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 耽美小说 - 愿力收集系统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43

分卷阅读143

    之中。

入冬以来,连绵大雪,大启多处受灾,朝廷紧急拨付3000万两用于救灾,而押送银两的工作皇帝钦点新上任的户部侍郎赵贵负责,希望他能借此任务给贵妃长长脸。赵贵还为此携夫人专程进宫一趟,拜谢皇帝妹夫的恩典,还得了批准可以同meimei小聚一番。

“臣参见贵妃娘娘,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赵贵有模有样的行礼。

“你们都下去吧,本宫想同赵大人聊聊家常。”

眼见宫人都退下了,赵贵立马嬉皮笑脸的站起来:“怎么样meimei,哥哥学得像不。哥再给你表演一个,皇后娘娘万岁万岁万万岁。”

贵妃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说不得意是假的。“好了哥哥,给别人听到了又该说本宫的不是了。”

“我赵贵的meimei谁敢欺负,我扣他工钱。”贵妃又被他逗得哈哈大笑。

“好meimei,我儿子在哪呢,能否让我见上一见?”哄完meimei,赵贵搓搓手道明来意,贵妃连忙让他噤声:“你不要命了,万一让人知道我们全家都要死!”

赵贵后知后觉,也吓得捂住嘴,“我这不是说惯了嘛,下次再也不敢了。”这是他的老来子,自是不舍的。

看着丈夫这心心念念的样子,赵夫人怒火中烧:“不过是个贱婢养的,至于你这么挂心。”

“你这婆娘说话怎么如此难听,按规矩这孩子也是要唤你一声母亲的。”

眼看兄嫂就要争吵起来,贵妃赶紧劝道:“嫂子莫气,哥哥他也是为了我才纳妾,如今去母留子,孩子又养在我这,碍不到你的眼。孩子大后也只认你做亲娘,泼天的富贵还在后头呢。”要说贵妃对这嫂子的感情是有的,当年嫂子不介意大哥有她这个拖油瓶,对她也像亲meimei一样,她当时就发誓要对兄嫂好一辈子,是以才把这些道理掰开了揉碎了说,旁人她才不理呢。

第122章蓝颜薄命的小太监(13)

“妹子,嫂嫂知道你的难处,也不是怪这个孩子,而是你哥他舍不得那个小妖精,整日黏黏糊糊的。”贵妃一听大怒,“哥你怎么能这样,先不说这对不起嫂子,万一有人发现孩子亲娘我们都得完蛋!”

“我、我这不是下不了手嘛。毕竟给我生过一个孩子,我这样做岂不是太残忍,况且芸芸她并不知道这孩子的去向。”这一点他撒了谎,为了哄芸芸开颜,他也透露过一二,只不过在这千万不能让meimei知道。“是下不了手还是舍不得那妖精,赵贵你心里清楚。”赵夫人冷嘲热讽。

“糊涂,我命令你立刻处理掉她,不然我就亲自动手。”

话说到这份上,赵夫人很满意,赵贵也只能蔫头耷脑的认了。

解决完孩子的事,赵贵此行来的主要目的是同meimei通个气,这次皇帝肯安排他押运赈灾物资肯定是meimei的功劳,所以怎么从这批物资中获利他也要征求meimei的意见。

还算哥哥不糊涂。贵妃满意的点点头。“这赈灾物资该如何采购,里面的学问可多了。先说这粮食吧,今年受灾,米价通常在每斗120文左右,陈粮稍贱,也有100文,黍粟呢,则是每斗80文。你将采购的大米里掺上黍粟,对外就称是担心粮食不够吃,是以采购了部分便宜的黍粟,至于是米多还是黍粟多,这就是智者见智的事了。”

“妙,妙啊!”赵贵一脸兴奋。

“在才在哪。”贵妃笑着看了哥哥一眼,“接着你在往米里掺点沙子。这沙子沉不说,细细的洒在米里根本就不引人注意,到时候这米洗上一洗,谁知道这沙子的事情。”

“那还有呢?”

“还有,那再说说这棉衣吧,棉花一斤价格60文,木棉30文,乌拉草5文。这木棉本身同棉花差不多,只要裹在里面被发现的几率就更小了。”

“服了,真的服了!简直是听meimei一席话胜读一百年书啊。等这笔钱到了咱们三七分,你七我三。”赵贵搓搓手满是激动,仿佛看见一个个大元宝向他飞来了。

“瞧哥哥说的,meimei在宫中用不了几个钱,还是哥哥自己留着吧,多给嫂嫂和侄女添几件行头,侄女大了可不能没有几件压箱底的东西。”这话说到赵夫人心坎里去了,顿时哄得她眉开眼笑、郁气尽散,赵贵也跟着傻乐。

南方受灾,边疆更是苦寒,在送往朝廷的物资申请被拒绝后,战士们不得不将往年的旧衣重新缝制。因着棉花用久了就会干结变硬,因而需要每年重新加工,看今年的状况只得两件并做一件了。

“混蛋,这赵家人真是太过分了,说什么南方受灾国库空虚,我看是进了这个王八蛋的口袋。”沈家世代守卫边疆要塞,往年也不是没遇到过灾年,但朝廷从没断过边疆的供给,这赵贵一上任就说没有,说没猫腻谁信,这朝廷真是越来越不像样子了。

将军们着急,战士们更着急,眼看着冻伤的人越来越多,伍长们各个嘴上起泡,都对赵家恨得牙痒痒。然而比这更可恨是粮食问题,近期朝廷送来的粮食质量不好不说,还掺了大量沙子,根本没法吃,要不是李先生灾前储备的粮食,能不能过冬都是个问题。

而此刻,被人心心念念的李锦熙正组织人工加班加点的赶制棉衣,数量不够就高额购买成衣和皮草,凑出3000件亲自送往边境。

来接应的是太子身边的影一,此次的物资里还有部分原材料,可以让战士们自己缝制,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到了潼城才知道百姓们已经自发帮助士兵们改制棉衣,还有把家中的旧衣拆了棉花捐出来的。

“看来太子和沈将军把潼城治理地很好。”

“李先生也功不可没,要不是有你的粮食,咱们军队的日子可不好过,毕竟现在的粮价真是一天一个样。”

“我能运送的粮食毕竟少,真要打起仗来还是不够,如果朝廷一直是这个态度,那咱们开垦的速度就要跟上来了。”

“李先生说的是。”

“熙熙,一路上可顺利。”自从知道李锦熙要来,太子就经常派信鸽打探李锦熙位置,这次更是早早守在门口就怕晚一步见到熙熙。

“都挺顺利,只是一路看见颇多流民,恐有匪乱。”

“你是人不是神,赈济灾民是朝廷的事,为这边疆战士已是殚精竭虑,又如何能顾及许多。听说朝廷已经派了专人赈灾,你又何必多添烦恼?”

知道太子是在宽慰他,李锦熙笑笑并不反驳,双方心知肚明,派了赵贵来,定要生乱。

“让一让,让一让!”一个个精神饱满的官差将灾民推向两边,骑着高头大马的赵贵得意洋洋的看着这些灾民。曾几何时他也是这些人里的一员,如今他已是皇上身边的红人,这就是造化。

“老爷——大老爷——求求你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