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国公府庶子的科举之路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85

分卷阅读85

    凛!吾听闻,爪哇等处海军皆换新式制服。”

见微而知著,可见水泥和火器在台湾都不是稀罕物。这一切,不是镇南侯一家可以做到的。郑家本来是东海大海盗出身,在台湾一带盘踞数代,根深蒂固,其能量不是外人可想象的。

“大佳腊新城建有新式学院,不以四书五经为要,而以西方格物理学为重。学院中设有‘研究院’,里头各种奇奇怪怪的仪器设备,不知做什么用。杨家从西洋‘请’来好些西洋学者,为他们盖教堂、成家立业,恩威并施令他们在研究院中工作,各种好东西一件件地研究出来……”

顾桓捏着信纸,猛地站了起来!这步子迈得太大,不怕扯到蛋啊!顾桓想到镇南侯和他的父亲都曾说过要“秉承开国圣祖之遗志”,难道这些都是当初那位穿越圣祖的遗愿?顾家先祖是圣祖的忠实拥护者,几百年过去了,顾家和杨家还没遗忘!

再往后头看去,只见这大佳腊城宛如夜谭中的天方国一般,期间种种,若非亲自去过的人,只怕说出去都不会有人相信!

在顾桓看来,最重要的不是道路、房屋这些基础设施,甚至不是火器、枪、炮这些隐含的军事实力,最重要的是超前的科技意识!

师夷长技以制夷,在国内没有合适的人才时,杨泽甚至不惜派出海军去西方掳人!手段虽然不太光明正大,但效果却是显而易见的!

台湾与大陆咫尺之隔,竟然隐藏着这么多的东西,福王那里真的一点风声都不知道?而且,无论是火器还是研究院,既然设在台湾了,恐怕爪哇那边就不会有了,至少科研人才,不是随处可见的。他是什么意思?难不成他对国内也有野心?

顾桓的心怦怦直跳,他觉得自己对杨家的野心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也许一开始,杨家只想海外建国,那么他们实力强大之后呢?人的野心是会无限滋长、蔓延的!

但是陈家皇室并没有做什么天怒民怨的事,夺取江山岂不是导致山河破碎?这是顾桓不愿意看到的。一时间,他觉得有些难以接受。

正所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杨家的谋划一旦曝光,等待顾家的必定是满门抄斩,且一点都不冤!他觉得自己有必要去一趟广州,与镇南侯开诚布公地谈一次!

不要再遮遮掩掩的了!这已经是图穷匕见了!

顾桓来回踱步,好半会儿才冷静下来,继续看去。

只见信件的最后,顾林提到他要随冼氏去倭国。

“倭国混乱不堪,其国主已沦为大将军之傀儡。先时爪哇海军入侵,搬空了大将军的库房,冼氏又占领了其国银矿,掳其平民,或是开矿,或运至台湾、南洋。冼氏直言,有亡倭国之心!吾随此番也去见识一二。”

看到这里,顾桓又忍不住替顾林担心,毕竟天长水远,海上瞬息万变,不知道顾林能不能适应得了。但是从信中看来,顾林并没有丝毫抱怨。从前他只当这位二哥是个娇气的大家公子,如今看来,倒是小瞧了他。

不过,杨泽和冼氏做了他一直想做的事情。

但是,从倭国,到台湾,再到爪哇……这样一道东海封锁线,怎么能不令人触目惊心呢!也不知道朝廷是否有意识到海外的局势?

顾桓看完信,亲手在烛火中将信件烧成灰烬。这一夜,辗转反侧、直至天明。

第二日,欧阳笠看见顾桓顶着两个大大的黑眼圈,笑道:“三公子昨夜没休息好?”

顾桓看着欧阳笠,虽然欧阳笠是从镇南侯府出来的,只是不知道他对杨泽的事知道多少?有些事也不当说,因此只能随意找了个借口:“打完了仗,人静下来了,心却静不下来。”

欧阳笠了然一笑:“公子初次征战,这也是人之常情。正该静心总结,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顾桓连连应是,只是心中到底存了事,一时半会儿也没有解决之道,只得强压下来。

接下来一些时日,顾桓一边跟随欧阳笠学习兵法布阵,一边向黄亭豪请教武举经验,倒与寻常无异。

炎炎盛夏,越王突然起了兴致,要去丹霞山避暑,顾桓带着瑶兵随行。如今瑶兵也换上了亲兵服饰,是越王的私兵,由越王出钱粮供养。

正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总有用到他们的地方。

盘金凤骑着一匹马,跟随在顾桓身边,突然笑着说道:“你的虎崽长成大老虎了,你还要不要?”

顾桓一怔,虎崽寄养在瑶山,有好一段时间没有见到了,确实是他这个主人的失职。因此说道:“有劳盘姑娘照料了,我随后去把它接回来。”

盘金凤却摇头说:“猛虎居于山林,你把它困在一个院中到底不成。”

“只是也不能放虎归山。”顾桓也有些纠结,这只虎崽是他自幼养大的,总不能又亲手杀了它?

盘金凤瞟了顾桓一眼,笑道:“所以还是送给我的好,我能管得住它!”

“哦?”顾桓很是诧异,“它从前只和我亲近的,如今也肯让你管了?”

“自然!”盘金凤的语气中带着骄傲:“我养了它那么久,它早就把我当娘了!”

顾桓神色有些窘迫,想起自己曾自称是虎崽的爹,总觉得似乎被盘金凤给调戏了?但看盘金凤语气坦荡,似乎也没有深意?因而目不斜视地说道:“既如此,就暂且留在你那里吧,反正我也常要去瑶山练兵,总能见得到它。”

盘金凤轻轻一笑,眼眸轻垂。

韶州本是山城,六月的丹霞山树木繁茂、郁郁葱葱,果然是个避暑的好地方,越王在山间的别院住下。

顾桓自去丹霞书院拜访了林山长。

说起来,顾桓和江淮也算林山长的学生,对于顾桓的弃文习武,难免有些恨铁不成钢,此次见到他,也是皱眉叹息:“只是一次落榜罢了,何必这样着急?”

顾桓知道林山长是为他好,只是自己心中的顾虑、焦急却是不可说的。因此只能斟酌着说道:“我家本是武将出身,我也是武职。说起来,我自幼读书,先生就说我没有灵性。这几年,公务繁忙,也不能安心读书,索性就考武举罢了。若是能中个武状元,也不算辱没祖先。”

林山长仍是摇头叹息:“世人重文而轻武……但你是个有主见的,既是决意的事,就去做吧!将来不后悔就好!我这里又收集了一些好的文章,你此次进京,替我带给江淮吧。”

顾桓连忙应是,又替江淮谢过。

不知是否因山上风冷,越王住了大半个月,身上染了风寒,良医所的医正日日守着别院,一时倒不好回城了。

知府陈纶和指挥使叶琛先后来探望,因越王要静养,只在院外请安罢了。

听到越王生病的消息,顾桓吃了一惊。刚来韶州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