大唐交往,这也确实称得起兵强马壮四字。如此繁华盛世的唐代,恐怕再过千年,也会被后人铭记。……但大汗有没有想过,一个王朝之所以能够如此鼎盛,究其根本原因,靠的是什么?”

忽必烈没有说话,但王道一从他的眼神中感受得到,他在听。

也许是她此时太过全神贯注于忽必烈了,以至于方才那在帐中的军士什么时候退下都毫无察觉。

于是王道一接着道:“自汉帝国开通丝绸之路以来,生活在西域以及龟兹一带的众多民族就不断来到我中原,这些人被汉人笼统地称为胡人。在几百年前的大唐,在它的都城长安,由于贸易和文化的交流,胡人随处可见。”

她仿佛不经意的看了忽必烈一眼,方继续讲道:“唐史记载,那时的盛况,如今我们宋人绝对想象不到,胡人可以戴着汉人的帽子,在国子监中吟诗作对,汉人也时常穿着胡人的衣衫,在酒肆里跳起胡旋舞。包括一万户突厥人在内,长安城中常住的胡人就有近十万之多!擅长经商的粟特人主宰着西市的贸易;龟兹的舞女在歌坊最受欢迎;于阗人以绘画而赫赫有名,结交汉人中的文人sao客;高昌的乐人经常被皇室选中,前往宫廷演奏……”

王道一的声音渐渐激昂,感染的忽必烈都不禁听出了神,他虽学习汉学,但对王道一口中所讲前朝细节确实不曾关注过,听着她的讲述,他作为帝王的内心隐隐有莫名的sao动。

只听王道一口若悬河,侃侃而谈:“……不仅如此,大汗可能想不到,在那时,很多胡人甚至直接为皇室服务。连大明宫中负责保护皇城安全的皇家卫队里就有不少胡人,甚至连皇家卫队的队长也是胡人出身……”

说着说着,王道一抬眼盯向忽必烈,停了一瞬,又道:“……政治上不分疆界,张开怀抱;经济上不分族别,公平竞争;族别上不分胡汉,皆为臣民。胡人几乎融进了唐人生活的各个方面。那时,与大唐交往的国家和种族,达到了两百多个。光东瀛遣唐使就曾到达长安十五次之多,东罗马帝国也先后七次遣使至长安,阿拉伯帝国更是一度三十六次派出使节。来自世界各地的种族人民在长安和睦相处,各种宗教信仰在长安并存,共同缔造出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大唐!”

随着王道一逐渐深入的语调言谈,忽必烈不知想到了什么,眼中竟放出些许光来。

那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帝王才能放出的光。连他自己都意识不到。

王道一一瞬不瞬的默默观察他的神情,直到此时,又继续说道:“大唐帝国的皇帝们,大度豁达,自信包容,大汗可能也想不到,大唐的前三位皇帝,其母系血统都是胡人,其中唐高宗李治更是充满了胡气,他的汉族血统只占四分之一。”

忽必烈愣了愣,不由出声道:“什么?那这么说来……李治岂非就算不得汉人了?”

王道一微微一笑,说道:“大汗,请您细想,是不是汉人,怎能就因其血统而决定呢?请大汗再想,如果真能缔造出一个这样的空前盛世,那么其统治者是什么血统,又有什么关系呢?”

忽必烈沉默下来,压下心中的萌动,眸光直直射向王道一,沉声道:“你究竟想说什么?”

王道一看着他,笑道:“汉民族的血液里大量搀进胡人的剽悍精神,而胡人的灵魂中也铭刻着汉民族的文化烙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开放包容,大气磅礴。各民族、各宗教在大唐和谐相处,对中华和夷狄“爱之如一”,这才是大唐帝国能够被后人永世铭记的最根本原因。”

看着忽必烈的表情,王道一的语气渐渐缓下来,“而在当时的罗马,人们正因宗教和种族偏见而互相攻伐。当异族徒互相杀戮的鲜血染红罗马大地的时候,远在中原的大唐却不分族别,不分贵贱,胸怀天下,包容四方。……在下想,或许,在中原文明史上,只有大唐帝国,曾经达到过这样的精神境界。”

忽必烈听到此处,垂眸不语,不知在思量些什么。

王道一由他沉思片刻,面上的神情放松,但心中却时时绷着一根弦。铺垫了这么多,她知道接下来她要说的话正是关键,一刻都松懈不得。

然而就在此时,帐外忽然闯进一人,正是方才那个不知何时退出去的军士,只见他直直奔近帐来,手中正拿着一封信,利落的单膝跪地,将信双手举过头顶,呈给忽必烈。

忽必烈似是早知他会来,朝王道一瞥了一眼,方慢悠悠的接过信来。

他那一瞥,让王道一心里一颤,陡然升起一丝不安。

似乎发生了什么超出她预料的事情?

只见忽必烈抬眼朝她一笑,这一笑更是叫她心中警铃大作,一个帝王在这种情况下的微笑,绝不会是善意的。

忽必烈道:“道一先生方才的故事讲的很好,本汗很爱听,我们可以继续聊下去,不过在此之前,还请你先看一样东西。”说着将手中信放于面前的虎皮大案上,慢慢推了过去。

王道一走近案前,垂眸看去,案上正躺着一封薄薄的信封,信封上书“道一亲启”四个大字,字迹有些凌乱飘忽。

甫一看清,王道一瞬间凝在原地,这字迹……竟是黄蓉的!

作者有话要说:

二更

第146章新生出世

王道一凝在原地,过了好一会儿,她方轻轻扶了扶袖子以掩饰自己的僵硬,脑中却早已变得兵荒马乱。

为什么蓉儿的书信会出现在这里?难道是方才的那个军士?他趁我与忽必烈说话的时候去了桃源?

蒙军怎么知道桃源所在的?!

看这字迹飘浮无力,定是蓉儿在身体极度虚弱的情况下写的,她为什么会身体虚弱,难道是和蒙军发生了冲突?她现在即将临盆,怎能和蒙军相斗?

至于这封信,是蒙军逼她写的吗?

蒙军对蓉儿做了什么?

……

这封信来的太突然,彻底搅乱她的思维,无数的疑问在脑中盘旋。

但她此刻一定不可以乱,她要是乱了,一切都完了!

她没有伸手去拿那信,又过了片刻,抬头看向忽必烈,眼中仍是一派波澜不惊,“大汗这是何意?”

忽必烈见她并不急于拆信,依然一副从从容容的样子,倒有些诧异。

他又哪里知道,王道一此刻神经已是极度紧绷,她不碰那信,是因她根本不敢去拿,她害怕信里的内容会叫她表面的镇定再也伪装不下去。

忽必烈朝金帐中央的金牌瞟了一眼,笑道:“也没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