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国公府庶子的科举之路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52

分卷阅读52

    清冽,一阵悠悠扬扬的笛声若有若无、呜呜咽咽,趁着这清风明月,天空地净,真是令人身心舒泰、万虑齐除。

众人都静静地坐着,默默地欣赏。

夜渐深、寒露渐重,太夫人毕竟年老,众人请太夫人安歇,才散了去。

顾桓来到这个世界也过了几个中秋节,却是第一次如此热闹。从前京中定国公府人口少,只有几个主子,安氏又不喜热闹,因此没有镇南侯府这样的繁华喧嚣。

过了两日,镇南侯杨贺终于有空再次见顾家兄弟,令顾桓惊喜的是,镇南侯要带他去参观广州府的海港码头!

广州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唐宋时期就是中国第一大港,此时更是全国最繁华的港口。

望着眼前宽阔平整、一望无际的大港,港口上停泊着一艘艘高大的海船,来来往往的人群热火朝天地忙碌着,顾桓也不由得瞠目结舌。

“这是水泥!”站在港口平整的地面上,顾桓震惊地说。

镇南侯微微有些诧异,笑道:“西洋人叫这个‘士敏土’,开国圣祖手札上称之为‘水泥’,原来你也知道。”他知道顾桓是做过皇子伴读的人,只以为是从十二皇子那里得知的,也没有太多疑惑。

顾桓却是充满疑惑:“既然圣祖早已提到水泥,为何我在京中却没见过水泥?”

镇南侯抚着长须,解释:“圣祖当年也曾命人炼制,除了水泥,还有玻璃,只是当时的冶炼条件不行,都失败了,以后的帝王都似乎忘了这件事。倒是今上当年对我提起过。我来了广州后,就命人尝试冶炼,又从西洋请了匠人参与,总算侥幸成了,只是产量还不高,仅够广州府用。”

顾桓想到在镇南侯府见过的玻璃窗,玻璃和水泥炼制的温度条件相当,既然玻璃能炼出,水泥能炼出也不奇怪了。只是镇南侯口中的产量不高,恐怕还是有几分水分。

因此感叹:“侯爷是有远见之人,水泥的作用大着呢!”

镇南侯笑容中也有几分得意,毕竟圣祖没有做到的事,他做到了!

顾桓想了想,又问道:“广州府有水泥的事,陛下想来是知道的。”

“陛下当然知道!水泥的方子还是圣祖留下的,我也送了几个匠人师傅进京,只是冶炼设备不是一时能准备好的,恐怕京中还要些时候才能见到水泥。”镇南侯笑着解释,“这种事不用瞒着陛下,也瞒不住。”

顾桓点点头又道:“我们来广州时经过英州府,我听说那里的地质石料适合炼制水泥。”

镇南侯闻言哈哈大笑起来,好一会才看着顾桓说:“顾三郎啊!你可真是令老夫刮目相看!我当年命人在广东勘测了许久,才选定英州建水泥厂,不想被你一语道破了!”

顾桓窘了窘,不是这样的,他只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却见镇南侯对一旁的顾林说:“阿林,你这个三弟了不得,难怪阿泽都说他是个可造之材。可惜年纪尚小,否则我也要向越王抢人了。”

顾林笑着说:“舅舅再等几年就是。”一脸与有荣焉,丝毫没有嫉妒不满之色。

镇南侯点点头,对顾家兄弟说:“阿滨他们如今在爪哇,或许过些时候,你们就能听到他们的消息了。”

“他们”是谁?顾桓心中转了转……爪哇岛是后世印尼国的第四大岛,此时却是印尼诸岛的泛称,元朝时,元军大举征伐其地,结果却失败了。本朝开国之后,爪哇国一直是本朝属国,只是近年来听闻西洋荷兰国入侵,已久不闻音讯。

难道,杨泽是到爪哇建国了?大快人心啊!顾桓想到后世对华恶意满满的印尼国,心中快意。而且镇南侯口中的消息……自己远在韶州,若是连他也能得到的消息,那必是大事了,可惜镇南侯语焉不详了,吊着人胃口七上八下的,真是不厚道!

第42章惊心[VIP]

数日之后,顾桓带着满满几船的行礼与顾林依依惜别。

“今日一别,再见又不知何日。”顾林声音哽咽,眼眶都有些发红。

顾桓也有些伤感,抱了抱顾林,拍了拍他的肩膀,声音也有些沙哑:“二哥保重,将来总有重逢之日!”

顾林强笑着,也紧紧抱了抱顾桓,轻声道:“三弟也是,你虽是越王的侍卫,但若有什么事,也要以自身安危为重。”

在如今这个世道,顾林说出这样的话,也可算是大逆不道了,不过他本来也有些离经叛道,认为愚忠愚孝那一套,都是后人歪曲圣人经典。

定国公府的“反骨”,也算是家传渊源了……

依依不舍,终究是挥手告别。顾桓站在船头,看到顾林在码头上,一点点地模糊,变成远处一个小点……才不舍地回到船舱中。

秋意渐浓,北江两岸的青山也开始变黄,远远望去,深深浅浅的黄褐色连绵起伏、无边无际。

船队吃水颇深,行走得并不快。

顾桓笑着问顾行:“你这是采购了什么?那么重?”

顾行笑着解释:“是一些安南黄花梨木,我看韶州、湖南等地的富商乡绅如今也讲究名贵家具,女儿出嫁都要准备家具嫁妆,犹爱黄花梨,此去就采购了些,运回去转手卖了。”

顾桓点点头,说道:“你安排就好。”

此次南下,顾行就借着“顺风船”运了许多湖南、韶州等地的特产山货到广州府售卖。在广州的这些时日,顾桓和顾林天天忙于交际不得闲,顾行也是忙着买进卖出、忙得不可开交,回程又是满载而归。

“我正要与你商量呢,”顾行略微有些得意地说道:“咱们这一来一回,我粗略算了算,也能挣好几千两!”看顾桓有些吃惊,才接着说:“咱们是不是也应该置办些产业,毕竟如今三叔你也算自立门户了,总不能老指望京中国公府的补贴。”

顾桓拍了拍顾行的肩膀,感叹道:“阿行可真能干,你所言极是,咱们不能坐吃山空,只是置办产业之事也要谨慎,商铺还罢,田地就算了。”

许多藩王在地方名声不好,大多半也是与王府极其属官与民争产争田有干系。

顾行连忙说:“三叔放心,咱们初来乍到,自然要谨慎。而且说不好将来又要离开,买田地倒是没必要。”

顾桓这才放心下来,又听顾行说道:“我在韶州这些时日,也结识了几家乡绅的公子,听说萧家投诚了越王,托人送了五百顷地的田契给越王呢。”

顾桓点点头,说道:“确有此事,萧家也是识趣。不仅如此,此次北江筑坝,萧家也主动出钱出力。”说着,顾桓又笑道:“韶州那些乡绅都还在观望,萧家出手倒快,筑坝之后,原来因年年洪水泛滥而丢荒的低洼之地就能开垦成良田,只怕到时候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