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 耽美小说 - 金笼(H)在线阅读 - 外篇 苦行偈

外篇 苦行偈

    01

那是一串有年头的珠穗了。

尽管被呈在明黄的软绸上,尽管那一小块麒麟玉璧仍然光润如初,末端泛了枯黄的脆弱长穗还是道明了它的年岁。

神族的皇帝久久地看着它,放在手边的茶凉了也没发觉。最得宠的谨妃带着皇四子在殿前下跪请罪,跪得腿都麻了,大气也不敢喘,皇帝却依然深沉地注视着那条旧穗子。

年纪尚幼小的皇四子跪不住了,牵了牵母妃的衣袖小声道:“母妃,孩儿的腿好痛……”

若在往常,谨妃宠冠六宫,就是皇帝都不曾对她和皇四子有过责难,谁也想不到今日竟会为一串旧穗子让二人跪了足足一个时辰。

皇帝是开国之君,心机深沉不同旁人,谨妃咬牙握紧了儿子,硬着心肠拂他跪直,再度向皇帝叩首道:“臣妾明白误闯禁苑是死罪,可是念儿尚幼,臣妾不忍,甘愿以身代之!恳请陛下恩准!”

她霎时间便哭得梨花带雨,好不可怜,龙椅上的皇帝却没有丝毫动容,仿佛往日千般恩爱都是过眼云烟般,连看也不看上她一眼,更对她母子二人的啼哭恍若不闻,只怔怔地伸手去触碰那串旧穗子。

这串玉穗是最后沾染过他体温的物事。

皇帝不算多愁善感,但毕竟已年逾千岁,虽然仍显英俊干练,故人的影子却也开始在梦中浮现。

那个不能在宫中提及半分的“他”,原来做皇子时便住在禁苑,那是昔日的太子东宫。皇帝给他立了衣冠冢,就光明正大地立在自己的地宫里,还让人把禁苑年年收拾一新,除了自己以外却不允许任何人进入。

皇帝是军中起家的,习惯了铁血干戈,大权独揽,但在朝臣们的眼里,这禁苑还是真正的东宫所在。

皇帝不提立储之事,便有许多后妃大臣替皇子们把目光着落在了禁苑中,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但前朝余音袅袅,仍在心头,连皇帝本人都挥之不去,也无怪乎后宫中日夜都有数不清的刀光剑影。

皇帝记得这串旧珠穗,上面本来还有一枚独山玉,是上好的灵器,被自己用来当做脱身的法术,抛下他一人,在漫天风雪中离开了魔都。

皇帝履行了承诺,留了人去替他收敛骨灰,然而结界已成,两界不通音讯,任皇帝有翻天覆地之能,也再打探不到音信。

皇四子的啼哭声越来越响,皇帝不由得眉头一皱,手指一攥,便捏得那串玉穗粉碎成灰。

皇帝忽然笑了,有几分怅惘,阖上锦盒的手势却和从前收起魔王送来的仙骨时一般决绝,清脆响声吓得皇四子抽抽噎噎地停止了啼哭,瞪着水灵灵的眼睛仰头望着父皇。

皇帝淡淡地吩咐了一声:“如此久跪成什么样子,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朕责罚你们,起来罢。”

谨妃连连谢恩,用帕子掩着笑容把儿子抱了起来,立刻便要传唤太医。皇帝冷眼看着她种种张狂举动,从她那双罕见的紫耀石眼瞳,一直看到她满头委地青丝。

像,但到底不是。

就算是真的那位,不也在自己手下挫骨扬灰了么?

皇帝没有阻止谨妃,甚至还亲自抱了抱皇四子,他儿子多,却只有这一个儿子没有早早封了藩王外放,只因这孩子的眼睛最像某个人。

一样盈盈脉脉的紫,一样空灵缥缈,纵瑶台姑射,素女青娥,皆不及回眸一瞥。

这孩子还小,心性稚嫩,平素也安静,暗卫们都回报皇四子只喜欢读书写字,偶尔调皮了在御花园赏赏花,连小兔子都怕,断没有胆量独闯禁苑。

“那地方也安静,是个修身养性的所在。你以后可以拿着朕亲笔随意出入,只要别再损毁物件就好。”

皇帝亲自拿着帕子替皇四子擦了擦手,只见那白嫩小手上没有一丝灰尘伤痕,根本不像是偷偷爬过墙的样子。他不动声色,又瞥了一眼旁边难掩喜色的谨妃,暗叹此女竟连做戏也做不周全。

天威难测,可这一次到底是让谨妃赌赢了。举国上下谁人不知皇帝心头有一道疤,她就是故意要翻出旧物,仗着自己和儿子同那人的相似,来让皇帝睹物思人,宠爱愈甚,甚至给皇四子出入东宫的机会。

虽是险着,可她到底赢了,谁说这位麒麟天子就是无心之人?只要找准了软肋,什么样的男人都拿捏得住。

谨妃一边擦着眼泪,一边在心内微笑,却见皇帝摆手让人把皇四子带了出去,缓步走到她面前,挑起她的脸专注地看了又看。

谨妃是见过那人画像的,自认是千万里挑一的形似神更似,当即便凝着泪眼柔柔地看着皇帝,含羞带怯,却添了三分媚意,少了七分风骨。

皇帝看着自己现在的女人,难免想起老情人,忽而便有了些风花雪月的感叹,当真是绝色再难得,钟灵毓秀,风骨天成,世上再没有第二个那样纯粹的造物了。

就是神明亲至,也不能抹去他心头那瞬风华绝代。

“你可明白,朕为何赐你封号为‘谨’?”

“臣妾懂得陛下一片苦心,自当恭谨谦让,尽心侍奉陛下,不敢有任何非分之想!”

眼见谨妃故作惶恐地下跪,皇帝扶了她一把,眉目间毫无波澜:“但愿你真能明白。”

“下去罢,朕也乏了。”

“是,臣妾告退。”

皇帝看着那聘婷身影一步三回头地走出了自己的视线,忽然觉得眼前这一切莺莺燕燕,袅娜多情,都十分可笑。

虽然那个人的名字不能被提起,可人人都知道往宫里进献长得像的男女,到头来,他竟是连那人去后唯一一点清静也守不住。

天意不怜花,偏教委芳尘。

皇帝挺拔的身影独自矗立在无垠苍穹之下,忽然便觉快意,不由长笑了几声,余音却有几分悲郁。

“他们都以为朕追思爱慕你,却不知事实相差甚远。如今朕守着一座空殿,一纸死画,连穗子也成了灰,你会不会怪朕扰了你的清静?”

“……也罢,想来你并不稀罕朕的用心,朕也无需向你解释。”

皇帝的自言自语没人敢细听,听过也不敢记住,只有皇城顶端呼啸的风席卷了一切,洞悉着这座玉宇琼楼中无穷爱恨。

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当堕六道阿修罗。

02

后来皇帝便常常宿在禁苑,谨妃荣宠依旧,后宫独大,皇帝却不常招幸,甚至不再看宫中如繁花般每季盛开的新人。

谨妃认定皇帝是年老体衰才不在后宫走动,不看新人则是同自己情深意笃,眼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子凭母贵,更加无所忌惮,连那装出来的一点小心本分都忘光了。

皇帝在旧日东宫的花窗下读书,抚摸着那人批画过的字迹,听闻了暗卫回报,也只淡漠地应了一声,便回过头去接着看窗前琼花如雪,飘然九霄。

他快要一千六百岁了,却还能弯弓射箭,行动自如,离死只怕还有很长时间。但有时午梦悠长,手倦抛书,醒来见万花如海,也不禁恍惚,只觉眼前一道清影凌空而去,还笑着向自己伸出了手。

可是到了夜间,他又会连续不断地梦到奈何桥,阎王殿。酆都鬼城,阎王掷下判决,要判他不忠不义不情,千刀万剐,抽筋剥皮,他也凛然无惧。

直到阎王幻化成三千白发,雪漫炼狱烈火,问他如果报应还有来世再不能与他的殿下相逢,他怕不怕?

皇帝也有些佩服自己,居然在梦中仍能千百次冷静作答:“我既做了,便不会为自己的所为辩解或后悔。何况我的殿下早已被剥去仙骨,该是灰飞烟灭,何来来世?”

梦醒了,他便敢直视着琼花树和耀眼阳光,拒绝幻影中那人向他伸出的手:“朕自有江山要守,怎能随你离去。”

在这山河壮丽前,他的选择从来就不是他。

03

皇四子长大了,身姿挺拔,清秀俊逸,常来禁苑习字,却也不敢惊动父皇沉思。就是他父皇要他一起看看那幅画,他也不敢多说一句,生怕哪里惹怒父皇。

治国太子,当不卑不亢,如此文秀懦弱,恐难成事。

皇帝派了一名出身于麒麟军的侍读,自小便忠心耿耿陪在皇四子身边,其实却是皇帝的耳目。

这招皇帝用得惯熟了,连他唯一差不多爱过的人都用过,遑论亲生骨rou。

侍读同皇四子感情甚笃,后宫嫔妃妒忌,派人行刺,也是他挺身而出为皇四子抵挡匕首。而皇帝听说皇四子为一个侍读痛哭不止,亲自侍疾,衣不解带,连续数日,难得地大发了一场雷霆。

若是稍有些明慧的,便该自请愚钝,从准太子这个风口浪尖的位置上退下去,可谨妃依旧不动如山,像是稳cao胜券。

侍读趁皇四子累得在自己榻边睡着了,惨白着一张脸,小心捂着渗血伤口前来回报:“谨妃娘娘近日与京中禁军来往甚密,一同与会的还有丞相大人,都议定陛下年迈昏聩,不理政事,兵谏时机已到。”

“朕不过是看在以前死了太多人的份上,让天下休养生息几年,他们倒有趣,真以为是朕宽仁。”皇帝笑了笑,挽着衣袖不动声色地画着一幅兰草图,题了一行小字:“君子如兰”。

那人最喜欢兰草,可惜皇帝最像他的那个儿子,说是兰边枝叶尚可,骨头却太脆嫩了,什么风霜也熬不过。

皇帝念及此处,毕竟有些惋惜,便看了一眼依然咬牙跪着的侍读:“有什么话就说吧。”

“陛下圣明,想来微臣不用说也明白。”

“你主子软弱,倒是把你纵容得越来越大胆了。”皇帝也不发怒,提笔又替兰花添了几枝墨叶,自言自语道:“人也真是奇怪,不够像他的朕看不上,太像的,朕又要费心提防。还不如对着画清静。”

“你猜猜看,你的主子,有几分像他?”

“三成,不堪大用,不成气候。”

皇帝还没叱责此人犯上,便见那侍读拼着伤口崩裂,重重地磕下头去,口中只道请皇帝开恩,看在这三分相似上,饶恕皇四子一命。

“身为朕的儿子,这点相似只够朕容许他降生,还不够朕容许他长生。天真,就是他的罪名。”

皇帝一脚踢开了跪在脚边求情的人,声音掷地如金石:“倒是你要好好想清楚,你的殿下重要,还是前程重要?”

“拎不清轻重的人,朕也不会再用。”皇帝微一示意,便见内侍捧来了两个小瓷瓶:“这两瓶药赐给你,你可以让他平静安宁地上路,然后到朕这里领赏,也可以选择陪他一起走。”

“当然,无论你选了那种,手上都沾了皇子的血,日后最好提着人头做事。这对你也没坏处。”皇帝又扫了一眼那面如死灰的人,微不可为地喟叹了一声:“朕也是看在念儿那三分相似的份上,才和你把话说得这么明白。”

有时他看着他们,真像年轻时的他和殿下。

可惜就连文华熙那样的人,也不能逃过身边人的背叛算计,他又怎能坐视历史重演,山河易主?

画完了永远画不尽的兰花,皇帝也有些走神。其实若非谨妃心比天高,自不量力,他至少可以给念儿一个闲散王爷做做。

然而谨妃和她背后的势力早已成为了外戚亲贵,就算另择太子,有日山陵崩,也阻拦不住,倒不如趁自己还能动,替未来的皇帝拔除这根芒刺。

代价不过是牺牲一个无辜的皇四子,没人会在意。

凭心而论,皇帝本人并不讨厌这个无害的儿子,甚至还有几分慈爱。皇四子也不愧是最像文华熙的,在皇帝不在的时候,经常偷偷好奇地去摹画文华熙的画像。

有一日,皇帝隔着影影绰绰的屏风看到了他和他的侍读,便没有继续向前,只静默地观察着他们。

皇四子屏着呼吸伸出手去,似要触摸画中人的脸庞,只碰了一下,却又胆怯地缩回了手,眼中一片纯真的仰慕之情:“若不是父皇准许我到这里来,我真不相信世上还有这么美的画。”

“这画若非耗尽了画师毕生才具,便是画中人着实非凡,凡笔丹青也可画得出尘绝逸……但是我宁可相信这画是真的,也不愿意相信真有那样一个人。”

眼见皇四子惆怅地叹气,侍读不禁询问:“为何?”

“如果真有这么一个出色的人,那我想父皇一定很爱他。不管外界怎么说,他死了,父皇一定很难过。我身为人子,怎能不替父皇忧心?”

“空有天下,却没有所爱之人相伴,这种皇位就是给我我也不坐。”

皇四子温柔地看了自己的侍读几眼,浑然没有意识到自己说的是大逆不道之言,侍读没有回话,却也默默地伸出了手指,同他十指交缠。

直到皇四子也葬入了皇陵,皇帝都没有听侍读回报过那日的事。

这一席话让皇帝感到好笑,笃定了皇四子不是个留得住的孩子,如此多情,合该随琼花一同飘散。

可眼见庭院深深花寂寂,一对璧人,皇帝也有那么一点慈爱之心,终于没有打扰,而是独自拂袖而去。

皇帝看着他们,就如同看到从前海誓山盟的自己。可自己毕竟是做出了如此决绝之事的人,心没有在年月里逐渐软弱,反倒被那些回不去的景象磨练得越来越冷厉。

最美好的再也不会回来了,他能抓住的只有这无限江山。

就算他对念儿有些父亲的感情,也无碍大计。

这点他的念儿不懂,他的殿下懂了,付出了身死魂飞不入轮回的代价。

皇帝听着身后皇四子和侍读的笑语,独自走出禁苑,却忽而低沉地笑了一声——

念儿还说错了一点,他是爱过他的殿下,可那点爱,怎比得上他爱这天下昌平,万人朝拜。

外篇苦行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