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我家个个是皇帝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79

分卷阅读179

    前些天太医查出太子妃有孕,三郎一口咬定是弟弟不是meimei。”

刘彻活了大半辈子,可以说什么都见过,独独没见过对皇太孙之位弃之如敝屐的人,“大郎和三郎说这番话时几岁?”

“很早以前,儿臣记不清了。”太子道,“不过,太子妃刚查出有身孕时,他们也说过类似的话。”

刘彻:“太子妃如果生个女儿呢?”

“大郎和三郎的意思继续生。”太子笑道,“儿臣出生时父皇已二十有九,现在儿臣才二十四岁,离儿臣二十九岁还有五年呢。”

刘彻倒不是嫌太子的孩子少。他如今五十多,也才五个儿子,太子二十四岁就要迎来第四个孩子,哪怕只有四个孩子,刘彻也不嫌少,“朕觉得大郎和三郎都不错。”

“父皇,儿臣也觉得他俩很好。”太子道,“也许因为他们知道彼此都不错,不想闹得兄弟反目,才希望太子妃怀的是个弟弟。”

刘彻:“这事好办,朕立大郎,让三郎去封地。”

“父皇,他仨现在才九岁,不如等四五年,小四资质不如大郎和三郎,再让三郎去封地也不迟。”太子道。

刘彻看一眼太子,想说什么,嘴巴动了动最终什么也没说,“小四如果是个女儿,小四百天之日就是立大郎为太孙之时。”

“儿臣遵命。”太子回去后把此事告诉史瑶,让史瑶想个法子。

史瑶:“殿下无需担忧,父皇执意立大郎就让父皇立。说句大不敬的话,最后谁能称帝,还是殿下说了算。”

“你要孤废太子?”太子忙问。

史瑶笑道:“不是。殿下别急,听妾身说,二郎和三郎没事就嘀咕以后要做一条大船,要征服星辰大海。以后让大郎跟他们出去,对外说大郎病重,不能见风,请殿下改立小四为太子。小四知道三个兄长都不在宫里,走得很干脆,过几年大郎回来,小四也不会防着他,打压他。”

“星辰大海?”太子颇为无语,“二郎那孩子真敢想。”

史瑶:“这事怪妾身。妾身和几个孩子说,南海有个岛,一年四季都是夏天。那边有这么大的虾。”说着比划一下,“还有许多好吃的,二郎就说,天下这么大,他要去看看。三郎听到就要和二郎一块去。妾身同他们说,海上有像长乐宫这么大的鱼,他们就要做个比长乐宫还要大的船。”

“长乐宫这么大的鱼?”太子打量一番史瑶,“是真有,还是逗他们玩?”

史瑶:“海上确实有很多大鱼,不过多数是在深海之中,他们从这里到南海岛上,不见得能遇到。再说了,海上没有咱们喝的水,搁几日就得回来补水,他们走不远。”

“那孤就放心了。”太子道,“以后别再和他们说这些,这里和你家乡不一样,你家乡有跑得飞快的车,想必也有行的很快的船。在海上遇到凶狠的大鱼,你家乡的人能逃得掉,二郎不见得能逃走。”

这一点史瑶着实没想到,经太子一说,史瑶意识到汉朝生产水平都无法和明清时期比。隔天和三个孩子聊天时,史瑶把太子的担忧告诉他们。

三郎也想到汉朝生产力低,也理解史瑶以前为何说,她知道她家乡的车怎么做,在汉朝也做不出来。生产水平限制了他们。想到这些,三郎也想到一件事,“母亲有没有听父亲说过媒?”

“煤?”史瑶道,“我没听说过,倒是听你父亲说长安城外方圆三十里找不到一颗百年大树。”

二郎好奇:“为何?”

“都烧炭了。”史瑶说着话,看向三郎,“听你的意思,你知道哪儿有煤?”

三郎:“孩儿只知道孩儿那个时候哪里有煤,不知道这边有没有,毕竟中间隔了一千多年。”

“有的。”史瑶道,“煤形成需万万年之久,差一千多年变化不大。”

大郎道:“找那个煤做什么?”

“有了煤就可以多练铁,有了铁就可以做很多铁器,有了铁器才能做咱们想做的东西。”三郎说着话发现不对,“你不知道煤?”

大郎:“煤有别名吗?”

“我想想啊。”三郎仔细回想,“好像没有。”

二郎:“就是黑色的石头,能当木炭用,所以就叫煤炭。大兄听说过黑色石头吗?”

“黑色可燃的石头?”大郎眼中一亮,“我也知道哪里有。”

史瑶笑道:“所以你们现在不种田也不做船,改挖煤了?”

“稻田的事解决了,做船图二十年后再画也不迟。”三郎道,“现在当务之急是让父亲同意孩儿出去看看。祖父回宫之前,孩儿赶回来。”

史瑶打量一番三郎,“你认真的?”

“是的。”三郎道,“母亲,做船不但需要木头,还需要很多铁,哪怕阿兄明天画出造船图,朝廷也没铁给孩儿用。孩儿决定先从挖煤开始。”

大郎:“孩儿和三郎想的一样。”

“你们啊,真会给我找事。”史瑶叹气道。

三郎:“母亲,我们不知道就罢了,知道也装不知道,孩儿寝食难安。”

“行了。”史瑶道,“此事等你祖父走后再说。”

三郎:“祖父最多在宫里待十天,大概两个月能回来。”

“你怎么知道?”二郎很好奇。

大郎:“两个月后天热了,祖父得去甘泉宫避暑。”

“数你俩最聪明。”史瑶瞥俩儿子一眼,“我是怀孕,又不是得了失忆症,不会忘记的。”

三郎笑道:“那此事就拜托母亲了。”

史瑶不禁叹了一口气,“你们才九岁啊。”

“孩儿上辈子八岁就当皇帝了。”三郎道。

第92章陷害太子

史瑶噎住了,不想和三郎说话,还送他一对白眼。

大郎和二郎笑了。

史瑶瞪他俩一眼。二郎捂住嘴巴。大郎道:“母亲实在不放心我们,让三叔父、四叔父和我们一起去寻煤炭?”

“你三叔和四叔?”史瑶沉吟片刻,“我听你父亲说,你三叔这几年学了不少乱七八糟的,他又学了什么?”

三郎疑惑道:“乱七八糟的?”看向大郎,我怎么没听说过。

“星历、数术、射猎,还招揽不少游士,养许多倡伎。对了,那些倡伎就是三叔父早年在外面捡的人,现在他的燕王府比东西市还要热闹。”大郎道。

史瑶:“你父亲的博望苑里也够乱的,还好意思嫌弃刘旦。对了,你们知道地点,想好怎么挖煤了吗?”

“什么怎么挖?”三郎道,“雇人挖啊。”

史瑶:“煤在地下三四十丈,有些甚至是三四百丈,用人挖得挖到何时?”

“母亲担心这个啊。”三郎笑了,“孩儿知道的媒多是地表煤,就是在地面,挖一丈深就能挖到。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