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我的meimei是偶像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643

分卷阅读643

    报纸杂志给买了,他们当然知道特典不一定会卖的好,但是“偶像计划”的这张专辑的质量实在高的有点吓人,大卖不过是时间早晚而已,要不是质量够高,这些报纸杂志言辞可没有这么客气。

某网站本来刊登了一则“天才滑铁卢,‘偶像计划’新专辑,首日特典全国销量不上千的文章,前途堪忧”的报道,登了还没有三个小时,写文章的编辑就被主编喊到办公室骂的狗血淋头,骂完之后给了他专辑叫他听完,看完了在说话。

于是后面标题改成了,“歌神大展神威,首日销量力压偶像计划”,即使要嘲讽也不能留下日后被打脸的可能。

第二天就在一片和谐的歌颂“歌神”的声音中度过了,这一天偶像计划的新专辑普通版,全国销量二十八万张,特典销量五千多套,特典销量比第一天翻了五倍,但实际上这个数据并没有什么卵用。因为这一天章学玉的,全国卖了四十四万张,差一点就是“偶像计划”的两倍。

但我们的程总监选择对各种报道无视,对于这张专辑,他信心十足,十首歌曲,他抄了四首少时的,其中有、、以及,MV是他自己写的剧本重新拍摄的,故事借鉴了,描写了六个姑娘之间的友谊,历经变迁依旧美好,也是难得的专门写女生友谊的MV和歌曲了。

“Girl'sDay”的他抄了三首,除了和这两首略带伤感的情歌之外,还抄了首轻松活泼的,当然歌词也被她改成了描写少女日常生活的了,没有太多涉及男女之情。

除此之外还有一首APINK的和M2M的,程晓羽记忆中的属于华夏女子组合的歌曲太少,唯一记得的几首他又不是很喜欢,再加上MV拍摄也很赶,于是大多选择了韩国的。

程晓羽看着发行部韩冬副部长发过来第二天的销售数据,相当淡定。程晓羽之所以如此平和,也是因为心里有数,他抄的一些歌可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其中大部分都是经典。

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是因为它无论如何被掩盖、被诋毁、被丢弃,依旧会大放光彩。

他也看了有些报纸批评他的作品太娱乐,没有什么深度,的确这些作品确实没有什么深度,但是你一个偶像团体,面对着大部分是青少年的听众,需要作品很有深度吗?

再说在流行音乐里面找深度,他也只能“呵呵”了。

他觉得这些报纸杂志也是没事找事,当然他是懒得理会的,他在安静的等待口碑效应的发酵,这张完成度如此高的专辑,不可能被埋没,几乎很多MV都是洗脑向的,看了一遍忍不住再看一遍的。

程晓羽随手给韩冬回了条短信,说道:“一个星期后我们见分晓。”

第521章惊喜来的有点快

郝艺风可以说是最早购入特典的音乐人之一了,按道理来说知名音乐评论人,大公司都会主动的送专辑给他们,但程晓羽并没有这样做,已经被检验过的音乐,没必要在讨好这些音乐评论人。

“想要听,自己买”,“上河”工作人员向陈总监请示的时候,晓羽哥如是回答,程晓羽对感情有些优柔寡断,但对其他事情,其实还是很有气质的。

当然郝艺风向来是任何音乐都会付钱的,他觉得这是起码的尊重,即使有些小众音乐人,将自己的专辑送给他点评,就算不喜欢,他也会将专辑钱打到对方的账户。

如今他最关注的音乐人就是程晓羽和“毒药”了,“歌神”的这张专辑他早就听过,昨天买了一张支持了一下,当然他去音响店是专门去买“偶像计划”的特典版本。

为了做一个公正而客观的对比,他首先把这张专辑又听了一遍。因为他习惯把好的放在后面,他觉得程晓羽一定不会让他失望。

早在试听会,听完之后,新索一直希望他能写个评论,郝艺风却迟迟没有动笔,他觉得自己实在写不出太多的评价,因为没有什么太多可夸奖的,也没有什么好值得吐槽的,保持了“歌神”专辑的一贯水准。横向对比“歌神”自己以前的专辑,还算是有不小进步,现在音乐人们都从程晓羽和毒药的编曲上学到了运用更多的乐器,懂了交响化是大势所趋。

也学到了一部好的MV有多么大得宣传作用,可光是学并没有超越,在郝艺风看,就觉得缺乏让他眼前一亮的感觉。

总的来说音乐形式有所突破,可并没有产生质得飞跃,毕竟他们只是学了程晓羽和“毒药”而已。

让郝艺风觉得有意思的是,章学玉这张专辑里,有一首模仿“毒药”华夏风的作品,可惜有点造作,完全不似得浑然天成,妙手得之。

在演唱方面看,老歌手因为演唱和曲风都已经比较固定,要突破从前的套路实际上很有难度,尤其是他只是一个歌者,并不是一个创作者,所以局限性更大。

但总的来说“歌神”的这张专辑还是值得一听的。

郝艺风满怀期待的将CD机里的CD换成“偶像计划”的,他并没有看MV。

第一首直接跳过,开始听第二首,一直到听完整张专辑,郝艺风都是皱着眉头。

不是说这张专辑的音乐不够好,的确旋律编曲都在水准之上,可以说是一张相当优秀的专辑了,但是对比“罪恶王冠”的专辑来看,太过于纯粹,简直就是浸透的骨子里的流行。

按理一张首首得能做主打的专辑,对于一个一般的制作人来说,郝艺风可以给满分。

但是程晓羽可是被他寄予厚望的人啊!他的期待自然更高,要求也自然更高。

听完整张专辑,他觉得总是少了点什么,也可能是这张专辑缺乏灵性,缺乏新意,完全没有他第一次看的那种欣喜,这里他完全忽略了是看得。

他坐在电脑前面,满心遗憾的本想写一篇长评,写了一段,又觉得自己不够客观,才听了一遍而已,就写评论有点不负责任。

但说实话,虽然专辑不错,可这种听了开头,就能猜出旋律走向的音乐,他真没有听第二遍的兴趣。作为一个有逼格的音乐评论人,实际上他的要求是很高的。

第二天郝艺风的“细语”底下就有好多人求郝艺风写乐评的,还有不少人问郝艺风到底买三百二十八的典藏版到底值得不值得。

郝艺风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