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国公府庶子的科举之路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7

分卷阅读17

    不约而同地点头附和。

顾桓遥遥望着远处骑马慢行的英武将军,惊讶不已,本以为杨泽这样战功赫赫的将军,该是福王那样威严肃穆的样子,没想到却是这幅相貌……心道这才是男主的人设啊,想想自己,再看看一旁的杨滨,叹道:“所谓‘春闺梦里人’就是这样吧……都是兄弟,相差怎么那么远呢?!”

杨滨一瞪眼睛,怒道:“我怎么了?再说,我和大哥是堂兄弟,长得不像不是很正常?”

“唉!我替你惋惜呢!”顾桓笑道。

“哼哼……大家都说我长得有男子气概呢!”杨滨昂着头:“我知你嫉妒我,楼下骑着马的是我哥哥!”

“好吧,我是嫉妒你。”对于兄控是没有道理可讲的,顾桓认输。

在百姓的欢呼声、喧闹声中,镇南侯府世子押着红夷大炮,领着众官员、使臣浩浩荡荡地进了皇城。

这一日,不知有多少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第13章万寿

十月初十,万寿节如期而至。

十二响礼炮齐声轰鸣,天地为之一震,万寿节大典正式开始。

天启帝身着玄色衮服,头戴皂纱冕冠,冠前垂着十二旒,威严庄重地从御撵中走出,站在陛阶上俯视群臣。

文武百官及外国使臣统一参拜,山呼万岁。

司礼太监宣布庆典开始,首先是各地封疆大吏献礼,或献奇珍异宝、或是稀有祥瑞,如果没有珍稀玩意儿就全靠数目金额来撑着,如多少石粮食和多少两白银。有些文官为了显示风骨和两袖清风,也会以自己的书画作为寿礼。

皇帝一一听着,若是感觉合心意了,就会大喝一声好,然后自有太监记下,过后赏赐。

当日奇巧居所展出的珍品,果然也陆续出现在献礼大典之上,皇帝心中暗笑,也都给了个“好”字。

宗室藩王和番邦献礼安排在后面,概因一方国主财力非寻常官员可及,他们的礼物一展出,只怕其他官员都要自惭形秽。

因此,这最后的献礼才是重头戏、万众期待。

从藩王敬献的礼物之中就不难看出他们权势地位的差异,有的藩王地处富裕之地,自有珍品献上,而本就身处贫瘠之地的就就略显寒酸了。大周的藩王的日子其实并不太好过,朝中随时盯防作乱的可能性,藩王们小心谨慎,甚至不敢与京官和外臣过多来往,以免落人话柄。

当今圣上共有十三子。除大皇子福王就藩外,如今仍有十二位皇子在京。皇帝元后早逝,只留下一位公主。二皇子乃贤妃所出,三皇子则是继后嫡出。

诸位皇子陆续长成,皇帝却未立储,如今正是诸王夺嫡,风起云涌。

诸皇子献礼,以三皇子的最为贵重,正是那顶奇巧居展出的西洋皇冠,引得众人侧目。三皇子母族乃山东望族,百年积累、果然财力惊人!

皇帝看到那顶皇冠,只是淡淡一笑,说了声“好”。

和他们相比,福王虽已就藩,献出的寿礼却让他们百感交集!

这是一块翡翠屏风,长宽各九尺,取九九归一之意。屏风上雕刻的是日月同辉、万里无疆图,最为珍贵的是,这么大的屏风竟是一整块玉料雕出,上面日月山峦皆根据玉料本身的色泽纹路精巧雕出,如一处红色,正好雕成一轮红日,可谓巧夺天工。

万里江山、日月同辉、万国来朝……天启帝龙心大悦,连喊了三声“好”!

皇帝的反应,更令群臣思绪万千……虽说大周朝一贯的规矩,藩王不可为储君继皇帝位,但万一呢?

紧接着是番邦献礼。此次万寿节,除大周的藩属国倭国、高丽、安南、缅甸、琉球、吕宋诸国皆有使臣在京,早有准备外,还有随镇南侯世子进京的南洋、西洋十数国使臣。

吕宋国更是由国君亲自来朝,感谢大周海军驱走西洋海盗,救国于水火之大恩。

各国奇珍异品纷纷献上,服饰各异、形貌不同的诸国使臣躬身行礼,宛如万国来朝一般,恐怕大唐盛世也未必有如此规模宏大的盛事!在场的人都心情激动,一种天/朝上国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生在华夏,此生无憾!

“吾皇威武,四海宾服!”一声比一声高的呼喊震撼云霄。

对于天启帝来说,这句话无疑是搔到了痒处。开海禁、建海军、震慑邻邦、威加海内,一直是他最自得的事情。

献礼大典完毕,照例又在太和殿举行大宴。

自太和殿内御座至殿外台阶,一直延伸到宫门屋檐下东西两侧,分设着一百多桌宴席。藩王使臣、勋贵宗室、文武百官按品秩而坐。

习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能参加这样的国宴,已是读书人毕生之愿。

此时的顾桓,正坐在赏星阁上,遥望着远处的宫阙,随即闭着眼睛,慢慢放开五感,隐隐地,一阵阵若有若无的韶乐声缥缈传来……

觥筹交错、帝王御宴,离他还很远很远。

万寿节后,京城仍沉浸在热闹之中,藩王、外官难得进京一次,自有亲朋旧友需要来往拜访。定国公府也是门庭若市、夜夜笙歌。

最令顾桓期待的,自然为几日后,专为杨泽兄弟而设的家宴。

家宴在风荷轩设席。风荷轩临水而建,此时残荷寥落,却别有一番风雅。

顾家兄弟亲自在大门迎候,将几位表兄引了进来,先去与老夫人、大夫人安氏、杨夫人见礼,众人来到风荷轩,分宾主而坐。

杨泽今日穿着一身深紫色祥云锦袍,腰上悬着一块墨玉鱼儿,底下赫然是朱红色流苏,手握一把折扇,容色灼灼、风华无双,比那日在马上少了一分威势,显得更平易近人。

顾林和顾桓亦步亦趋地跟在杨泽身后,仰慕至极。

“留得残荷听雨声,果然风雅至极!”杨泽环顾四周,笑道。

顾林听了眼睛一亮,不好意思地说:“是我的主意。本来说在凌霜阁赏菊,我想着表哥如今住在紫藤别院,那里菊花众多,不如这残荷清新有趣。”

杨泽回过头,赞赏地看着顾林道:“这才是名士风流,阿林果然进益了!”

杨泽此次进京随从众多,因此住在京郊别院,那里地方宽敞,容易安置。

表兄弟们契阔多年,自有说不完的话,推杯至盏间,气氛渐渐热闹了起来。一阵飘渺的琴声从水面上传来,清越飘渺、若有如无。

众人凝神望去,只见水面上一艘小船,由远而近缓缓而来,船上坐着一位白衣男子,正全神贯注地低头抚琴,残荷隐映间,如一副淡雅的水墨画。

琴声渐渐清晰,却又渐渐飘散、正合那句“大音稀声”。

一曲毕,男子站起身来,衣冠胜雪、乌发如瀑、双眸若星,躬身行礼,再次乘着小船飘然而去。

众人回过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