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 耽美小说 - 大唐理工学院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81

分卷阅读181

    百官看向大伯。

徐正懵得不得了,赶紧答道,“这是长生研究出来的新材质,十分耐用,虽然看上去纤细,但比以往的渔网更经久耐用,而且捕鱼效果更好,价格也便宜。”

说完还加了一句,“长生说这种材料不够环保,用坏了必须回收,由我们徐家村处理。”

百官哪听得懂,听到价格便宜,点了点头,赶紧问了一句,“它可能用来捕麻雀?”

徐正也是一愣一愣的,居然问他渔网能不能捕鸟,这是什么怪问题?

不过,他这几天可是吃了好几天麻雀,当然知道徐家村现在晒粮食的地方,果树上,都立了这些渔网,就是用它捕捉的麻雀。

答道,“可以,我徐家村正是用它捕的麻雀。”

一片安静,然后满脸惊喜。

“陛下,吾等秋收有救了。”

李世民也是一喜,有徐家村的例子在,肯定假不了,加上渔网便宜,可行,说道,“赶紧去徐家村核实,如果确实有效,督促徐家村大量生产渔网,务必运送到大唐十道。”

大伯徐正提醒道,“用坏的渔网不要丢弃,我徐家村高价回收。”

渔网也是塑料回收机制中的一环。

自有官员前去办理相关事宜。

大伯也跟着下去,走路都带风,他一个老百姓居然上了金殿,虽然也就说了两句话。

金殿上原本愁云惨淡的气氛都变了。

“这个徐家子,有好东西居然不提前交出来,害我等愁眉不展了这么久。”

“可不是这个理。”

“如果这渔网能护住粮食,哪怕一成的粮食,徐家子也算立功了。”

“这可是为天下百姓保住了粮食,功劳可不小。”

有人提议道,“陛下,徐家子有恩于百姓,还请陛下重赏。”

李世民想了想,道,“上次徐家子提出的养猪新法,有利于民生,朕还在想着怎么奖赏他,如今,他又制造出能捕麻雀的渔网,这样吧,等渔网的事情落实,一并奖赏。”

百官点点头,不少人脸上羡慕,徐家子才四岁,居然就屡立功劳,又和太子交好,怎么看能前途无量。

李世民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大,徐家子可是他作为寒门代表安排进朝堂,本来觉得年纪实在太小,还得等几年才能见效,没想到居然屡屡给他带来惊喜。

看来他还是太保守了,有些步伐可以加快一点。

而被李世民寄予厚望的寒门代表徐家子,正和一群孩子在后山掏鸟窝。

“长生长生,好多麻雀窝,好多鸟蛋。”

徐长生心道,难怪他们徐家村这么多麻雀,抓都抓不完,原来都在山里安家了,生了一窝又一窝。

看他直捣老巢。

麻雀蛋虽然小,但烤来吃特别好吃。

当然,他是不敢在山上生火的,要是发生火灾就罪过了。

除了捣鸟窝,他们还带了渔网取捕鱼。

徐家村山下就有一条河流,正是秋季鱼肥的时候,河鱼味道比池塘养的鱼可好吃多了。

徐长生和一群孩子疯得都快忘记他是个读书人了,这样无拘无束的快乐十分难得。

等徐长生和长柏哥儿提着鱼搂着一捧麻雀蛋回徐家村的时候,他才知道朝廷来让他们生产渔网了。

大生意啊,眼睛都亮了,这可得赚不少钱。

但……

大祖父正和前来的官员交谈,“这次的渔网,我们徐家村只收取成本费用和一些人力费用。”

那官员感恩戴德,“天下的百姓一定会记住徐家村的恩惠,陛下一定会记得徐家村的付出。”

这次购买渔网,可得朝廷补偿不少钱,哪怕这样,对大唐百姓来说也是一笔额外开支。

徐家村愿意低价出售,为天下百姓带来了实在的好处。

徐长生耷拉着脑袋,唉声叹气,但他听了一会儿也就知道,这是国难财,的确不可取,他徐家超市还挂着利国利民四个字,他可不想被人说欺世盗名,人啊,有些东西还是要坚持的。

他虽然知道麻雀在古代危害极大,但没想到危害居然到了这种程度。

想了想漫天赶都赶不走的麻雀,他知道这个官员没有夸大说辞。

既然是为国为民,不赚钱的事情,徐长生扭扭捏捏地看向面前的官员,“这事儿陛下知道吧?”

那官员一愣,然后笑了,“徐家子放心,陛下说了,你上次提出新法养猪有功,加上这次为百姓保住粮食,到时候一并赏赐。”

徐长生松了一口气,这就好。

他又不是圣人,无私奉献这等好事肯定要让陛下知道啊,况且做好事的人不赏赐,以后肯做好事的人就会越来越少,那就罪过了,可不能开先例。

既然陛下知道,徐长生又没心没肺地跑去玩了,走的时候还让大祖父送一点麻雀给这位官员。

徐长生想了个办法,就是将麻雀炸了抽真空,放徐家超市卖,味道真的不错。

这个假期,他风风火火的玩个痛快,当然也不全是玩。

比如,他现在带着一群孩子到处跑,但还是会抽空让他们拿出儿童科普读物来教他们。

他可不会忘记,他每次宣学的时候,那一双双迷茫的眼睛,他明明已经尽力简单的讲了,可别人还是听不懂。

原因只有一个,他们一点基础没有。

徐长生要散播科学的种子,那么身边这群小孩子是最好的对象。

年龄小,世界观还没有彻底形成,观念很容易改变,教这群小孩子说不定比教那些读书人还快一些。

比如,现在问这群小孩子,他们都能回答出水的三种形态,还知道怎么改变水的形态。

这种东西在小时候教给他们,他们会根深蒂固的记在心里,当成常识,而大人,只会当成十分奇怪的东西。

山野之中,每个孩童腰间都挂着一个算盘,手上拿着一本彩色的书。

坐在大树下,开开心心地念着书上的内容。

徐长生崇尚的是因材施教,并非一定要在安静的教室中才能教学。

看他面前的这些学生,不就学习得特别认真特别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