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快穿)女配逆袭的99种路线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60

分卷阅读60

    旁人的窥测下,方云坐镇家中,全家安静度日。

崔玉回来后,知道这几日发生的事情,沉下脸来,“姑姑,辛苦了。这些人尚不知我所为,就虎视眈眈。若是让他们知道了君王对我的重要,只怕这阴谋诡计就会没完没了。我们毕竟人手少,怕是会有些麻烦。”

“人手少,就让陛下派给你。”方云知道,皇帝如何求贤若渴,也厌恶世家大族对皇权的藐视,而崔家人丁稀少,对君王没有任何威胁。皇帝会支持崔玉的。

这时,护送崔玉回来的侍卫来向方云行礼,“崔先生,陛下说,为免给先生招来嫉恨,就没有召见先生,但是陛下知道,崔家对陛下的忠诚,也知道先生在为国分忧一事上,也出力不少。陛下想问先生,想要什么赏赐。”

方云把这些日子发生的怪事说了说,“恳请陛下派一队御赐侍卫守护崔家,并告诫众人,崔玉忙于君王嘱托之事,无暇应酬,其他人等无论什么身份,不得上门造访,也不得请崔玉外出。有违者,以妨碍政务论处。”

侍卫知道这两位大小崔先生已经得了君王青眼,恭敬地问道,“那崔先生本人,需要什么赏赐?”

“信任。”方云正色答道,“崔家世受皇恩,当年若不是陛下主持公道,我崔家家业都保不住。报答陛下,是我家的本分。崔丽君不需要任何其他赏赐,只希望陛下把信任,赏赐给崔家。”

侍卫脸上露出敬重之色,“小人明白了,定会如实禀报陛下。”

几个时辰后,皇帝的圣旨颁下来,封崔玉为二品司空,兼御前行走,兼太子太傅。而且,命崔玉只奉君王之召,且不得对外泄露君王所托。另外还赏赐银两、田地若干。再派来一队皇家侍卫共20人,护卫崔家。

这封赏内容当天就不胫而走,传遍京中各大家族和六部官员中。银钱土地倒也罢了,一下子就封了二品,还只奉君王之召,还有皇家侍卫守护,对了,还有太子太傅之职。

太子很高兴,父皇自从抢了他的去看,就生出游历天下之心,这让太子心中有了猜测,是不是,那个位子不用等很久……

而且,父皇器重的人,给了自己做太傅,还让自己去拜访。这是不是父皇下了决心,自己的储君身份稳了?

他这几日曾经被父皇召去听崔玉先生讲治国之道,这位年纪不算大的先生,经历丰富,学识广博,每每三言两语就说中要害。那些高高在上的官员与之想比,简直是随意乱弹琴。

太子生性憨厚,不喜浮华之辈,因此也常被文人诟病,相比之下,佟浩然为首的清流欣赏的三皇子,那是口若悬河,才华横溢。

太子因此以往都不得父皇欢心,因此郁郁寡欢。可是,如今,见了这脚踏实地的崔先生,太子顿时觉得找到知音,觉得这位先生说的话都发人深省。

更庆幸的是,父皇让器重的先生做了太子太傅,还催他谦恭求教。这让太子一扫往日的抑郁之气,有种否极泰来的感觉。

太子高兴了,有人就不高兴了。

京中有文人在崔家门外贴了邀请文书,非要逼着崔玉出来参加“谈玄会”,全不顾君王的圣旨。

崔玉和姑姑商量,“要禀报刑部拿人吗?”

方云否决,“初回京城,不宜锋芒太盛。他们不知死活,那是太闲,咱们可以让他们好好忙一忙,到时候自顾不暇。把‘限奴令’草拟了,送与陛下吧。”

侍卫不仅保护家宅,也会传递皇帝和崔家的往来消息。

崔玉的折子送上去,皇帝就正式颁布了“限奴令”,说是边关将士很多没有家室,而有些人家却奴婢成群,寒了边关将士的心。所以各家各户要按着品级限制奴婢数量,释放的奴婢直接送去官府。

皇帝做得比崔玉建议的更过,一群奴婢而已,谁要听她们自愿,陛下要推广屯田制,就要建立军户制度,正缺女眷送往边关。

这“限奴令”一出,果然官员和各大家族都忙乱起来。

尤其要命的是,皇帝把妾室也归为奴婢,若要保住妾室,就要释放更多的奴婢。那妾室太多的官员公子们,就犯了愁,因为按着品级,竟是连妾室都要送走的。

可他们也无法,听说,宫里的宫女,都要被放出来一大批,陛下尚且舍得,他们敢说不舍得吗?

这些年,京中不仅“谈玄”成风,还蓄妾成风。富贵人家主子身边有几个妾都是少的,十几个都不稀奇,甚至蓄妾超过几十个的,也是有的。这还没算上大户人家养的歌女、舞女、小戏班子。

若是别的事情,这些文人、官员、贵族还能反抗一番,言官也可以谏言一回。可是偏偏是释放奴婢妾室,若不同意,便是好色。

文人风流不下流,舍不得美妾是不能公开说的,他们只能割舍了,心里把崔家姑侄狠骂一番。

虽然皇帝没说计策从何而出,但是,大家猜也猜到了,还能有谁?不就是崔家的老姑娘崔丽君,还有那不纳妾的崔玉吗!

☆、挽救侄子的女先生14

皇帝首先推行的政令,是“屯田制”以及相关的政令,事实上,这件事的推行,比他想的顺利。

兵部和户部都大力支持。

户部尚书简直要感动落泪,每年最让他发愁的筹集、押运军粮之事,日后就不用cao心了。边关将士分了田地,有了家眷,自然就自给自足,再不是自己的负担了。

兵部尚书也很高兴,这意味着“屯田”是归兵部管的,边关的土地也是归了军队了。他也不用着急上火去户部催军粮了,甚好,甚好。

户部和兵部都没意见,其他各部也就闭嘴了。

虽然,朝堂之上有人不希望崔玉被重用,可是这为君王分忧的法子,他们想不出,军粮他们也筹不来。还是不要吭气比较好。

这些人就想着,等崔玉的其他主意再被君王采纳时,他们就群起而攻之。

这些人等待了好几天之后,终于被他们抓住了机会,陛下要扶持农家学派。这还能行!文人士大夫们激烈反对,他们好容易把农家按下去,岂能功亏一篑。

他们可以想见,若是农家的弟子也上了朝堂,那他们如何维持文人的体面。须知,农家都是些下田指导农夫种地的怪人,放着体面日子不过,偏要做泥腿子,真正是有辱斯文!

朝堂上,文官们的激烈反对让皇帝十分恼怒。但是,他又不想得罪整个文官集团。于是,就让太子去问计。

太子去时,方云和侄子都在书房,一同接待了太子。太子倒是没有觉得这位崔家姑姑牝鸡司晨,他知道,崔玉的成就有一半出自姑姑。

方云给太子出了个主意,“好些文官只会动嘴皮子,叫他们听话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