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六零年代好姻缘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9

分卷阅读19

    您这是咋得了?青天白日的,咋跟一个晚辈计较起来了?”她脸上笑着,可眼里却冒着火。

那赵婶子见正主来了,倒有些怯劲。

心说,今儿这么一闹腾,目的已经达到了。

于是,掸了掸衣襟,准备闪人。

可赵桂枝哪是个好惹的?

她上前一步,一把拦着崔玉娥,跟她摆起理来。

不过几句,她就听明白了。

这崔玉娥是来打脸的?

儿子能忍,她可不能忍。

于是,皮笑rou不笑地说道:“哎呦呦,我说嫂子啊,我咋听说是春梅喜欢我家青松来着?你不去管好你闺女,咋来找青松说事儿?”

“赵桂枝,你说得这是啥话儿?”

“啥话儿?实话!乡亲们都在这里,都来评评理儿,你闺女的腿长在她自个儿身上,你凭啥拦着青松说三道四?……”

赵婶子气得浑身发抖,也口不择言起来。

“赵桂枝,你也撒泡尿照照自个儿,就你家那成分,甭说是娶媳妇,只怕你那闺女都没人要哪?”

“崔玉娥,你给我听好了,我家啥成分?我只知道我家是贫农,比你家那中农要强那么一点……还有,我闺女咋了?她爱学习,志向大着呢!就你那泥腿子的眼光,只看到针鼻那么大一点儿……”

“呵呵,赵桂枝,你就别说笑了,说起来你家是个贫农,可五零年你那当家的咋被抓到镇子上去了?”

“啊呸,那是配合政府工作,咋得了?”

二人你来我往,针锋相对。

一时间,新账老账通通翻了出来。

柳青松想把娘拉回家去。

可娘憋着一口气,哪肯离开?

结果,乡亲们越聚越多。

在一旁瞧着热闹,就跟看戏似的。

李秀芝见了,心里暗爽。

这赵桂枝一向泼辣,这一回可吃了瘪了?

*

柳晓静和青良正在院子里写作业。

就听到有人拍门,大声喊着:“小禾,快出来,你娘在村口跟人吵架哪……”

青良一听,就跳了起来。

她也顾不上多问,就带着青良赶了过去。

到了村口,见围着一群人。

她挤了进去,拉着娘的衣襟说:“娘,咱回家吧?”

青松大哥也挡在中间,让娘别吵了。

这时候,赵春梅也跑了过来。

拉着她娘回家。

正主儿走了,这场子也就散了。

从这以后,赵桂枝和崔玉娥就结了仇。

---

☆、第14章撑下来

*

可大人们之间结了仇,却挡不住小辈们有来有往。

第二天响午,趁着上工。

赵春梅大大方方地找到柳青松,替她娘道了个歉。

柳青松本就是个活泛的,自然不会放在心上。可因为这个,对赵春梅的印象就更好了,就和她多说了几句。

赵春梅呢,早存了点心思。

见青松丝毫未介意,感觉也松快了些。

这天收工时,她还等在村口,跟青松娘打了个招呼,想缓和一下。那赵桂枝虽然心里不痛快,可听到春梅喊她“婶子”,也只能“嗯嗯”两声。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

她娘嘴坏,也不能赖到闺女头上吧?

自那以后,赵春梅一得空,就去大队部打腰鼓、扭秧歌。还“青松哥、青松哥”的叫着。也不管肚子饿不饿,直到天摸黑了才回家。

崔玉娥气得想揍她。

可抬起手来,又舍不得打,只恨得牙痒痒的。说等到夏收之后,就给她说人家,要把她早早嫁出去。

赵春梅跟她娘说:“娘,您就甭忙乎了,这对象我要自个儿找……”

崔玉娥说:“春梅,你想自个儿找也成,可就是不能找那个姓柳的!你敢找,我就打断你的腿……”

赵春梅嘴上不跟娘顶,可跟青松却是越走越近。

因为当着记分员,柳青松跟谁都熟。

业余时间又牵头搞着宣传队,一向嘻嘻哈哈惯了,那些大闺女、小伙子都喜欢跟他说话。春梅来凑热闹,也没人觉得不妥。

倒是小R发现了异常。

它神秘兮兮地跟柳晓静说,“宿主,你哥交上了桃花运哦……”

柳晓静十分惊讶。

最近这段时间,青松大哥总是兴冲冲的。一开始,还以为是“面汤”的功劳呢,也未在意。可听小R这么一说,兴致顿时上来了。

于是,就去围观了一下腰鼓队。

小R还趁机给青松大哥做了“姻缘测试”,说他和春梅的匹配度很高,结果不错。

这话听得她直咧嘴。

心说,小R不是和她绑定的吗?咋还cao着旁人的心?

更令她惊讶的是,当晚她的“能力值”就多了5个点。

她干啥了?

想来想去,不就是去看了一场腰鼓队训练吗?难道围观一下,“能力值”就能增长?

那以后,就多出门走动一下吧。

*

到了五月中旬,春玉米终于下来了。

一阵抢收之后。

村口的晒场上堆满了玉米棒子,黄灿灿的,就像铺了层金子似的。

社员们的脸上也露出了一点笑容,去食堂里打饭也能见到粮食星儿了。虽然还是半饥半饱的,可总比啥都没有要强些吧?

学校食堂里,也熬起了玉米粥。

这可是货真价实的玉米粥,虽然稀,可都是粮食啊。

柳晓静捧着茶缸子,闻着那玉米的香气儿。

心说,终于熬过了这场春荒。

家里藏的那袋粮食,还剩下一点儿。院里的那几垄小白菜也冒出头来了,晚上可以熬个菜粥垫补一下。

放学后,她拉着青良在村里转了一圈,才兴冲冲地回了家。

就等着天黑,熬粥喝呢。

村民们也在期望着,能多吃点儿。

可队里却犯起了难。

今年夏粮产量,是多报还是少报?

去年本来歉收,可公社里却要求多报。结果,打下来的那点粮食都上缴了,剩下的口粮根本不够吃的,弄得全村上下打了几个月的饥荒。

这一季饿下来,可是饿怕了。

老支书说,“打春天起,咱队里就出现了浮肿病,劳动力减了不少。算下来,有近三成的壮劳力饿得干不动活儿……”

柳队长说:“是啊,再这么饿下去,到了秋季怕是一半的劳动力都扛不动锄头了,总不能让庄稼烂在地里吧……”

二人商量来,商量去。

最后决定瞒报,想给队里留点粮食。

过了三天,公社通知各大队去开会。

临到报产量时,起了分歧。

散会后,一个二个都沉着脸出了会场。

老支书和柳队长回到村里,又召集大队委员们关起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