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 耽美小说 - 重生第一权臣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29

分卷阅读129

    不招待了。高大人若是有什么事,请便。”

高展明狐疑地看看王老头,又看看杨方,拱手道:“先告辞。”

高展明走了,却没有走远,走开一条街,拐弯进了家茶馆,上了二楼,坐在能看见票号的窗口边上继续看。

过了一会儿,从票号里出来两个人,其中一个脸色忐忑惶恐,杨方对着他连骂带踹,那个可怜的人被踢翻在地却不敢支声,王老头在一旁痛哭流涕,跪在地上扒着杨方的裤子,也被杨方一脚踹开了。

高展明看得直皱眉,却忍着没动。

过了一会儿,杨方的手下从王老头怀里抢走了什么东西,又把王老头手里的单子给撕了,一行人进了票号,剩下王老头一个人在原地抹眼泪。

高展明终于下楼了。

王老头从地上爬起来,抹着眼泪往回走,走过茶馆边上的时候,高展明把他拦了下来。

王老头吓了一跳,忙擦干眼泪:“高大人,你不是走了么?”

高展明把他拉到一条小巷子里,问:“刚才出了什么事?我都看到了。”

他这一问,王老头潸然泪下:“高大人……唉!”

高展明抽出一条丝巾,替王老头擦了擦眼泪,温声道:“你别急,慢慢说。”

王老头哽咽着说:“杨家的票号虽然往外借银子,但是有个规矩,家里有十亩地的才能借。我们家人少,大儿子参军去了,就剩我一把老骨头和小儿子能种地,就租了八亩田,多了也管不过来。票号里的小陆看我可怜,还是批了我的借款。我年初的时候就问杨家票号借了钱,原本收成到了,是能还上的,可是四月的时候老婆子突然生病去了,丧葬费用就花了不少,这钱就还不上了。今年秋收,我只能还出本钱,但家里租的田还得种,要买种子,牛车也要换了,所以我还得再借。今天不巧,碰上杨掌柜亲自来查账,知道小陆又批了我的借款,方才把小陆也给打了一顿,把借的银子又给拿回去了,不肯再让我贷了。”

嘉州府地处西南,这里的地一年两熟,春天种了一波,秋天收了,还能再种上新的。

王老头突然给高展明跪下,老泪纵横:“高大人,求你替我去给杨老板美言几句,只要能借我银子,到了明年,我一定能连本带利还上的!这要是没钱,今年的地都中不了,我们一家老小可就得喝西北风去了!”

高展明忙扶着他道:“快起来。”

王老头不肯起来:“求求你了!”

高展明犯了难。王老头让他去求杨方,这事儿可不成,这是人家票号里订的规矩,他一句话要人家坏规矩,这算什么事?拿出官架子来压人,就更不成了。

高展明问道:“这全嘉州府,就杨家一家票号?你不能再管别家借?”

王老头道:“几家大票号都是杨家的,我家这个情况,换了其他票号也一样借不到钱。”

高展明想了想,突然茅塞顿开,道:“成了成了,你也别求我,这事我肯定是办不成的,不过你别急,你先回去,我替你想想法子,你回去等消息就是。”

王老头一惊:“高大人你借我银子?”

高展明无奈:“总之你若信我,就先回去。我会想法子替你解决了。”

王老头听了高展明的保证,擦干了眼泪,千恩万谢,回去了。

高展明先去了一趟官府,找到王司曹,道:“你去给我查查,杨方家里,还有嘉州府的几家大户人家,平日做的都是什么营生。”

王司曹一惊:“杨方犯法了?”

高展明道:“那倒没有。总之你别问那么多,先替我去查,我就是想了解一下嘉州府的情况。”

王司曹得了令,立刻着人去办了。

高展明从官府出来,便回府去了。

高展明进了自己府邸的大门,走路的时候心不在焉的,李景若坐在院子里他都没瞧见,就顾着盯着自己的脚尖,嘴里念念有词。

李景若看见高展明回来,居然连个招呼都没跟他打,嘴里嘀嘀咕咕不知在说什么,不由觉得好笑,凝神听了听,高展明嘴里念叨的居然是:“银子……银子……银子……”

李景若被他逗笑了,跟在他身后,等他进了屋,跟了进去,把门关上,走上前轻轻在他脑门上弹了一下:“你这是想钱想疯了吧!”

高展明转身看着他。

李景若道:“你要是真这么缺钱,卖身换银也不是不行。”

高展明不屑地嗤笑,找了张椅子坐下:“你又要提那四十两银子?”他指着自己的鼻子,“爷我就值四十两?你看我像是为了区区四十两就把自己给卖了的?”

李景若若有所思道:“你是嫌价低了?那你开个价?”

高展明撇嘴:“就怕你出不起。”

李景若不语,只拿一双眼滴溜溜瞅着他瞧。

高展明道:“得了,少拿我消遣,我跟你说,我想出了几个赚钱的法子,你要听听么?”

李景若虽然油滑了些,可正经事却是从来不耽误的,高展明这么一说,他就搬了张凳子过来在高展明身边坐下。

高展明理了理思路,道:“现在是官府缺钱,官府的收入来源主要就是民间的税收,想要充盈官府,就只有两条路可走。第一条,提高民间的生产力,每年粮食的产量上去了,按比例抽税,官府的收入自然也就上去了。这第二条,生产力上不去,老百姓只能种出那么些稻谷,官府要多收钱,就是四个字——与民争利。”

李景若点头:“不错。如今你建造水利设施,设立农政专署官员,修建道路,就是为了这第一条。事成之后,就能提高每亩地的产量,减少人力,加快物资运输。”之前高展明和李景若出游了半个月,考察了蜀地的不少蜀地。蜀地风景美,多山多水,但是对于百姓而言,这些未必是好处。山势险峻,路就难走,路难走,地方难以与外界交流沟通,除非土肥水美,能够自给自足,不然就要难免要落得贫困的境地。因此修路也是高展明和李景若急于要办的大计之一,只是官府实在拿不出更多银子了,朝廷也不可能给太多资助,此事只能暂且押后,等赚够了钱再说。

高展明道:“是,可是此一条,见效太慢。就说我造水车,没有一年半载都造不成,又要调用无数工匠。造完之后,水车投入使用,兴许过个一两年两三年才能看出成效来。至于要收回本,又得花上七八年也未定。”

李景若温声道:“这是大计,自然急不来。”

高展明道:“我现在造车造路需要很多钱,不能不急。”

李景若挑眉:“所以你在想,怎么与民争利?”

高展明颔首:“对。最简单粗暴的法子,就是加税。不过蜀地刚刚经历了蝗灾,现在是修生养息的时候,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