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 耽美小说 - (射雕同人)道可道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13

分卷阅读313

    金牌的至高无上性,因此,它从来都是由成吉思汗本人发出,从未被赐予别人过,因为一旦有谁得到了一块这样的金牌,就几乎是等同于那人拥有了一次行使蒙古帝国最高权力的机会。

自从成吉思汗去世以后,这种传奇性的金牌便再也没有被使用过,即使是之后继承了他汗位的儿孙,出于对祖先的敬畏,也都不敢再发出这道象征着成吉思汗意志的金牌。

成吉思汗是蒙古民族的信仰,他的专属金牌,除他以外,没有第二个人用过。

而如今,这种金牌竟然会出现在一个宋人女子的手里,这让忽必烈怎能不惊讶,这让蒙古军怎能不惊讶。

王道一就托着这样一块金牌进了忽必烈的金帐。

当忽必烈认清了来人之后,又是一怔,他忽然明白了王道一手中的这块金牌是哪里来的了,必然是两年前在蒙古大漠的那次金帐密谈。

怪不得,怪不得祖父当时一言不发,怪不得他不惜手刃了贴身翻译官也不叫任何人知晓那次金帐密谈的内容。

忽必烈现在是彻底明白过来了。

国之重器,不能轻易假于人手。像这样一块具有强大效用的金牌,在当时,成吉思汗是不能叫任何人知道它曾被赐予别人,否则会酿成大祸。

忽必烈上前亲手验证了那块金牌的真伪,成吉思汗金帖有严格的制式要求,为圆角长方形片状,一端有圆穿,长七寸,宽三寸,重八两,通体由纯金铸成,边缘以繁复的特殊手法雕着精细的花纹,金牌正反两面各以精工刻有两行巴思巴文字,意为“成吉思汗的圣谕不可侵犯,违者死!”

确定真伪之后,忽必烈与那兵士同时朝金牌跪倒,匍匐在地,口中颂念道:“成吉思汗圣谕在上,成吉思汗的子民无有不遵。”

随后,他从王道一手中接过那块金牌,双手高举,慢慢放在金帐中央的架子上,再回到自己的金座处坐定。

作者有话要说:

一更

成吉思汗金牌,历史上真的有这种东西,现存内蒙古博物馆,大家没事可以去参观参观。

不过这里为了情节,我夸大了它的作用,大家姑且一看便好

第145章可汗金牌

忽必烈直直瞪着王道一,王道一站在原地由他打量,不言不语。

从方才踏入这个帐子算起,她的游说其实就已经开始了。

这是她与黄蓉琢磨过整整两年的一场游说,是决定宋国命运的一场外交活动,她们曾为这一次行动排演过无数次。

她们研究忽必烈的为人,她们反复掂量手中的筹码,她们权衡天下的利弊得失,她们精心算计过要以怎样的方式才能让这场游说取得最好的效果。

甚至在游说中,何时该说话,何时当沉默,声音何时激昂,何时低沉,语速何时该快,何时当慢,何时笑,笑到几分,何时停顿,停顿多久,每一个眼神,每一种表情,每一个回合的应对,她们都研究的细致入微,直至她们认为每一个细节都无可挑剔为止。

然而即便是如此的准备,她们也不敢保证这次外交的成功,因为她们手里的筹码实在太少,宋国的筹码实在太少。

半晌后,忽必烈终于先忍不住开口道:“道一先生好久不见。”

王道一笑笑:“的确很久不见。”

忽必烈又打量她一眼,问道:“听闻先生是中原最出色的剑客?”

王道一道:“大家好像是这么说的。”

忽必烈道:“是剑客,为何只身而来,却不带剑?”

王道一道:“我已无需用剑。”

忽必烈道:“哦?”

王道一道:“无剑胜于有剑,故无须特意执剑。”

正如独孤求败第三柄木剑下所言,“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渐进无剑胜有剑之境。”王道一现在已然达到了这种“无剑胜有剑”的境界,那柄玄铁重剑,早已不用了。

忽必烈却不知其中道理,问道:“无剑怎能胜于有剑?”

王道一笑道:“岂不闻,一人之辩,胜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无剑自然也可胜于有剑。”

忽必烈听出她话中隐意,面容一肃,盯她半晌,咬牙道:“道一先生到底所谓何事而来?你拿祖父的金牌,又有什么要求?”

听到这两句疾问,王道一笑了。当然,她只是在心里笑,面上仍是一派平和的模样。

这是她和黄蓉设计好的开场白。见到金牌,忽必烈必然惊心,然而,出于他帝王的尊严,他越是心中惊疑不定,越是会首先表现的刻意不去提它。

他不提,王道一也不提,随便他问什么,都吊着他。王道一越是不提,忽必烈越是心急,以忽必烈的性子,不出三问,他必然先按捺不住。

事实证明,果然如此。

一个成功的纵横家,无疑也应该是一位出色的心理学家。黄蓉和王道一是何等人物,她们对忽必烈的研究是如此透彻。这两年中,她们要求郭靖将能够搜集和探听到的所有信息都告知她们,目的就是通过他的行为来研究他这个人。

在外交活动中,有个规律:先沉不住气的那个一般会是输人一着的那一方。

所以她绝对不能先急,她本来就处在弱势,在这场游说中若她一开始就先输人一着,由他人主导了去,那这次外交活动的成功率就更加大大降低了。

忽必烈发问后,王道一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道:“在下想要先给大汗讲一个故事。”

忽必烈现在对她的心理防线太高了,如若马上说出要求,定然捞不到多少利益,所以王道一兜了个圈子,先让他松懈下来再说。

忽必烈皱眉道:“什么故事。”

王道一道:“大汗精通汉学,必然知道中原曾有一个王朝叫唐吧?”

忽必烈道:“知道。”

王道一道:“那大汗觉得这个朝代如何?”

忽必烈略微思索,说道:“本汗认为,那是你们中原大地上出现过的最伟大的帝国,比现在的宋国不知强上多少倍。”

文则宋明,武则汉唐。这是现代人对中国历史的一般共识。忽必烈马上英雄,自然更推崇强盛的唐朝。

王道一点点头,顺着他的话问道:“大汗为何如此认为?”

忽必烈道:“唐朝兵强马壮,幅员辽阔,难道还算不得你们中原最伟大的王朝?”

王道一笑道:“在下也以为唐朝鼎盛,但原因可能与大汗所看不同,唐朝之盛,不止在此。”

忽必烈眯眯眼,道:“道一先生有何高见?”

王道一道:“大唐的疆土东至日本海,西达咸海,南抵越南,北越漠北草原,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