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 耽美小说 - (射雕同人)道可道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43

分卷阅读243

    空明明,再练“飞絮功”,一练变成。

王道一时常默默感叹,都说禅宗启人智识,所言非虚啊!

少林寺不仅是佛门,毕竟还是武学胜地,世人传言“天下武学出少林”,这话说的有些夸张,但少林寺藏经阁中所藏武功的确甚多,“少林七十二绝技”皆藏于斯,不过对于这些叫天下人艳羡的功夫,王道一却是看都不看一眼,只认真修习。除去“功夫在精不再多”这个道理外,王道一她身为全真教弟子,不经允许,偷学人家别派功夫,更是有损武德的行为,她断然不会做。

她急火既消,坚毅愈增,反复练习下,功夫又深了一层。

对于黄蓉,她不是不想念的,只是她学会了将这种想念深深的埋在心底,让这种想念沉淀得更为厚重深刻,变成了一种更具温情的期盼。

她期盼着,她坚信着,事情总有春暖花开的那一天的。

如此,忽忽三月已过,嵩山从春季迈入盛夏。

三个月,欧阳锋不动,王道一也不动,他们比的就是耐性,看谁先急。

正在王道一和欧阳锋都在互相推想对方还能沉得住气到何时的时候,一件突发事件打破了现下二人的僵持状态。

此事还得从王道一身上来说。

某天夜里,王道一仍旧像往日一般在藏经阁的三层点上一盏青灯在灯下读经书,昏黄的佛灯照在她身上,勾出一层金色的轮廓,沉静的侧脸映在烛光里,给人一种温和敦厚的感觉。

一切看起来与往日没有什么不同。

可是,时辰刚过了三更,寺院里便sao动起来,僧侣们开始陆陆续续起床。王道一有些奇怪,怎么今日他们比平常早起了整整一个时辰?

她吹灭烛火,运起轻功悄悄跃上阁顶,想一看究竟。

只见少林寺的沙弥比丘们早早起来开始打扫院落,又将大雄宝殿前面一处空地腾出来。僧人们聚集在空地处,扛来几十条木板,力壮的比丘们就开始抡起榔头叮叮当当的组装这些木材。

少林寺僧人都是武僧,个个孔武有力,仅仅一个时辰后便搭建组装好了一个三尺高的平台,平台面积广阔,王道一看着有点像戏台,但也知道他们搭的这台子肯定不是戏台。

她耳力不错,隐在藏经阁屋顶暗处,听着大雄宝殿前僧人们的交流对谈,终于明白过来今日这排场的目的:原来今日是少林寺一年一度的辩经大会啊!

少林寺即使佛门寺院,也是武学圣地,与全真教一样,讲求“以武修道,以禅辅武”。

“辩经”是僧侣们提高自身修为的一种有效途径,僧侣们通过互相问答辩论的方式,运用佛理知识维护自己的论点,同时攻击对方弱点,在辩论中考察和锻炼思维的缜密程度和对禅理的理解深度。是以少林寺每年都要开一次“辩经大会”,以鼓励弟子们努力研习佛理。

王道一看着僧人们在下面忙忙碌碌,好奇心起,想要好生观瞻一番,听少林寺高僧讲讲佛法。

约莫五更天时分,红日初升,朝霞灿烂,大雄宝殿前僧侣密密麻麻的依次站好,由少林寺方丈法明坐镇,辩经大会正式开始。

两名小弟子争先恐后的跃上辩台,分别于左右两端站定,想要一展己才。

只见其中一名僧人将右手向后高高扬起,向下拉回和左手相拍发出清脆的响声,算是首辩方行礼。

这个姿势是辩经开始前辩者要向对方做的礼仪性动作,王道一之前曾在典籍上见过这方面的记载,是以认得出。

别看这姿势简单,实则门道深着呢。右手向后高高扬起,说明文殊智慧菩萨就在身后,右手向下后又拉回,是代表希望通过自己内心的善念和智慧把在苦难中的众生解救出来,二手相击,又表示一个巴掌拍不响,世间一切事物都是众缘和合的产物,清脆的掌声又代表世事无常,一切事物都是稍纵即逝的,清脆的掌声击醒众生心中的慈悲和智慧,驱走恶念,降伏心中的贪、嗔、痴、疑、慢。

首辩方既已行过礼了,应辩方自然也要回礼。双方都行过礼,辩论便正式开始了。

“凡是无常,都是知觉。”

“凡是无常,都是知觉吗?”

“是!”

“凡是无常,并非知觉,因声乃无常而非知觉故。”

“前因不成!”

“声,应是无常,因是所作性故。”

“因不成。”

“声,应是已生法,因声乃色蕴故。”

“因不成。”

“声,应是色蕴,因是色蕴中声故。”

“因不成。”

……

只见台上两僧一阵唇枪舌战、互打机锋后,胜负便分,输方下台,胜方留在台上。输方刚一下场,便有新人飞身而上站在他曾经的位置上与先前胜方再次开辩。

辩经大会的气氛热烈而轻松,一扫寺院平日里严规守矩的状态,弟子们跃跃欲试,台上是你方辩罢我登台,唾沫星子满天飞,少林寺武僧本就嗓门粗大,双方辩到分际处,更是吼声震天,辩的面红耳赤,瞪目而视,目眦欲裂,真是好不热闹。

方丈法明见弟子个个有所长进,在台下笑眯眯合什而立,手捻白须,似是大为满意的模样。

王道一隐在藏经阁屋脊之后,听底下众僧各种舌灿莲花、妙语连珠的精彩对决应接不暇的上演,一时间竟给听痴了,嘴中时不时的念念有词,似在回味咀嚼扑捉到的佛理精华。

辩经大会从清晨一直持续到傍晚方结束,最终是戒律院首座法空拔得头筹。

法空口齿清晰,聪敏机辩,以一己之力辩倒全数弟子,众僧均心服口服。

王道一侧眼瞧去,只见那法空约莫四十多岁年纪,身形彪悍,着粗布僧衣,说话声音奇大,虎虎生威,显得性子刚猛果断。这倒叫王道一称奇,年仅四十多岁便能身居少林寺达摩院首座,可见此僧之厉害。

与旁的僧众不同,他颈上挂的是一串铁念珠,统共几十颗珠子,颗颗却都有核桃那么大,估计这串念珠最少有几十斤的重量,他竟能毫不费力的挂于颈项,足以说明这人功力不浅。

正在她观察这法空的当儿,一直立在台下不言不语的法明方丈忽然开口道:“施主已在经阁上听了一天的经,是该下来了吧。”

此言一出,群僧都是一惊。这一日众僧都一心扑在辩台上,唯有方丈一直旁观,不曾参赛,因此,除法明以外,谁都没察觉附近竟还有人,此时纷纷眼望藏经阁。

王道一更是惊诧,暗道:“糟糕,原来早被发现了!”想来是她听经听得太入迷,疏忽了。

法空此时还在台上,他刚刚辩赢最后一人,听到方丈之言,也立时警觉起来,望向经阁阁顶,叫道:“何人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