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我的meimei是偶像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530

分卷阅读1530

    关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破局,只能从周佩佩和苏虞兮上下手,苏长青觉得要步步为营从长计议。

结果没有两日,持续发酵的“上河高层逼死女星”的新闻在网络上越闹越大,删帖和封锁根本一件无济于事了,就连有些纸媒,都隐晦披露此事。

这让苏长青和苏巍澜都有些焦头烂额,很明显这就是冲着上河和苏家来的,尤其是“细语”,明着说会配合删除相关发言,实际上根本就没有管。

苏长青有些束手无策,网络媒体归“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管理,他打了电话给熟人,对方只说“兮羽”后台很硬,没有涉及敏感问题的帖子处理有些困难,会帮忙问问,但不保证效果,这话显然是打算置身事外的意思。

舆论对“上河”的压力越来越大,上海中级法院接下了“傅惜月自杀一案”,即将对“上河”高层展开了调查,苏巍澜亲自赶到了上海,聘请了强大的律师团队为“上河”护驾,原本苏巍澜是想请金牙大壮朱维的,没有料到,朱维居然先一步被傅惜月的家人请了去。

苏巍澜把这一笔记在了程晓羽的头上,因为众所周知苏维在程晓羽的“地狱十日案件”中,是他的辩护律师。

程晓羽这一次也不算躺枪,因为确实是苏虞兮借着程晓羽的名义请朱维出马的。

这件事情的发生让苏家和程晓羽和好成为了镜花水月,因此苏家愈发不会请程晓羽出席苏东山的葬礼了。

傅惜月的事情越闹越大,程晓羽自然也能通过网络知道傅惜月花样年华殒命的事情,当他看到关于这件事情的一些报道之后,也只能肋腕叹息。

并立刻通过朱维匿名给了傅惜月家一大笔钱,表达了心中的歉意,虽然他并没有责任,但“上河”毕竟是苏长河创下的公司,且苏虞兮在其中也有股份。

这件事情叫程晓羽开始关注起“上河”的状况来,于是他从周佩佩哪里找到了曹大年的联系方式,请曹大年来“博悦”叙旧。

如今已经转行餐饮业的曹大年无复当年的意气风发,老了不少的曹大年看到程晓羽不胜唏嘘,忍不住就回想当年程晓羽还没有离开“上河”,“偶像计划”如日中天,不仅横扫亚洲,更有成为世界级的偶像组合的潜力的盛况。

然而这一切都随着苏长河的去世,程晓羽的离开烟消云散。

两人坐在“博悦”阳台上喝茶,回忆往昔的桥段不能少,痛斥苏巍澜败坏规则,将“上河”弄的乌烟瘴气也是题中之义。

曹大年作为企划部部长正是管理新人培训的,看不惯苏巍澜将一些怀揣明星梦的女孩骗去应酬高官显贵,愤而辞职。

说到大毒瘤柳花茗,更是痛恨不已。

对于傅惜月的自杀,曹大年也是无限惋惜,说这个姑娘错就错在认错了柳花茗这个朋友。

程晓羽这才从曹大年口中听到这些年在“上河”发生的一些龌蹉事情。

听到柳花茗的名字,程晓羽也有惭愧,毕竟柳花茗正是他带进去的。至于柳花茗已经被抓,这是比较机密的事情,曹大年自然无从得知。

和曹大年一番交谈之后,程晓羽已经在考虑不惜一切代价将“上河”收回来,于哪一方面考虑他都觉得自己必须承担起这样的责任。

随着上海中院接下了案子,媒体的报道更加肆无忌惮,苏巍澜为了转移公众的注意力,叫“上河”宣布偶像计划2016年全国巡演正式启动,并恬不知耻的用含混的语句制造了“毒药”将会作为演唱会监制的消息。

四月二十日,几经思考,程晓羽觉得无论如何自己至少该去为苏东山送上一个花圈,毕竟他是苏长河的儿子,苏虞兮的哥哥,不管他对苏家有多大的意见,这是他无法回避的事实。

于是这一天他在顾学仁的陪同之下踏上了去往京城的飞机。

两兄妹似乎要在只有黑与白的葬礼上见面了……

第1214章美杜莎

这一次程晓羽注意了自己行程的保密性,没有人提前知道他来了京城,不过程晓羽到是提前知会了许沁柠一声,但华夏许大小姐的目标实在太大,不方便接机。

况且程晓羽到的晚,也不想许沁柠半夜才能回去。

来京城之前,程晓羽还是答应去上海市政府替他安排的四合院住宿,他本想拒绝,但住酒店动静实在太大,也就从了顾学仁的安排。

凌晨到达京城的时候,这座古老的城池灯火璀璨车流汹涌尚未入眠,坐在商务车上,看着这座沉没于灰色的华夏心脏,坐在一旁的顾学仁看着窗外迷蒙的夜色说道:“每次我回京城,脑子里都会响起你写的那首,这是长这么大之外,听过最适合京城的歌曲了,现代与古典,流行与京剧……”

程晓羽对京城的感官算不上很好,也难怪,苏家一直像是压在他心上的一根羽毛,虽然不重,却挠的不舒服,他接着顾学仁的话有些惋惜地说道:“京城当年应该还是该修个副城的,倘若把那座老京城完全保留下来,该是多么美的一件事情……”

这些天和顾学仁的接触,很难叫程晓羽对这个华夏红三代精英讨厌的起来,他从未曾在程晓羽面前提一句苏虞兮,谈公事的时候便只说公事。闲暇之余,恰到好处的接近程晓羽,不过分,也不冷淡。

说真心话,无论言谈举止,各种能力,忽略自己所拥有的记忆,程晓羽觉得自己真是比不上这个天之骄子的。

偶尔他也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设想过终有一天苏虞兮也许会嫁做人妇,不过这样的念头也只是在脑海中一掠而过,程晓羽终究是没有勇气细想的。

即便是他已经下过了无数次决心要做一个好哥哥。

午夜的京城不算拥堵,宽敞的大道、辉煌的门楼牌坊、宏伟的宫殿,一切的一切都像在诉说遥远、漫长的历史故事。

京城的建筑错落有致,近处的老北京和远处的高楼形成对比,仿佛在过去与未来中穿梭,一切都是崭新的,好似蚕破茧时一瞬间的光明。

顾学仁一路上在跟程晓羽谈论这座城市的历史,从春秋中期(公元前770年-前476年)开始,燕国的首都蓟城,一直说到公元126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率大军再次来到京城,见中都城已是“瓦砾填塞、荆棘成林”,这个雄才大略的蒙古皇帝毅然决定弃旧城——建新都。

程晓羽对京城的历史算不上了解,唯独印象深刻的就是吊死在煤山上的崇祯皇帝,以及那句著名的大明祖训:“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到了紫禁城东临,北池子大街的这栋位置极佳的四合院,看着外面显眼的黄棕色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