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异端骑士同人:世人啊,驻止神明罢在线阅读 - 异端骑士同人:世人啊,驻止神明罢(3)

异端骑士同人:世人啊,驻止神明罢(3)

    字数:5090

    2020年9月23日

    又是一天过去了,过程单调到毫无可以诉说的,锯原木、分割成八等分。然

    后搬运到仓库,再折转回长屋。

    所有人都埋头在自己的工作中,长屋里昏暗得很,几乎难分昼夜。

    虽然也有高挂在墙壁最顶上的电子钟在黑夜中散着绿油油的荧光记录着时间

    流逝,不过也没什么人会特意确认一次时间就跑过去。

    唯独有一个时间,大家都会站起身来,穿好大衣裹紧毛领,朝着门外走去,

    这是一天里最难得的放松时刻。

    也预示着自然日里的黄昏的来临,夜晚的开始!

    虽然在这种极北之地,以昼夜晨昏作为判断时间的依据早就没意义了,打开

    门后,入目所及一片漆黑。外面也只有零星的灯光,风簌簌地吹着,逼得从唇室

    里跑出来的所有人不由得裹紧了衣服。

    不过这一点点的寒冷还不是阻碍。

    何况,实际的直线距离才不过百米。

    除了安娜所处的长屋外,其他几个类似的长方形建筑里也开始陆陆续续地走

    出人来。那是别的长屋。

    所有的人都纷拥到一个建筑物内。

    那是一座同样的苏维埃风格的建筑,大长方形的外表充满着朴实的风格。门

    口的路灯罕见的亮着灯,在这黑暗的夜晚,这是少有的光明之地。

    里面只有单层,高五六米,而开口的大门也比起普通的房屋要大得多,也许

    原本的用途是用作工人们聚会的礼堂、会议室、或者仓库之类的。

    正对着的大门的最里侧有一个比起平地高出好几米的高台,那里已经被用简

    单的横幅、色带修饰起来,高大的原木劈成十字架挂在墙壁上,而在高台之下,

    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椅子。

    毋庸置疑,虽然简陋,这已经满足了作为教堂的最低条件了。

    在若干个椅子排成的阵列之间,都燃着一堆篝火,在人员到齐后,门扉闭合,

    在保暖上也变得无可挑剔。

    坐席似乎并不固定,大家都是按照进入顺序随便地入座着。

    安娜也就随便找了个位置坐下,和想象中的教堂的气氛并不完全一样,大家

    入座后,并不是立马表情肃穆地就开始祷告,恰恰相反,在本该由牧师主持的仪

    式上。

    高台上空无一人,没有人上台。台下的人也没有表现出吃惊的意思,然后开

    始和相熟的人开始寒暄着说着闲话。

    不过所有人也有意地放低声音,并不会让自己的声调过高而吵闹到他人,就

    这样,会场里陷入一片嘈杂、嗡嗡嗡的环境里。

    但是,比起在长屋里只在工作之余进行的必要交谈,恍然充满了人味许多。

    就好像是无害的白噪音,虽然似乎杂音无处不在,但是反而就好像是盛夏时

    节的嗡嗡虫鸣,或者缺乏教师管束的教室里自然而然形成的学生交谈一样。混乱、

    却仿佛自成秩序,反而更有种令人安心的感觉。

    安娜旁边的男人就在和他的前排的一个人交头接耳,「哈尔科夫兄弟,你的

    狩猎队的收获怎么样。」

    那个男人摇摇头,「收成不怎么好,没有猎到熊这样的大家伙,一路上过来,

    只看到一群狼,领队觉得最好不要和集群的动物冲突,就放他们过去了。好几天

    了,也就只打到几个可有可无的小东西。」

    身边的男人露出有些惋惜的样子:「这也是难免的,他手底下的人没几个是

    正经猎人出身,缺乏经验……」

    而安娜另一边的是个妇女,她正和其他人探讨缝补的手艺。

    直到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在会场的位置逐渐坐满,门又一次打开了。

    不过这一次,进来的却和先前的人不太一样。

    那是一群小孩子!

    他们穿着厚厚的外套,从头到脚都包得紧紧的,只有露出的一点稚嫩脸蛋和

    矮小的身体可以看出他们是孩子的事实。

    在看到他们出现后,所有人开始放低语调,就好像是被风吹动的麦田,当风

    渐渐减小,如浪潮般的摆动也逐渐停息。

    当第一个孩子登上高台后,台下已经没有多少窃窃私语声了。

    台上的取暖做得很到位,孩子们很快脱下臃肿的外套,然后在底下的,是一

    个个小小的身子。

    孩子们在领队的指挥下,一个个找好了自己的位置,开始唱歌。

    唱着的是教堂的唱诗班们常用的诗篇,童真稚嫩的声调纯澈清亮,向着四面

    八方延展,然后在墙壁上碰撞处回音,织成神圣的音符。

    生活愁苦的人民坐在椅子上倾听着天使的歌谣,听着赞颂的曲调,面容平静,

    露出如痴如醉的微笑。

    在这种精神生活匮乏的时代,他们被赋予了太多太多的含义。

    包

    括人类在内的聚居物种,都会将群体中的孩子作为需要小心呵护的存在—

    —因为孩子年幼、稚嫩,脆弱、容易受伤,却拥有着太多太多的可能,他们是希

    望,是未来。

    以至于在地球绝大多数的宗教里,都会在教义里认定孩子是纯真无暇的存在。

    也是这个小聚落的所有人的寄托,而其中为首的那两个孩子,是阿历克谢教

    士收养的孩子。也就是这个唱诗班的领唱,更是被这里的人民称之为「圣子」。

    他们是唱诗班的领队,是歌唱的起奏者,也是协调所有孩童音律的领袖。

    在一曲过后,为首的两个孩子高举着手,以和稚嫩的童音不相符的庄重语气

    说道:「因圣父、圣子、圣灵的名义,愿天父的慈爱、基督的圣宠、圣灵的恩赐

    与你们同在。」

    所有的信徒都微微垂头,口中齐齐称颂:「阿门!」

    在第一次来到这里的时候,安娜心里一动,身为基督徒的她,自然不可能不

    清楚这个仪式。

    弥撒——这就是所谓的弥撒。是基督徒群聚一堂,共同为诵念或咏唱信仰而

    来,不同时节、不同派别的祷告词都有所不同。唯一一致的,是它的目的,那便

    是吃喝神的语言,宣扬那福音、夯实自己的意志。

    只不过,无论哪个教派,主持弥撒的都将会是经验丰富的认证牧师。至少也

    得是德高望重的信士,然而这里的弥撒却是由孩子来举行的,确实不那么常见。

    「我在大会中赞美你的话是从你而来的;我要在敬畏耶和华的人面前还我的

    愿。」

    「谦卑的人必吃得饱足,寻求耶和华的人必赞美他。愿你们的心永远活着!」

    「地的四极都要想念耶和华,并且归顺他;列国的万族都要在你面前敬拜。」

    地~址~发~布~页~:、2·u·2·u·2·u、

    「因为国权是耶和华的;他是管理万国的。」

    「地上一切丰肥的人必吃喝而敬拜;凡下到尘土中不能存活自己性命的人,

    都要在他面前下拜。」

    「他必有后裔事奉他,主所行的事必传与后代!」

    「他们必来把他的公义传给将要生的民,言明这事是他所行的。」

    主持的两个孩子开始手捧圣经,开始领着大家朗读诗篇中的片段。

    两人的声音并不大,却有着异样的穿透力。两个孩子娇小的身体纤细可爱,

    毫无攻击力可言的矮小身姿,释放不出成年人以体型和阅历展现出的那种威严感。

    然后那种抱着革质封面的圣经,站在椅子上才能在高台摆出的讲台上露出头,

    努力地大声朗诵的样子,却意外地符合「谦卑、柔和」的定义。

    众所周知,耶稣基督是喜爱谦卑的。

    正如马太福音之中所述,当时,有门徒进前来,问耶稣道:「天国里谁是最

    大的?

    耶稣便叫一个小孩子来,使他站在他们当中,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

    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凡自己谦卑像这小孩子的,他

    在天国里就是最大的。凡为我的名接待一个像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

    再没有人比真正的小孩子,更加符合耶稣的教诲了。

    两个孩子的声音不大,平和淡定,并没有多少剧烈的情绪波动,却异样的富

    有感染力。让人感到,公元的时候,耶稣和他的门徒在路上行走,就好像兄弟姐

    妹那般,就这样平平淡淡的说话,将福音的语句娓娓道来。

    在两个孩子的念诵声中,安娜感到了静谧、神圣的气息。她只觉得自己一下

    子似乎想了很多很多,无数本以为遗忘了的圣经的词句从心底涌出。

    在念经完毕后,就是惯例中忏悔的时间。

    开始有信徒起身,走到高台前的空地上,开始诉说自己的罪恶,并且请求忏

    悔。有的人选择默念,有的人是喃喃自语,有的人则是以正常的语调说出声。

    在安娜看来,他们所说的罪行似乎都是些无关轻重的小事,只能称之为鸡毛

    蒜皮。

    不过当事人都非常认真,诉说、忏悔罪恶的时候也一脸凝重坚定。但是似乎

    也是受到了两个孩子的影响,所有人的表情都相当平静,并没有很多教堂中的祈

    祷者那般的泪流满面、情绪激动。

    每个人诉说完自己的罪孽后,再说上几句警醒的话,接着在身前虚画十字,

    念诵一句「阿门。」

    台上的两个孩子,也回应一句:「阿门」。

    然后忏悔者退下,让后续的人接着忏悔。

    当场上已经没有需要忏悔的人后,就是到了领取圣餐的时间了。

    也便是复现出最后的晚餐时的场景,耶稣在预知自己受难前夕,拿起麦面饼

    和葡萄酒,交给门徒们吃、喝,并吩咐这样做,可以纪念他。

    晚

    餐过后,便是犹大亲吻耶稣,为歹人指引正主。随即耶稣被捕,在这段传

    奇中,故事即将步入整个救赎的高潮和终点。

    基督徒们从此以面做的饼或面包和葡萄酒借喻耶稣基督的rou和血,并吞食它

    们,以此表达和耶稣同在,以此获得救赎。

    许多弥撒里,是神父或者牧师走到信徒的面前,分发饼和酒的。

    不过大概是体恤孩子们体弱,是在地上的众人纷纷起身,排好队依次走上前

    领取圣餐。

    领取圣餐,是由众人走到台下,然后台上的孩子将圣饼和圣酒递下来。

    每人领取完后,为首的孩子都会翻阅经书,说上一句圣经上的话语作为结尾。

    终于,安娜的前方只有一队列的人了,最前面的男人,随同圣餐一起领到的

    是这句哥林多前书里的箴言。「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他沉默地点点头,默然的比划出一个神圣的架势,才虔诚地伸出手,从少年

    的手中拿到「耶稣的rou」,从少女的手中领得「耶稣的血」。

    距离已经很近了,安娜好奇地近距离打量着这两个孩子。

    屋子里已经很热了,所以孩子们都脱下了厚实的外套。

    两个孩子,一男一女。年纪看上去都相当幼小,身穿的都是简单朴素的灰色

    毛衫,却反而更加衬出两人那天然雪白到炫目的肌肤。稚嫩纯真的五官,虽说还

    年幼,却已经可以看出长大后必定都是俊男美女的绝美容姿。

    两人都有着一头浅淡的柔软金发,发温的色泽就好像是初升没多久的太阳那

    般有着最纯正的金黄光辉,而一双水蓝色的瞳仁给人以深邃幽静的感觉,有种遗

    世独立的飘逸和宁静的气质……

    明明是身处祭台的最前方,众人瞩目之地,无数人在台下周游,,这对双子

    却好像做过了无数次那般,毫无普通的小朋友那样表现出受宠若惊或者羞涩畏缩

    的样子,而是一脸自然从容地进行着手中的神圣工作。

    一切都以井然有序的节奏进展下去……

    安娜注意到,男孩有些漫不经心,例行公事那般的掰开一整块的大面饼,然

    后把均匀的分量放到信徒的手中。听到他们的连声感谢后,也只是普普通通的点

    点头以示回应。

    而他身旁的少女的态度则是认真仔细得多,比起男孩而言更有种唇婉的母性

    气质,一边斟酒之余,还翻阅就在身边的圣经,嘴角噙着微微的笑意,以优雅的

    语气对着每一个领受者施以祝福。

    站在高台,却不给人居高临下的高高在上感,就像是一对小天使那般,很美

    丽!

    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本就脆弱的小孩子愈发需要保护。

    而这对有着完美无瑕身姿的双子,那唇婉雅致的气质就好像和冷澈的寒冬雪

    地的环境格格不入般,他们越是绽放着那无瑕的美态、鲜活的灵气,和那冷酷外

    界的环境一对比,反而愈发让人担心他们可能随时会因为各种各样的意外而凋谢。

    安娜一瞬间只能联想到那一些只能养在唇室里的兰花——美丽、纤柔、娇嫩。

    虽然给人的印象是这样的,但是其实并不完全如此。被认为是淡雅高洁的谦

    谦君子的象征物的花朵,本来也不过是曾生长在野外的花朵,历经风吹雨打本是

    等闲。只不过世人非要在原不适于它们生长的地方也要看到,所以相应付出高昂

    代价后,时而也就成了富贵的象征。

    到了安娜的时候,她也像是其他人那样的伸出手掌,也拿出她握在手中的那

    带来的仿古金属杯。

    就像是对待其他人一样,男孩掰下一块面饼,放在了她的手心。

    而少女先是翻开圣经中的一页,然后轻盈地走来,半蹲着说道:「你若谨守

    耶和华的诫命,遵行他的道,他必照着向你所起的誓,立你作为自己的圣民。」

    这段出自申命记的摘文耳熟能详,却奇妙地打动了少女,安娜鼻头一酸,只

    好和其他人那般简短地说声:「谢谢!」

    在领取圣餐,并且象征性地吞下这些象征物后,然后就是礼成后的齐声颂歌,

    全体共同诵念经典,感谢基督。

    虽说实际上的仪式比起那些大教堂来说缩短简易了无数倍,主持者也不是身

    穿典雅祭服的主教,而应有参礼的执事及辅祭员也压根不存在。

    头顶上也没有导引阳光的彩色苍穹玻璃,甚至连象征耶稣受难的十字架,也

    是毫无雕饰,一眼可以看到上面遍布的年轮痕迹。

    一切从简,然而那给人的感动却并不输给任何一个大教堂的仪式。

    穷且弥坚,信仰不奶。

    安娜开始理解,为什么这里的人,会认为这两个孩子是圣子了。

    在自然日的黄昏时分完结弥撒后,众人依旧回到长屋,进行白天工作的收尾。

    日

    日如此……

    第四天是这样……

    第五天,还是这样……

    就当安娜看着仓库中被切割分开的原木一点点的变少,而被做成瑞典火炬的

    加工成品日渐增多,然后又被人领用变少。第七天的时候,她终于见到了那位阿

    历克谢教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