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 同人小说 - 性绝对依赖症在线阅读 - 今天生日,浅谈下自己的写作

今天生日,浅谈下自己的写作

    今天看了部电影《之后的一周》,看的我非常非常难受,我看的电影太多太频繁了,以至于我都麻木了,但这部不一样。它讲述的故事发生在潮汕,我是一个由小就在“花城”出生并长大的孩子。潮汕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刻板印象,除了牛rou丸、茶之外,最大的刻板印象便是重男轻女。我在我的处女作《我怎么可能喜欢上女生》中为柏舟安上的就是这样一个背景。但其实我一直在弱化它不是吗?我爸妈小时候也都在农村县城长大,但都算是离“花城”很近的地方。我回去时也有留意过,和影片中没什么两样,在“花城”的郊区其实也有这样的地方了,但是我回去时一直都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而我爸妈,他们早已忽略了童年时在乡村的不快,转而是追忆记忆中残存的美好了。所以这对我来说其实很陌生,但其实也不是,从宏观上来看,我也有了解过,但我从不愿意去了解具体的人,因为那样就不可爱了不是吗?刚好更到说泠懿是不是根本没有爱过具体的人,真是讽刺啊,其实我也一直在为这个问题困扰吧。文科生、艺术生都是这样的吧,我们就从没爱过具体的人,因为具体的人一点都不可爱。扯远了,聊回电影本身,它主要讨论的是两个问题“落后的农村与先进的城市”“女性问题”。其实里面的农村并不”落后“,修有绿道、崭新的宣传栏、崭新的健身设施,落后的是人的思想。影片中大学生来拍片,女生念的那段诗,现场很多人都绷不住在笑。我也笑了,但笑完我觉得很难过,因为这就是现在的青年导演啊、这就是现在的艺术电影啊,它根本就不大众。更多人应该像是影片中的两个女主一样难以理解的吧。其实更让人窒息的是对于“教育”的忽略,辍学是这么轻易的一件事情,文化远没有短期快速就去打工重要(当然这也和经济有关,我属于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很清楚这一点,但还是很让人难过)。还有就是”女性问题“,黄丽那一段让我窒息,很平常、并没有刻意强调,但却那么地压抑,高中生未婚先孕、有孩子了再结婚,黄丽说的那句话更是让我心头难受“反正人生就是结婚 生子 去世,早结婚早去世咯。”,影片中有着大量的女性问题的体现,关键在于这些都是很自然的体现“jiejie辍学打工给弟弟上大学赚钱”“嫁个好男人”等等。最关键的是,这些都是真的。映后主持发起讨论,作为最e的i人infp我提出了问题“影片里的这些真实吗?”,一个大概是高中生或者大学习的女生回答我说她就有朋友回去潮汕的时候在路口被小混混拦下调戏,另一个朋友更是略微有点激动地说我“被照顾的太好了提出这样的问题”,她说这些就是她和她朋友所经历过的事,她的朋友也和影片中的女主一样差点被强jian过,也曾经被这样的社会环境所困扰。这位女士身着打扮很“豆瓣”、很文青,在她带着些激动地开口前,我没有想过她会有这样的经历,我完全能理解她的激动,这一切都让我很难受。

    我在豆瓣短评上是这么写的:

    “人的一生就是结婚 生子 去世。早结婚早去世啦”

    “这个比之前那个地狱还地狱。”

    看完后我觉得难受,但也就这样,因为我看电影看的已经麻木了;听完现场潮汕地区朋友的发言后,我沉默了;走出厅,走在天河的街上,落住雨,路边车流不息,这时我才发觉眼角酸了。

    关于“这个比之前那个地狱还地狱”是因为影片最后,女主也辍学了,跟随着朋友来到了“花城”,见到了城中村,她说出了这样的一句话。我就生活在“花城”。这一切让我很难受,影片中大量甚至刻意对比“鸟不拉几的地方”和“大城市花城”,但其实,花城,也并不就是天堂。城市人也并不就没有痛苦。我是一名体验派的作家吧,所以写作其实会让我很痛苦,因为全都是我的真实情感,全都改编自现实。《我怎么可能喜欢上女生》我粗浅地探讨了女同和一个人的真实的问题,但本质上其实是1v1纯爱百合。但这一部《性绝对依赖症》不同,我在立项之始就确立了要着重讨论“一个人的两面””性“”爱“”依赖““女性”等问题,这些其实更多的都是城市才会出现的问题。但这不代表它就不重要了,我写不出小镇的故事,我只能写出城市的故事,我拍不出《之后的一周》,但我相信我能斗胆模仿一下《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春光乍泄》。我非常非常注重真实,虽然故事本身就不真实,但我绝不可能写我自己觉得压根就不可能发生的事,小镇的故事我压根就没有体验,所以我绝不会写那样的故事。

    城市人的问题也是问题,虽然我国目前的趋势来看还是农村自杀人口高于城市,老人多于年轻人,但我的经历告诉我,我做不到为农村做什么,但城市也许可以。所以就有了已经完本了的《我怎么可能喜欢上女生》以及现在这本《性绝对依赖症》。

    刚刚在写第11章,看着樱坂46的《静寂的暴力》MV给我干哭了,今天可是我生日啊,但我还是那样的孤独。这本其实我一直有在犹豫要不要放出来。我不知道我写的怎么样,不知道读者能不能感受的出来里面哪些是真的发生过的事情,哪些是虚构的,我只能说,这里面有很私人的真实的原型在里面,而且这本我更加强了对于各种极端情感的描写,而我文科生那傻逼一样的共情能力和我莫名的强迫——看过《三体》吧,就跟罗辑幻想庄颜那样。我逼着去自己把这一切当做真的,相当于是让人物自行推动剧情了,他们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一样,所以虽然有大纲,但是具体写时很多小细节我都会临时改动,而这要求我必须全情投入,而这里面又有真实的成分在,我写的真的很痛苦,就像我写的泠懿一样,写这本书总是让我不经意间去回忆起一些我绝不愿回忆起的事情。本周更第10章,然后下周开始周更模式,大概都是周末才写吧,平时工作日里要是写的话真的太累了,白天根本没法好好做事了。《性绝对依赖症》其实在立项时也是已经考虑到了要触及一些女性主义的问题,当然,这是一本小说啦,我已经把它们都融入到故事里了。

    《之后的一周》豆瓣影评里用户Sabina这么写道:

    “本片最让人好奇、惊异的结构便是对男性视点的弱化,而着重从由男性导演建构的女性视点出发,展现她们的困境。

    起初,我会深刻地怀疑这位男导演的不良目的,但影片中出现的那最尬一刻打消了我的看法。导演出场,说出了自己的妥协,元电影的结构展现了它新的魅力:那一刻创作者不再俯视被拍摄者,不再悲悯那些“没有前途”的青年男女,他成为了她们,也成了对所有对此有恻隐滥情悲悯的人的最大反讽。

    在那样一个地域文化家族背景下,导演地的感性让他增添了这份对女性感情的敏锐。这是一个不恰的逻辑,这种土壤或许更多地培育出如影片中出现的两个男人,但这种土壤也可以培育出另一种“女性”。他共情周遭的女性亲人好友,他对男性身份的惭疚,他对这种被不公偏爱的痛恶……

    陈小姐称之为“叛逆的敏锐”。”

    我在花城,这的土壤能培养出另一种“女性”吗?这个其实很有意思,这个导演和我在做的事情其实一样。我希望我也能做到一点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