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六零年代好姻缘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6

分卷阅读26

    一定会过上好日子的。

她自己呢,也能找到意中人吧?

---

第20章(1)结婚了

到了学校。

柳晓静安顿下来之后,就去办公室找吴老师。

她还是想跳级。

上学期期末考,她拿下了全年级第一名。凭这个成绩,应该很有说服力吧?可吴老师却摇了摇头,说这么做不符合高中学籍管理条例。

他耐心劝道:“柳小禾同学,如果你真想提前一年参加高考,可以到高二下学期就报名啊?用不着现在就赶着跳级,这样基础知识能打得更牢靠一些,把握也更大一些……”

听到这话,她点头应下了。

心说,这样也好,吴老师是为她着想,她是有点心急了。再说,真跳到了高二,没准就和那个崔景先一个班了,那还不够别扭的呢。

自那以后,柳晓静安下心来埋头学习。

这是她改变自身命运的唯一之路,怎么也得抓住了。再过几天,她来到这里就满一年了。相比起初来乍到时的惶恐,现在可是淡定多了,也渐渐适应了这种清苦生活。

转眼到了三月六号,也就是农历正月二十。

这天是惊蛰,也是她十五岁的生日。

娘特意提醒过她,说到了这天要多吃点,能弄碗杂面条就更好了。娘希望她能长命百岁,活得健健康康的。

而她自己,又何尝不想呢?

上一世,只活了二十八就挂了。为了续命,吃了那么多苦,怎么也得欢腾得活着。

如果她没记错的话,这也是她去年醒来的日子。

这都赶在一起了?

也难怪那天,青松大哥会大清早地下地,费了半天劲儿就为了给她挖块红薯吃。现在回想起来,唇齿间还留着那一丝丝甜蜜。

她想,若没有家人护着,她真熬不到今天。

从这一点来说,她还是蛮幸福的。

这个生日,过得颇为平静。

她没有吃上杂面条,只啃了个黑乎乎的高粱面饼子,喝了一茶缸子玉米面糊糊。

心说,如果能吃个煮鸡蛋就好了。

以前过生日,娘都要拿个熟鸡蛋给她滚一滚,好让她太太平平地度过这一年。

不过,那都是饥荒之前的事情了。

现在连鸡都吃光了,上哪去找鸡蛋啊?

晚上临睡前,小R忽然冒了出来。

还打开虚拟面板给她看,说她的“能力值”已达到230点了,“经验值”也提升到了50点。令她惊讶的是,她的“财富值”被清空了,变成了零。

也就是说,她现在不负债了?

以前欠下的那300多点被一笔勾销了?

可这一段时间,她啥都没干啊,系统怎么可能会发善心呢?

她问小R,可小R装聋作哑拒绝回答。

她想,不负债总归是件好事吧,也就没再考虑那么多了。

*

日子就这么过去了。

进入四月之后,上面的政策果然发生了变化。

村里的食堂被取消了,自留地也返还给了社员们。

各家各户都备了铁锅,吃起了小灶。

虽然还处在春荒时节,可天气暖和了,地里的野菜“嗖嗖”地冒了出来,到处都是绿油油的一片。只要勤快一点,去地里刨食儿,自家再耕种一点,还是能填填肚子的。

当然,营养就谈不上了。

那些体质弱的、年纪大的,都得了浮肿病。还有那些小娃娃们,大都是面黄肌瘦的。可大伙儿都明白,这一季的春荒快熬过去了,等到春玉米下来,就能吃顿饱饭了。

“五一”节前,青松大哥赶到县里,来接小禾回家。

在路上,跟她说青原要去县里参加培训了,说是去学邮电。

这是他自个儿争取的,说要多学点知识。赵书记就点了头,给他分了一个名额。还说等他回来后,就去郑所长那里报到吧。

柳晓静听着,抿着嘴直笑。

如果二哥进了邮电所,转了正,这辈子算是安稳了。

她记得爷爷跟她提到过,接下来就要开始“纠五风”了。

县里和公社里,一大批超编人员被下放了。像二哥这样在办公室里打杂的,搞不好就在下放名单里呢。

他是个初中生,回乡务农就太可惜了。

青原二哥有文化,人也勤快。

大哥说,公社里的食堂没了,青原吃饭成了问题。开始是从家里带饭吃,可没过几天就自己弄了个小炉子做饭吃,吃得可滋润了。

有两个能干的哥哥,光想想就觉得安心。

这怕是她来到这里最大的收获吧?

别的没有,可有家人的关爱。虽然日子过得很清苦,可苦中有乐,也不觉得那么寂寞了。

*

到了六月中旬,队里开始抢收夏粮。

今年虽然算不上丰收年,可比去年稍微好了一点,也多打了几担粮食。社员们见到麦子,也安心了不少。现在是按照工分和人头领口粮,家里有劳动力的,就不愁吃喝了。

另外,家家户户的自留地里还可以种一茬秋庄稼。

等到秋收时,里面的出息可大着呢。

从地里打下的玉米、高粱还有红薯存起来,够一个冬天吃的。等到来年春天,再也不会打饥荒了。

像柳家这样的,除了小禾和青良,都是壮劳力。春梅来了,也能干活儿。只要没啥大事,这日子就好过多了。

赵桂枝打算等到来年春天,抱一窝小鸡娃子,养几只鸭子,再喂两口猪。

有了自留地,随便弄弄就有饲料喂养家禽了。现在,不让去集市上卖东西,那就留着自家吃呗?这几年过得实在是太苦了,得好好补养一下。

小禾还跟她说,“娘,咱除了自家吃的,如果有剩余的还可以拿到县里去换几个零花钱……”

小禾在学校附近的家属院里转了转,说那边都是拿工资吃商品粮的,手头上稍微宽裕一点。可城里的那些副食品店里,货架上都是空空的,基本上买不到啥东西。咱家只要主动上门联系,一定能卖个好价钱。

听到这个,她也动了心。

俗话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以后单靠挣工分,能吃上饭不假,可手里却没啥现钱,连扯块花布都要思量再三呢。

可家里用钱的地方却不少。

首先,是孩子们的婚事。

青松运气好,遇到了春梅,省了一大笔礼钱。

可她这个做婆婆的,该给的还是要给的,这个不能省了。否则,感觉就像亏待了孩子们似的,良心上也过不去。

还有春梅娘家,也得表示一下。

人家把闺女养了那么大,啥也不要就给了咱家,哪能占那个便宜啊?况且,她下面还有三个兄弟,家里的负担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