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 经典小说 - 流放后我帮夫君金榜题名在线阅读 - 流放后我帮夫君金榜题名 第13节

流放后我帮夫君金榜题名 第13节

    想到这一路的恭贺,陆奶奶一看见陆尚,就觉心花怒放,连着跟在他旁边的姜婉宁都是越看越喜欢。

    眼看这祖孙三人又凑在了一起,王翠莲撇撇嘴,瞧见从房里出来的马氏,指桑骂槐一般:“怎么还没做好饭?我们在外面累了那么久,回家连口热饭都没有,是想饿死我们不成!”

    马氏解释:“娘不是的,我上午在照顾双儿,她一直在哭闹……”

    “哭什么哭,一个丫头片子,你不哄她自然就老实了,还不快去做饭,养你也不有什么用!”

    王翠莲骂骂咧咧,马氏的脸色也越发难看。

    陆显想替媳妇儿说话,可刚一张嘴,就被王翠莲一巴掌拍在了脑袋上。

    可不管她骂得再怎么凶,陆尚也没错过她不住往姜婉宁身上丢的眼刀。

    眼看她越骂越过分,陆尚淡淡开口:“好了。”

    他声音不大,偏是一声就能镇住所有人。

    陆尚说:“我也在家,也没干活儿,二娘不如连我一同骂上。”

    他一开口,陆老二也跟着下场,他把盛水的舀子丢在地上,发出一声清脆的响声:“行了,吵嚷什么,他们没做,你自己去做就是。”

    哪怕没有指名道姓,王翠莲也知道他说的是谁。

    王翠莲倒吸一口气,看着满院看热闹的人,再好的忍性也憋不住了,她胸口起伏越来越大,半天憋出一句:“陆老二你别太不是东西!”

    说完,她将身后的背篓扔下,满筐的野菜菌子都洒落在地。

    而她直接跑向房间,将房门重重摔上,没过一会儿,屋里就传来呜呜的哭声。

    剩下一群人面面相觑,陆老二皱着眉,不高兴地说了句:“什么性子。”

    王翠莲撂挑子不干,一家人却不能饿着。

    马氏正准备去厨房做饭,可她屋里又响起了女儿的哭啼,她正左右为难着,这时陆尚又站了出来:“弟妹去看孩子吧,午饭我来做。”

    “啊?”马氏愣住了。

    陆尚做了决定,也没多迟疑,他熟练地牵上姜婉宁,转身奔着厨房去。

    哪怕他昨日刚做了一锅鲜香味美的卤鸡rou,其他陆家人还是不太能接受他进厨房,陆尚前脚进去,其余人全追上来了。

    陆尚回头一看,差点被堵在门口的一群人吓到。

    看到他们面上的难色,陆尚很快想明白了症结所在,对此,他却是一句话也没说,只走到门口,一边把人往外驱,一边关上了门。

    男人下厨,在这个地方或许很不可思议。

    但对于陆尚而言,既是一家人,没什么是应当的,女人能干的事,男人更是没什么不可以,至于其余人那些根深蒂固的观念,他改不了,却也不会同流合污。

    陆尚关好门后,回头看向姜婉宁:“简单做一点?”

    “你说做什么,我给你打下手。”陆尚说着,将袖口挽了上去,而后姜婉宁洗菜他烧火,姜婉宁蒸饭他炒菜,两人配合着,只用了小半个时辰,就做出三菜一汤。

    姜婉宁从未想过,做饭也是能夫妻一起来的,她正沉浸在新奇中,全然没注意到闷热和劳累。

    事实证明,陆尚的身子还是太弱了点。

    简简单单做个午饭,他们才吃完,陆尚就又躺了回去,休息了大半日,才勉强找回精气神,吃晚饭时仍是蔫蔫的。

    这叫姜婉宁很是紧张,仔细注意着,待他更是照顾了。

    第二天清早,要不是想到今日要去镇上,陆尚根本不想起来。

    至于他给自己规定的早起锻炼——

    姜婉宁倒是规规矩矩练了两遍,只是直到她回房,也没瞧见陆尚的影子。

    直至姜婉宁将陆尚喊醒,提了一句:“夫君还要去镇上吗?去镇上的牛车再有半个时辰就出发了。”

    只见陆尚一个鲤鱼打挺,猛地坐了起来:“去!”

    第16章

    陆尚昨天在屋里翻了半天,就差把床板掀起来,东拼西凑找出来半两银子。

    这些钱在陆尚和姜婉宁眼中都不算多,但只要不买什么贵重物品,也是大差不差了。

    何况他们出门前,陆奶奶还多余给塞了十几枚铜板。

    陆尚不问也能猜到这些铜板是怎么来的,他虽没当场拒绝,可一出门就把铜板塞进了另一个荷包里,往兜里一塞,并不打算花费。

    时隔数日,陆尚总算从家里那一亩三分地走了出来。

    他们今天出来得早,村里还没什么人,也就是几个小孩子蹲在家门口玩泥巴,远远看见陆尚,顿时一哄而散。

    等他们找大人说完:“陆家的病秧子出来了!”好奇的人冲出家门,可乡间小路上早没有了陆尚两人的影子。

    至于为许多人所关注的那位,他正不动声色地打量着手造环境,不时再问上一句。

    姜婉宁对陆家村了解不多,然比起陆尚,她已经算是熟悉的了,村里几个有名的人家她都有所耳闻过。

    “那边的田就是村长家的,村长家人多,按人头分到的,加上祖上留下的,约莫有五十几亩,是村里最富的人家……”

    陆尚还算明白,乡下人家田地多少,一般也代表着家境好坏。

    陆家能有二十六亩,要不是需要供陆尚读书,又经年供养汤药,只这二十多亩田,他家在村里怎么也能算数一数二的富户了。

    “陆家……咱家的田不在这边,是临近漠拓河的,听说灌溉很实方便。”

    陆尚微微点头:“等过两天凉快点了,我过去看看。”

    两人一路走着说着,很快就到了村口坐牛车的地方,这个时辰出现在村口的,多半是要赶早去镇上的,或是采买家用,或是卖些闲杂。

    赶车的庞大爷就坐在车板上,收一分钱上一个人,无论男女老少,一律三文钱,携带东西超过二十斤者不拉。

    姜婉宁想了想,难得八卦了一句:“听说拉车的庞大爷是村长家媳妇的亲大伯,跟村长关系也不错。”

    陆尚奇怪:“不是说拉车的大爷是隔壁村的吗?”

    姜婉宁理所当然道:“是啊,村长的夫人就是隔壁王家村的。”

    陆尚看着她,哑然失笑。

    牛车不大,如今已经坐了大半人,庞大爷看着周围没什么人了,最后招呼一声:“还有没有人去塘镇!”

    “有有有!大爷稍等!”

    庞大爷循声望去,看见陆尚后很是愣了一下。

    对面两人也走了过来,陆尚准备好六文钱,刚要给他,庞大爷一个激灵,连忙推拒:“我说是谁呢,原来是陆秀才!不用不用,陆秀才要去镇上说一声,我单独送你都成!”

    说着,他就让车上的人往一块挤挤,偏要给陆尚他们让出一个宽敞位置才行。

    陆尚不了解实情,只好应承了他的好意。

    他病逝的消息只在陆家村流传,而他又好得太快,外村人根本不知其中变动。

    而跟他同村的更不会当他面说些闲话,只似有若无地打量着,一会儿看看他,一会儿又看看被他护在手边的姜婉宁。

    “都坐好,启程喽!”一声叮铃铃的铃响后,牛车动起来。

    这时,车上有人问了句:“陆家的,这是你媳妇儿?”

    陆尚扭过头,判断了下他闻讯的对象,没有否认,而是眉眼间染了一点笑:“是,这是阿宁。”

    姜婉宁适时在旁喊了一声:“许二叔。”

    “哎好,你们夫妻俩这是去镇上啊?”

    陆尚说:“正是,我和阿宁去买些东西,我看二叔带了不少东西,这是去卖的?”

    许二叔高兴地摆摆手:“这不夏天了,山上猎物多了,我也是运气好,逮着了好几只兔子,趁着兔子还活着,我拿去镇上酒馆,也能赚上几个铜板。”

    陆尚了然,这就是姜婉宁说过的,靠打猎为生的人家。

    他探过头去:“我看看……嚯!这几只兔子可够肥,二叔好本事!”

    许二叔万万没想到,能得到向来高傲的陆秀才的夸赞,又是震惊又是惊喜,一个黑皮糙汉,硬是羞得脖根都红了。

    等两人寒暄了几句后,赶车的庞大爷终于找到空当,叫道:“陆秀才呀,我这儿有点事想请教请教你,就上次你叫我买的书,我买了,就是之后——”

    陆尚连声喊停:“等等等等,庞大爷您等等,上回我叫您买什么书来着?我前些日子精神不好,忘了好多事,实在不好意思啊。”

    “啊?哦哦哦没事没事,就是我家小孙子六岁了,家里想叫他认点字,上回你去镇上时,我跟你聊了几句,你说可以买《时政论》,我拖了好些人,好不容易买来了,可家里都不认得上面的字,你看之后可怎么好啊?”

    话音刚落,姜婉宁不禁望过来,眼中存了几分疑惑。

    说起这《时政论》,却是当朝读书人科考必备树书目,由朝廷刊印,每年只有寥寥几千册,陆尚之前找了好久,也没能找到购买门道。

    就是庞大爷他们,也是废了好些功夫,花了足足十两银子才买到的。

    可正是因为这书又贵又难买,一看就是好东西,他家才没怀疑陆尚的用心。

    就连陆尚也是听得眉头直皱,就算他再文盲,也知道启蒙识字是要用百家姓千字文之类的,什么书什么论,还是时政相关,用于启蒙?

    陆尚满脑袋的问号。

    而他听到这,也大概明白庞大爷为什么不收他车钱。

    可惜他对这里的知识体系实在不了解,更不敢妄言。

    他沉思片刻,说道:“既然买到了书,之后自该开始学字了,只是我对你家小孩不太了解,还是要见过他才知下一步,庞大爷要是有时间,不如送他来我家一趟?”

    能去秀才家受指点,这自是天大的好事。

    庞大爷笑得眼睛都看不见了:“好好好,赶明儿我就把他送去,谢谢谢谢,陆秀才可太谢谢你了!等你们在镇上买完东西,直接来城门找我,我先把你们送回去!”

    “等下回你们要去镇上了,差人跟我说一声就是,哪用得着赶这大早。”

    陆尚只觉受之有愧,匆匆应下。

    在车上他不好跟姜婉宁请教,只好借口累了,闭眼小憩,也躲过其余人的问询。

    赶在太阳升到正当空前,牛车终于抵达塘镇。

    第17章

    塘镇在整个大昭不起眼,可比起三面环山的陆家村,已经繁华了太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