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 经典小说 - 长媳(重生)在线阅读 - 长媳(重生) 第61节

长媳(重生) 第61节

    “她老子娘家的舅舅病重,她送了些月银跟药过去。”

    谢云初道,“这是应当的,她自小没了父亲,是舅舅拉扯长大的,舅舅病重可不得去瞧一瞧,再说了,那一日我身边人挤人,哪里缺人伺候,嬷嬷莫要太苛刻了。”

    林嬷嬷不高兴道,“为人奴仆,一切以主子为大,主子不好,哪里还顾得上旁的?”

    谢云初看着林嬷嬷,恍惚想起前世的自己,

    为人妻子,当如何如何,为人媳妇,当如何如何…她前世可不就是给自己上了一层又一层的枷锁么?

    恰在这时,珠帘响动,一个穿着粉色比甲的俏丫头掀帘进来,正是秋绥,她手里箍着一束花,连忙插在窗边高几的梅瓶里,笑着朝谢云初屈膝,又与林嬷嬷赔罪,

    “好嬷嬷,您饶了我这一回,我再也不敢了,前夜实在是我舅舅病急,口中都吐血痰了,我担心他没了,这才…”说到这里红了眼。

    谢云初忙道,“人现在可好了?”

    秋绥破涕为笑,“救过来了,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谢云初颔首,“那就好,等回头裁冬衣,瞧瞧有没有旧料子,你拿两匹回去给你舅娘,权当孝敬。”

    秋绥蹲下来,替谢云初揉捏脚心,一面嘟着嘴,“奴婢那舅娘可不值当姑娘的好东西。”

    谢云初问是何故,秋绥满口心酸,原来那舅娘不喜舅舅贴补他们母子三人,心里不得劲,暗地里没少折腾她舅舅,谢云初听了不甚唏嘘,果然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林嬷嬷没空跟她们闲聊,指着秋绥道,“下回可别这样,否则我定不依。”

    秋绥百般认错,“嬷嬷息怒,奴婢再也没有下回。”

    林嬷嬷催着谢云初喝参汤,又担心外头孩子吹冷风,掀帘嚷嚷出去了。

    秋绥这厢伺候谢云初捏脚捶腿,顺口便说起了齐伟,

    “姑娘,今日齐护卫捎话给奴婢,让奴婢转禀您,他这两日有事不在府上,说是您要出门便嘱咐外院明管家一声,他便回来了。”

    说到齐伟自谢云初大好,又连忙去飞鸽传书叫王书淮放心,两份信前后隔了一日,那边回信还没这么快,齐伟也不着急。近来谢云初留在府上修养,齐伟将重心放在信王身上,他发觉信王暗地里结交朝臣,此事非同凡可,遂日夜盯着信王府。

    谢云初喝着参汤,只点了点头。

    秋绥仰眸望着主子,“姑娘,可见二爷是将您放在心上的,否则怎么遣齐护卫守着您呢,前日若非齐护卫及时将那炮仗给引开,还不知要出多大的事呢。”

    谢云初喝完参汤,倚在引枕假寐,听了这话,心情无半分波动,

    感谢齐伟是真,至于王书淮对她有心…纯粹是多想了。

    前世王书淮南下金陵,也将齐伟搁在府上听她使唤,那个时候她只当丈夫行的是体贴之举,心里甜如蜜,哪怕他从不写家书,她也就不计较了,后来才晓得,齐伟明面上是听她使唤,实则是盯着朝廷动静,原来王书淮早看出信王有不轨之心,欲篡夺兄长太子之位,遂遣齐伟盯梢。

    前世王书淮与信王几乎是相看两相厌,后来兵戎相见,谁也容不得谁。

    而最后扳倒信王,齐伟功不可没。

    不过说到王书淮写信教导她筹建专卖局一事,谢云初倒是打心眼里感激,他肯事无巨细在信里标明,实在是为难他了。

    他眼里没有儿女情长,有的只是事,真有什么事让他帮忙,他也是义不容辞,所以说,只要不祈盼他的感情,这个人什么都好。

    谢云初见日头渐大,吩咐乳娘将姐儿抱进来,午后王书琴来探望她,姑嫂说了一车子闲话,一日也就这么过去了。

    谢云初近来太忙,到了深秋,入夜便犯困,孩子睡得早,她便也早早上了塌。

    睡到迷迷糊糊,察觉到有冰凉的吻落在脖间,她忍不住打了个哆嗦,密密麻麻的痒意流遍全身,她下意识轻吟一声,这一声跟个懒猫似的,带着沉睡不醒的慵懒。

    被褥一掀,寒意料峭,人就这么被包裹住了。

    温热的躯体一下子被冷意给覆盖,谢云初无所适从,想要睁开眼,眼皮沉沉似有千斤重,那一股温凉滑至锁骨,湿漉漉的舔着脖颈往上缠绕,她感觉到不适,将脖子一偏,耳根一下子被人咬住,这是从未被碰触的所在,颤意触电似的在四肢五骸抖动,谢云初呼吸拢住,几乎是抽了一口凉气。

    这下人醒了大半,感觉到身上压了个人,她吓了一大跳,猛地去推他,

    “你是谁…”

    黑暗里的男人听了这话,呼吸猛地一猝,气笑道,“我还能是谁?”

    是熟悉的嗓音,只是没了往日清醇,添了几分暗哑,浓稠如墨,化不开。

    谢云初一个激灵醒了,脱口而出道,“王书淮。”

    第一次从她嘴里听到他的名字,王书淮有一种别样的刺激,他舌尖轻轻在唇齿抵着,看着怀里的妻子,她眸眼懵嗔漆黑,跟两颗黑曜石的晶莹水亮,她迷迷糊糊瞧不清他,他却是看得清她的,数月不见,模样越发浓艳。

    回想齐伟信笺所写,妻子每日早出晚归,神采照人,王书淮心情五味陈杂。

    胸膛压着她,似不愿叫她喘气,吻再次落了下去,谢云初只觉心口某一处快要被抽走,沉睡在身体里某些悸动被勾了出来,她已非纯情少女,经历过人事,身子本能做出一些反应。

    体温很快交融在一处,手掌发热游离出被褥,好不容易寻得一丝沁凉,又被他给捉住,重重按在被褥里摩挲。

    那一下,想要把她碾压了似的。

    “王书淮…”

    谢云初疼得轻呼,腰身拱起来,膝头不自禁合紧,王书淮膝盖挤开她又钳制住她双腿,浓重的呼吸泼洒在她脖颈胸前,他嗓音沉沉闷出声,

    “夫人,这初一十五的规矩咱破了好吗?”

    第42章

    谢云初听了这话,于混沌的思绪中慢慢拨开一丝清明。

    初一十五的规矩破了?

    今日二十五…

    谢云初瞠目,愣了一会儿忍不住轻嗤一声,王书淮竟然也有今日,无声对峙片刻,看着他沉郁的双眼,渐而又觉得无奈。

    如今王书淮跟她隔着上千里,想遵守规矩都不成,几月难得回来一趟,今日回明日走,下一回又不知是什么时候,哪里还迂腐到跟他讲初一十五的规矩,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她轻轻嗯了一声。

    王书淮很满意,双臂穿过她腰身,将人抱了起来,谢云初脸红,侧过脸,任由他摆弄。

    外头是绵绵细雨,寒风轻轻拍打窗棂。

    朦胧的灯色渗进来,她面颊覆着一层薄薄的红晕,好看到令人想欺负,王书淮心里越憋着火,动作越缓慢甚至带着几分撩拨。

    大掌四处游离,谢云初忍不住缩了缩肩,每一处摩挲都带来更深一层的欲念,身体很诚实的舒展渴望,他像是鲜衣怒马的少年,又像是沉稳的情场老手。

    谢云初感觉前所未有的好,以至于恍觉是不是梦,甚至生出弄错了人的荒谬念头,心里不踏实,忍不住覆上手去摸索,摸到背脊处某一熟知的伤疤,纤指轻轻拨动那一根筋骨,人总算是踏实下来。

    是她的丈夫没错。

    秋风萧瑟,落英旋旋下坠,晃悠悠跌入西北角那口荷花缸里,荷花早枯,独留一些枯败的枝干强撑着一丝倔强,雨淅淅沥沥洒下,水缸里的鱼儿四处游动,升腾出一个个小泡泡,她感受到他贲张的控制力,心头生出几分恍惚,总觉得不太像他,“王书淮…”

    纤细的腰肢款款摆动,他牢牢捉住,慢慢将她拱起的弧度一寸寸磨平,

    “真的是你?”

    “不是我还能是谁?”他语气含着几分戾气。

    还是她希望是谁?

    谢云初摇头,汗津津的鬓发黏着脸,俏脸被湿漉漉的乌发遮去大半个,她像是诡秘的妖孽半藏半掩,不肯轻易泄露了她的美,王书淮由不得她矜持,将她从热气腾腾的被褥里拖出来,为了帮着她确认,他又像离开前夜那般,将她摁在床栏,熟悉的景象复现,谢云初张望外头潇潇雨歇,眼神渐渐涣散。

    这一夜不知是怎么过去的,跟做梦一般。

    醒来时,眼神犹在晃,看着窗外被风卷起的残英毫无倚仗的飘零。

    她想起了昨夜的自己,也如一朵被催熟的花,任由他耳鬓厮磨,纠缠抚慰。

    王书淮从来都是矜持的男子,昨夜却如同一头孤狼,说是孤狼也不尽然,他动作还算温柔体贴,就是时间太长,折腾太狠,恨不得凿空她的身。

    有那么多怨气么?

    忍不住扭动了腰身打算起床,四肢跟被卸了似的,酸胀疼痛一股子脑子袭来,疼得她差点呜咽出声。

    那个混账。

    谢云初呲的一声,

    听到动静,林嬷嬷亲自打了一盆水进来,隔着半开的床帘往里觑了一眼,神情似笑非笑。

    谢云初还有些懵,双手撑着床榻半起身,茫然看着林嬷嬷,

    “二爷昨夜回来了吗?”

    林嬷嬷听了这话神情很是微妙。

    昨夜闹出那么大动静心里真的没一点数?

    她还没聋没瞎。

    林嬷嬷猜到谢云初大抵是不好意思,随口应付道,“回来了,清晨天还没亮便入宫去了。”

    果然不是梦。

    谢云初脸上微微现出几分不自在,昨夜人是糊涂的,被他哄着磨着做了那事,自个儿嗓子也没太收住,定是闹出笑话了,下榻时又轻轻瞥了一眼老嬷嬷,林嬷嬷果然唇角微勾,谢云初微微发窘。

    谢云初梳妆的时候便问林嬷嬷,“二爷可说为什么回来?”

    半夜三更回府,径直爬到她床上来,前世可没这遭事。

    林嬷嬷看着镜子里娇颜酡醉的主儿,没好气道,“您自个儿没问?”

    没问便做那事,可见真的是干柴烈火啊。

    谢云初知道自己问差了,“睡沉了,没顾上问。”

    这是不打自招。

    林嬷嬷笑了。

    王书淮举止反常,谢云初担心朝中出了事,转念一想,今生与前世早就不一样了,有什么变动也寻常,谢云初很快劝自己放下心,懒洋洋看孩子去了。

    原本约了今日与大奶奶苗氏和王书琴等人抹叶子牌,大约是都听说王书淮回府,大清早安安静静的,谁也没来寻她,不过至巳时姜氏还是遣人将她唤去了宁和堂。

    “淮哥儿怎么回来了?他人怎么样?可是出了什么事?”

    从七月初二至今日九月二十六,王书淮离开了三个月。

    姜氏盼到心眼里,顾不上与儿媳妇之间的嫌隙,早早叫过来打听消息。

    谢云初四平八稳回,“媳妇也不知道,他回得晚,天还没亮便离开了。”

    姜氏闻言皱眉,“他起床你不伺候他的吗?这么长时间顾不上问?”

    谢云初不知该怎么回这话,一旁的二老爷瞥见亭亭玉立的儿媳妇,很快明悟过来,轻轻扯了扯姜氏,“没问就没问,多大点事,等回来问也不迟。”

    小夫妻分别这么久,哪顾得上谈正事必定是快活去了。

    二老爷是过来人,明白久不归家的男人心里惦记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