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 耽美小说 - 逍遥农家子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9

分卷阅读29

    生闷气。

钟老爷子睡了一觉,脸色恢复正常,吃着三孙子让童氏买的猪肝,心里好过不少。他活了大半辈子,见过的事情不少,只不过这次轮到自己头上罢了。族人想利益均沾,这点无可厚非,换成他自己,虽然不会犯红眼病求到族老们身上,若有人分享,他难道会不抓红鳌虾去卖?明显不可能。

不过被人强逼的滋味着实不好受,他可不愿意再来一次,钟老爷子如是想到。

第二天一早,钟庆然和童氏打了声招呼,便提着一把小锄头潇洒出门。

家里人人都有事做,就他闲闲一人待在家中,实在碍人眼。昨天灵感爆棚,画了一下午图,今天便打算到山里走走,顺便看下自己名下那亩坡地。

麓山离河湾村好几里,钟庆然花了不少时间才走到山脚下。手搭在额头上望眼远眺,入目所及不是田就是山。村里所有坡地都在这里,即使出产不多,数量也相当可观。由于灌溉问题,坡地都只开垦出山脚一部分,再高太费劳力,有那功夫照顾,还不如做点临活更来钱。

钟庆然那亩田很好辨认,周围都是各种庄稼,只他的田不是已经收了,就是被移栽到其他地方,上面空空如也,倒是杂草遍地。

钟庆然没有逗留,抬脚继续朝山坡上走。

麓山外围常有人光顾,有什么好东西也早就被人摘走。钟庆然除了偶尔看到一些常用草药之外,其他半点发现都没有,就连好不容易找着棵果树,要不还没到果期,要么只剩一些青果子孤零零地挂在枝头,仿佛在嘲笑他般。

呵呵,百姓的力量果真无穷,他们不会集体发懒,就为等着给他捡漏。

翻过前面两座山头,人迹开始逐渐减少。钟庆然看了下,原主当初出事的那座山还要更里一些。他今天走这一趟,主要就是为了看看事故现场,拿出布巾擦了擦满头汗水,钟庆然打起精神继续朝前走。

亏得麓山外围几座山都是低矮的丘陵,不然钟庆然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坚持到目的地。又翻过两座小山,前面便是他出事的地方。眼看曙光在即,钟庆然才猛然想起,他是从山背面山腰摔下去,而他现在身处的地方却是山阳面,这不就意味着他还得征服眼前这座山?一想到此,钟庆然便有点打怂。

想想原主的身体,再对比一下好吃好喝养了几个月的他,钟庆然不相信以他现在的身体素质会不及原主。他爬得这么吃力,兴许是他基本没停歇,一口气连爬数座山头的缘故,就算这些山都不高,也不能视它们于无物。

目标就在眼前,钟庆然一鼓作气,手脚并用之下,总算熬到了地方。他现在什么都不想做,只想找块干净地方好好休息一下。钟庆然有些汗颜,明明身体很壮实,怎么爬几座小山头都这么费劲?估计都是爷奶给惯的,想着是不是找时间锻炼下身体。

在附近转悠了一圈,钟庆然很快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放下空背篓,拿出一块破布掂在石块上,一连灌了好几口水,这才觉得整个人都舒服许多。

这里是山阴面,没那么闷热,钟庆然坐下不动之后,很快便凉爽下来。前面就是他摔倒的地方,看上去并没什么特别,要不是原主对这里的记忆特别深刻,他估计都找不对地方。

钟庆然过来这里,并不是觉得谁动了手脚才让原主摔下山,而是作为后来者,到事发地点看看,了解一下,算是对原主的一个交代,也能让自己活的没有负担。

第22章

从山腰找到山脚,钟庆然没找着半点可疑的地方。也是,就算真有什么,几个月下来,也早被丛生的杂草覆盖。更何况原主最多被兄弟姐妹嫉妒,以他这几个月观察来看,见死不救还有可能,恨到想动手置他于死地还不至于。

休息够,有劲了,钟庆然便开始在山间四处寻找他需要的东西。

这次就他一个人,果树太大,无法移栽,剪几根枝条还是可以的。他不记得是初中还是小学来着,曾照着生物课本内容扦插过月季和栀子花,成活率还挺高。可惜,现在是夏天,扦插枝条难度比春天要高,他也不在乎,能活多少是多少,不够再种便是。

有幸活下来的小型果苗,钟庆然准备种到虾塘塘基上,一亩种上七八棵应该没有影响,至于坡地需要的苗子,改天找他爹帮忙便是。

山里野果都不大,比起现代动辄重达半斤是没法比,甜味也不足,胜在全天然无污染,是村里孩子零嘴的最大来源。

还好,现在大多数果树都挂了果,不然就算果树放在钟庆然面前,他也不一定就认识,并且这个可能性非常高。庄稼还好,多数都还见过,果树就不是一般人能认得,即使在农村长大,也未必知道。

随手掰了一些果子结的不错的桃、梨、山楂、沙果和板栗嫩枝,每种好几根,捆一起竟也不少,看来只能扛着走了。

抬头看了看天,见时辰还早,钟庆然打算再转悠一会,嫩枝太重,便先放在树荫下。

“嗯,这是?”钟庆然还以为眼花了,揉了揉眼睛,眼前的景象并没变,上前拨开杂草仔细辨认,确定这就是三七。他心中很是疑惑,三七怎么会生长在气候寒冷的北方?一想到小龙虾的例子,他便释然了,接受事实便是,不用计较太多。

为了避免出现小龙虾这样的错误,钟庆然决定用锄头扒开根茎验证一下,确认这就是三七无误。看来他的认知大抵没错,只是出现了些微偏差,没有大碍。

发现三七,钟庆然也不管别的,一心扑在上面。他爷爷传下来的止血散方子可是家传秘方,不是他记忆中那些,是个中医就能开的通用医方可比拟的。钟庆然虽然在中医上是个半吊子水平,其他通用医方他没有实验的机会,也不敢兴趣,唯独家传止血方子是打小就被他爷爷压着学,他是想忘都忘不了。

原本钟庆然没想过要打这张方子的主意,毕竟三七这味主药生长在西南方,药铺就算有货,那价格也应该不是他家能承受的。谁想现在机会就在眼前,不把握住实在愧对已驾鹤西去的爷爷。

钟庆然小心地挖出几株三七放到背篓里,剩下的做上记号,等下回再过来移栽。

面前就一小丛,往附近找了找,又找到一丛,再找便没了。钟庆然不死心,可惜事实就是如此,两山间的小山谷只有这两丛三七,至于其他地方还有没有,钟庆然表示他对此地不熟,不知道。由此,他更加珍惜,原本还想着下回全给挖了,现在吗,在情况不明之下,只能留下一些小苗,要是移栽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