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丑姑传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47

分卷阅读147

    菜的,又多拿了一把菜,反正现在天气冷,菜放着明天还可以吃。

没花多少时间,菜就卖得差不多了,还剩下几把,丑姑就收摊了,说:“走吧,这些送给宋东家和小酒馆了。”

宁二也赞同,当即拿了钱去交税,很快的三人就离开了集市。

宁二带来的菜多,得了七百多个钱,丑姑也得了五百多个钱,虽然价格订得便宜了些,但收入却也不少。两人加起来都有一两多银子了。

宁二非常开心,说:“今天可以多买点粮食了。再割两斤rou回去吃,家里的咸rou都快吃光了。”

他们家在嚼用上的花费很大,特别是这段时间干体力活,吃的比冬天多了不少。

丑姑却说:“不要光买粮食,多买些馒头,我们直接带到地里去吃。省点时间,高粱苗长得很快,要移栽了。我要买三十个馒头。”

她的意思,早上就别在家里煮饭了,可以省些时间多干点活。毕竟从家里到地里还要浪费不少时间呢,特别是她家,过去得大半个时辰呢,宁二家稍微近一些,也得一刻多钟。这还是骑马来算的,要是步行那就需要更长的时间了。

如果他们带两个锅去,一个烧茶水和一个炖汤,把rou菜带些去。馒头可以直接烤热了吃,他们就可以在地头上边干活边做饭,既能搞饱肚子,又省了不少时间。

“三十个馒头也吃了不两天啊。太贵了。”宁二说。

柱子那么大的饭量,一顿就得吃三个馒头再加上一大碗rou汤。而且干体力活,饿得更快,吃得更多,就是他自己都一顿得吃一个半馒头呢。老爷子也能吃两个,这样一算,他们家一天三顿,都得吃掉约二十个馒头,要花四十个钱,都可以买八斤粮食了。

丑姑被他这么一算也给吓了一跳,她想得太简单,毕竟她和明儿两人一顿吃三个馒头差不多了,三十个馒头他们一家总可以吃三四天。

“那干脆直接带粮食和rou菜去地头做饭好了。也别想着吃馒头了,边干活边煮粥饭也行。”丑姑又说。

最终宁二和丑姑还是各买了三十个馒头,因为这次得的钱也确实不少,就当奢侈了一把。宁二也是想先省点时间快点把活干完,也让柱子高兴高兴,柱子是干活的主力,可不能亏待他。柱子喜欢吃这种馒头。

丑姑主要是给小弟和娘留的饭,她和明儿起早贪黑的在外面干活,家里的两个人吃馒头更方便。让她娘煮饭菜是不可能的,但她可以头天晚上炖一锅汤,第二天,她娘只要洗把青菜扔进汤里去,烧开就可以吃了。甚至馒头都可以不热,直接掰成小块泡在汤里一起吃了,十分方便,完全不需要什么厨艺。

第98章烦燥

两家人第二天果然都没做饭吃了再过来,都带着馒头,粮食和rou菜就过来了,都比平时来的早了两刻多钟。

到了田头,丑姑一个人煮着两家的饭菜,其他人都在地里忙活着,就是明儿也没玩,忙碌着捡柴,洗菜。丑姑和昨晚一样,直接煮了一锅rou菜汤,让大家泡馒头吃。早饭简单些,中午再弄得丰盛一些。

有了大铁耙子,整田的速度果然快了很多,五亩地已经翻整出了一大半。看着已经整好的地,丑姑决定先带些高粱苗过来栽上。让这块地上的高粱抢个先,其他的慢慢来,因为有的苗已经长得很粗壮了,如果等着地全部整好了再一起栽,怕是来不及了。毕竟五亩田,栽高粱苗子也得花费好多天呢。

而且明儿在这里也没起太大的作用,毕竟几岁大的孩子,你也不能指望他干多大的体力活儿,但如果让他干栽苗子的活,他完全能胜任。

“可以啊。边栽边挖地吧。栽苗子也得花好几天时间呢。”宁二赞许的点了点头。

接下来的一天,丑姑和明儿来的很迟,他们在家里挖高粱苗,主要是得让苗根上带着原土,再小心的摆放在筐子里,所以极耗时间。等他俩来的时候,宁二他们三人已经干了不少活了。

“我们带了这些苗子过来,今天一定得栽完,宁二你帮着我们一起栽吧。”丑姑直接说。

“行。”宁二放下大耙子,过来一起栽高粱苗。

栽苗子相对轻松多了,只要在整好的地上再刨个洞把苗子栽进去,再填上土踩实,浇一点水就完事了。唯一的难点是要保护好苗子,不弄折了就行了。这一点宁二干得还不错。三人配合的也蛮好,一个挖洞,一个栽苗子,一个浇水。

又干了五天,地还没翻完,已经整好的田里也有大半已经栽上了高粱苗。但其他的高粱苗子已经等不及了,全部都要移栽了。也就是说,他们得在三四天之内把所有的高粱苗都栽下去,不然那些苗子就不适合再移植了,难得养活了。

丑姑发愁的说:“这可怎么办?”他们这几天起早贪黑的干,都快累死了,还是干不完。

“这样吧,我们先全力栽苗子。把翻过的地栽完再说。实在不行的话,就直接学着别人的样,先挖洞把苗栽上了,再慢慢来挖地,总之不得让苗子浪费了。”宁二想了想,说。

丑姑想来想,也只能同意这样做了。她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老爷子非常担心地没翻就直接栽的苗,收成不好,就打算和柱子两人住在田边,不回家了。因为从家里过来,还得花不少时间呢。这一去一来的可以省下时间来干活。并且家里的韭黄也马上就要上市,宁二和丑姑又得浪费一天时间去卖韭黄,不能来这边干活。

“那怎么行,又不是大热天的,住在外面不冷吗?”宁二反对。

“我们在这里搭个棚子,多弄几捆草不就行了。”老爷子说。

宁二还是不想同意,怕把他俩冻着了,丑姑却认为可以,只要把棚子搭暖和一些就行了。毕竟现在的温度,她估计也有六七度的样子了。而且在这里住着,也不用天天带着一堆锹啊铲子,大耙子来回跑,这些农具都是贵重物,不敢直接放在地里,怕被别人偷走了。带来带去的也麻烦。特别是那大铁耙子还算是个稀罕物,每次还得遮遮掩掩的,不让别人看到。

于是,众人停下手中的活,立马搭起棚子来。老爷子在周围砍了几根粗壮的树枝,大家再割了几大捆草,没花多大功夫就搭了座小草棚子。棚子十分小,将将就能容纳两个人而已。

“太小了点,先过了眼前。等得闲的时候,我们还是要正经搭个小房子,弄得结实坚固些,可以住人的那种。等以后收高粱时,你们一家三人都可以直接住在这边,而且要是遇上抢收时正好是阴雨天,也能把高粱抢进屋子里去,不怕坏掉。”丑姑看着小窝棚,说。

她知道抢收的时候只会比现在更忙,特别怕遇上坏天气,一地的高粱一年忙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