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明末皇后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96

分卷阅读196

    “年壮而貌不扬”的尚宫金可屎。

光海君即位后,金可屎不仅坐镇后宫,遥控朝政,卖官鬻爵,权倾朝野,对光海君的管制也非常严厉。

光海君每次想临幸一名女子,必须得到金可屎的许可,所以后宫诸姬争相贿赂金介屎,金可屎视其钱财多少来安排侍寝,光海君不敢违抗。

金可屎稍不如意,就骂道:“敢忘了我的大德吗?我要说什么话,主上都不敢自作主张!”

光海君听了后既惶恐又惭愧。

朝鲜历史上说这个人是妖妃,却也是说得不错。

李甜还从王辉送来的密报中知道,现在的金可屎,可谓是,春风得意,一手遮天。

可她万万没想到因贪婪受了贿赂,提拔了原来反对派中的士族李贵,一年多后,会给她和她的王致命的一刀。

从面前这些朝鲜人的面上表情可以看出来,这些人虽然痛恨金可屎,是却又是惧怕那个女人的。

“这个人原来真是宣祖的侍寝内人吗?”李甜又补上一刀。

所有的朝鲜成员匍匐在地,脸上各种神色闪现。

君王父子二人同睡一个女人,这在礼法上是让人所不齿的。

大明国和朝鲜都是儒礼之邦。

叶枫虽然觉得面子上很难看,但是她觉得此时应该是一个除掉金可屎的机会。

“天后娘娘,这个人的恶名连您听说了吗?还请娘娘作主,除了这个妖女。”说完脸上流着眼泪。

朝鲜国的国王在明朝都是可以废立的,更别说他们内宫中的一个女人了。

李甜才没有兴趣做这个恶人。

会提起这些事情,只不过想要下下朝鲜人虚伪的面子,让他们那永远总是一副很守礼的模样,碎裂开来。

现在目的达到,这帮人也不会在她面前讲这个理那个理了,而且呢,他们自己那种道德上的缺陷,因为金可屎的事更是填不满。

再说了,有这个妖女在,朝鲜才会很快有仁祖反正的宫廷政变发生。

仁祖,可比光海君好控制多了!

“快起来快起来,地上多凉啊!”李甜让人扶起叶枫翁主。

不知她的话茬,转了一个话题讲:“听说朝鲜王,从小就聪明伶俐,很讨他父王的喜欢?”

这话题好。

支持光海君的朝鲜人笑意满满,纷纷讲起自家君王英明神武形象的故事。

朝鲜宣祖庶子众多,不知立谁为好。他陈放许多物品,让诸王子随意挑选,诸王子争抢宝物,而光海君只取笔墨,宣祖遂对光海君另眼相看,决定立为世子。

另有一说是宣祖曾问诸王子:“哪个食品是最重要的?”光海君答:“盐。”

宣祖询问理由,光海君说:“调和百味,没有盐是不行的。”

宣祖又问:“哪件事让你们不满足?”光海君答:“我只痛心母亲早死。”

宣祖对其回答啧啧称奇,遂立为世子。

这些人猜想,李皇后主动提起这事,是欣赏他们主上为人的吗?

那么,主上曾经要投国书给努尔哈赤的事,应该能掩饰过去吧?

到了最后,李甜也没有留下朝鲜两方的美女。

196章攘外必先安内

晚间,朱由校坤宁宫。

笑问她:“以前不是一直念叨着朝鲜的宫廷剧好看,今天见了真实版的人有什么感受?”

李甜上前给丈夫捏捏肩,想了一会儿说:“美是长得挺美的,就是礼太多了。你不会是对这来和亲的女的有什么想法吧?”

朱由校低低一笑:“哪敢呀?”

“好了,不开玩笑,说说正事。金可屎这人还真有权势的,看今天那帮子人面上的表情就知道这个人不可小视。

你让王辉多派些人去朝鲜,盯住这女人,那么朝鲜国的大动向都能探知。”

朱由校静了一刻,抬起头:“在这里,历史开始转弯了,我们也不能依赖了资料。

既然那个女人是妖女,那就让她在朝鲜作妖吧,正好换掉李珲,仁祖上位还听话一些。”

李甜点头。

朝政上的事她真不耐烦管,如果丈夫全部能搞定,她只想躲在后面做个小女人就行了。

“两方的人我都留下来,但是不能让他们进宫,就当养一群人呗。你说我们要不要把那个光海君的短命世子弄到京城来玩玩。”

朱由校转身抱李甜,摸摸她那顺滑的长发,轻叹一口气:“老实说,我要处在光海君的那个位置上,未必有他做的好。

如果立场不同,他几个人是必须要下台的。

他唯一的儿子嘛,过上一段时间找个机会请来我们眼皮下也好,算是给光海君留后,同时威胁着仁祖也不错。

朝鲜人听话了,我们自然不动用这颗棋子,如果不听话,随时可以带着这个短命的世子去朝鲜玩一把大的。”

一夜过去。

清晨听着鸟叫声,朱由校心情很好。

因为昨天晚上他们夫妻很和谐!

真是难得两个人没有吵架生气,两个人有劲往一处使,感觉靠的更近一些。

小妻子在大义上,还是能分得很清楚的,面对外敌的时候,他们都是同心协力,除了爱吃醋一些,这个人真的没有什么缺点。

这个存了200余年的紫禁城,已经是自己的家了。

这里有自己的妻子,还有孩子,还有那些为自己工作的宦官宫女们,还有穿着飞行走兽的文武百官,外面还有无数的子民和万里江山。

他真切的希望康熙不会在这里出现。

还有那个号称渣龙的乾隆皇帝,更是不可能再出现了。

什么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绝不会在大明国出现。

他要改变历史,让炎黄子孙走向另一个辉煌。

天启帝朱由校突然下了好几道旨意。

兵部侍郎,蓟州巡抚,大同巡抚,大同总兵,蓟州总兵,太原总兵,延绥总兵,辽东总兵官。

卢象升、孙传庭、曹文诏、黄得功、周遇吉、赵率教、满桂、毛文龙等都得到重用。

没人知道皇帝为什么如此大规模的调动和任命新人为九大边镇的总兵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