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女配是大佬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80

分卷阅读280

    具体事迹,闻瓦也说不上来。

一时之间,他还真犯了选择恐惧症。

思考无果,闻瓦干脆跑去市图书馆借阅书籍,看看图书馆里有什么民国文人传记。

好在时间还很宽裕,闻瓦也不介意多花些时间在敲定人选上。

市图书馆很大,有关民国文人传记的书籍摆满整整一个书架。

闻瓦从外面慢慢往里走,目光来回穿梭,不停寻找着自己感兴趣的书籍。

很快,他注意到一本名为的书籍。

邓先生?

这是哪位名人?

一边在脑海里思考着“邓先生”的真实身份,一边抬手从书架上把这本书抽出来。

看到封面“邓谦文”三个字,闻瓦顿时恍然。

他本人不太了解民国,但邓谦文先生和他的妻子关雅先生相濡以沫的事迹在后世可谓流传甚广。在民国,很多著名文人都有过抛弃结发妻子、转而另娶新欢的事迹,与他们相比,邓谦文先生的深情与温柔顿时被衬托了出来。

闻瓦上高中时,语文老师上课讲到邓先生和关先生的故事,还让班上不少女孩子深受感动。

闻瓦把这本书拿在手里,继续挑选其他书来。

很快,闻瓦又看到两本书,分别讲述民国文坛的著名女作家季曼玉和她的丈夫庄子鹤。

再往里走一些,他看到一本名字很有意思的书——。

要说“季衡玉”这个名字,后世人绝不会陌生。

无论是她“基建狂魔”的外号,还是她出众的脸,都为她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闻瓦将这本书抽出来,就发现自己已经快拿不下了。

他没有再找下去,抱着这几本书找到一个安静的角落,按照顺序开始翻阅下来。

他看的第一本书是讲邓谦文的。

看着看着,闻瓦就看到一个眼熟的名字——季衡玉。

书上附的是邓谦文生前所写的最后一篇散文,介绍的是他病沉时和季衡玉的一场对话。

这篇散文一直没有面世,是在关雅出版这本书时,才首次与读者见面。

闻瓦起了些兴趣,认真读下去。

但读着读着,理解能力不错的闻瓦就觉得一句话颇有深意——“以前我待这个孩子,既是把她当学生,又是把她当孙女,但聊完天后,我才发现她象征着希望。”

季衡玉象征着希望?什么希望?

闻瓦用浏览器搜索这句话,却发现像他一样注意到这句话的人很少,寥寥注意到的人也没讨论出正确答案。

他把疑惑留在心里,继续下去。

这本书接近结尾时,记载有一件事,是华夏山河收复后季衡玉陪着关雅去扫墓。关雅在书中说——

“当时看着这个孩子给邓先生斟酒,嘴里说出她与邓先生待到山河光复要一同饮酒的约定,我突然理解了邓先生病中为何焦虑,但在病逝前几日,却能放下所有焦虑,每日都乐呵呵的原因”。

闻瓦:???

一头雾水。

但关雅这句话明显是能和“希望”联系在一起。

闻瓦继续翻阅下去,很快看到介绍季曼玉、庄子鹤的书。

这两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有去找他们的后人征求意见,所以上面的事迹都是比较可信的,而且这本书里还刊登有不少两人从未面世的日记。

日记里也经常提到季衡玉。

闻瓦没办法再按顺序翻阅下去了,他直接将最后一本抽出来。

当看到书籍开篇那张黑白照片,即使是见多现代美人的闻瓦都忍不住被照片上的容貌所冲击,呆愣了好几秒。

他缓了缓,这才轻轻往后翻阅书籍,了解起有关季衡玉的事迹。

这本书真的很薄,完全没记载有什么内容,当闻瓦翻到最后一页时他都不禁愣了愣。

闻瓦把桌面上这些书都放回原处,开始在书架上搜寻起有关季衡玉的书籍。

往后的几天,他都在翻阅有关季衡玉的书,就连网上的报道都没有放过,但不管他怎么了解怎么拼凑,他发现有关季衡玉的事迹上存在着大片空白——

比如,她少女时期一直体弱多病,一年到头几乎没出过几趟家门,在这种情况下她是如何秘密创立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再比如,她是如何在病中也能窥见天下事,几次在国家陷入迷茫时给国家写信提出自己的建议?

季衡玉被后世人称为“基建狂魔”“民国著名实业家”“民国才女”。

但身为导演的直觉让闻瓦深信,在这些空白里,肯定隐藏着其他不为人知的传奇。

决定了,就是季衡玉!

他的纪录片要拍摄的人就是季衡玉!

将空白补上,让世人重新去认识这位英雄,还能有比这更好的想法吗?

闻瓦直接找上相关部门,请求他们提供帮助。

两天之后,相关部门的人把谢世玉先生的联系方式转交给他,

“谢世玉先生和季衡玉先生是故交,他后天上午出院,那时你可以去拜访他,有什么想问的都可以问。”

满头华发、再也不复青年时期俊秀的谢世玉听到闻瓦述说他的来意,忍不住轻叹口气。

闻瓦的心瞬间提了起来,“谢先生,是我的问题有什么不妥吗?”

“这倒不是。”谢世玉温和笑了笑,他戴上一旁的老花镜,才娓娓说道,“我只是有些感慨,等了这些年,终于有人把关注的目光放在她身上了。”

谢世玉的语气里带着几分怅惘,“当年故人尚在,很多事情都不方便公之于众,如今故人几乎都已逝去,只留下我一个人,我想,也是时候将她在世人眼中的空白都补上了。”

听到那句“故人几乎都已逝去,只留下我一个人”时,闻瓦也忍不住一阵感伤。但在听到谢世玉最后一句话,他立马精神一振。

他联系上相关部门,亲自来拜访谢先生,所为的不就是更深入的了解季衡玉吗?

确定摄像机、录音笔都开着后,闻瓦就开始和谢世玉聊天。

当然,大多数时候是谢世玉在说,他坐在旁边默默倾听。

谢世玉上了年纪,叙述的顺序有些跳跃。

他说:“我第一次和她见面,是在季家。当时是1929年西北大旱灾,她父亲季老先生是北平商会的副会长,负责组织旱灾捐款,我听说这件事后上门去商量捐款的事情,当时恰好和她见了一面。”

似乎是回想起当时那一幕,谢世玉的脸上多了几分笑容。“我啊,第一眼看到她,就觉得这是个很柔顺乖巧的大家闺秀。”

“不对,我记错了,我后来了解到很多事情,才知道和她的第一次见面,其实是在上海百乐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