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 耽美小说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71

分卷阅读371

    发展速度,在一年之内,舰载雷达就可以完全取代光学仪器的作用,只有需要极高反应速度的小口径高射炮除外。这样一来。水上飞机的存在就明显是弊大于利,遭到撤除是必然的,不过胡卫东受此触动,却又萌生出了研制舰载直升机的念头,舰载直升机不需要危险的火药弹射器。自身载油量也少、即便被敌人击毁也不会引起严重后果,而且目标更小而不易被敌人发现,在军舰上占用的空间和载重也比水上飞机小得多,此外舰载直升机还符合战后海军发展的潮流,因此这倒是可以考虑一下的只是直升机研制的难度远比胡卫东想象的要困难许多,事实上早在当初他第一次从国外引进人才的时候,就已经将历史上直升飞机(准确地说,是有实用价值的直升飞机。)的发明者俄裔美国工程师伊戈尔。伊万诺维奇。西科斯基带到了中国,并专门拨款供其进行直升机的研制工作,但是由于中国工业基础的薄弱,这两年来并没有取得太大的突破,以致于胡卫东一度甚至担心直升机的发明会因为自己的干预而比历史上延后。好在与德国开展全面合作之后,不但中国的工业基础厚实了许多,更从德国引进了虽然走错了路但对直升机研制颇具参考价值的旋翼机技术,从而极大地加快了直升机的研制进度1939年4月,西科斯基的研究小组终于成功地制造出了第一架具有实用价值的直升飞机VS300,并在其后的一年之中连续取得多次重大突破,最终于1940年底,第一款定型的直升机“直1”投入批量生产。“直1”是双座直升机,最大起飞重量超过1200千克,巡航速度达到了115千米/小时,航程超过360千米,实用升限超过2000米。“直1”可以搭载1名驾驶员和1名观察员。如果只带那名驾驶员,它还可以挂载1枚深水炸弹,从军舰上起飞执行反潜任务。看起来这款直升机似乎不错,但此时还不成熟的旋翼动力却使得“直1”的可靠性一直深受诟病,而中国飞行员的珍贵更是限制了它的应用。直到后来使用燃气轮机的第二代直升机“直3”上舰之后才开始受到普遍的好评并在各型舰艇上得到了推广,但那时二战已经进入尾声了。

再说了,此时还只是1939年,因此胡卫东只是在南昌级重巡洋舰上面专门留出一个平台以供将来停放直升机。而相较于直升机平台,4架水上飞机及其弹射器的占地太大了,这么大一块面积空着实在是莫大的浪费,因此胡卫东在征询了德**舰设计师的看法之后,决定在南昌级重巡洋舰的后部再加装一个主炮塔和相应的其他设施,这也使其一跃成为二战期间火力最为强大的重巡洋舰,即使不考虑各国火炮性能的差异依然如此,其基本参数如下:标准排水量:14200吨,满载排水量:18500吨尺度:长205.9米,宽21.3米,吃水5.8米动力:12座高压重油专烧锅炉,3座蒸气涡轮引擎,主机设计最大功率为156000马力航速:36节

续航力:10800海里/16节

主炮:4座三联装203mm炮塔

防空:6座二联装127mm高射炮,8座二联装88mm高射炮,8座双联装37mm高射炮,12座双联装25mm高射炮,6座“天网”7管25mm近防火炮。

反潜:2座火箭深弹发射器(最大射程1500米)、2座刺猬炮(最大射程300米)。

装甲:水线主装甲带2550mm(注1);水平装甲5080mm;炮塔(正面)120mm;指挥塔125mm;防雷装甲,三层,每层25mm。

舰员:1800人

注1:之所以侧弦主装甲带的装甲厚度大幅减小,是因为中国海军的作战方式与德国大大不同,南昌级重巡洋舰除非是欺负敌人的小船,否则很少会以侧弦和敌舰对轰,因此侧弦装甲就用不着那么厚了,而因为首尾对敌(追击或者逃逸)是主要作战方式,炮塔正面遭到大口径穿甲弹攻击的概率则非常大,因此装甲防护就至关重要。至于水平装甲,考虑到俯冲轰炸威力不足,5080mm的厚度已经足够用了(。)

第四百三十六章连环计

除了合作建造军舰,德国提供的大量技术、设备与人才使得中国迅速吃透了引进自美国的湘潭级驱逐舰和江南级护卫舰的技术,再加上帮德国建造大型军舰过程中的技术积累,举一反三之下,仿制和改进奥马哈级轻巡也变得易如反掌。后来胡卫东考虑到战后军舰的发展潮流,决定在海军之中推行后世的分级标准,将标准排水量15002000吨的作战舰艇称为护卫舰,主要任务是反潜,也具备一定的防空与对海对岸攻击能力,因此对速度要求相对不高,以经济省油的柴油机作为主要动力(驱逐舰以上则都使用重油锅炉驱动的蒸汽轮机);将标准排水量50008000吨的作战舰艇称为驱逐舰,主要任务是防空,同时具备较强的反潜和对海对岸攻击能力;而那些标准排水量10000吨以上的大家伙则都称为巡洋舰,主要任务是对海对岸攻击,同时具备强大的防空能力和一定的反潜能力,而南昌级重巡洋舰也由此变成了南昌级巡洋舰,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中德合作规模如此之大,想要完全保密是根本不可能的,尤其是赤色党之前与苏联还有海军方面的合作,所以德国对中国海军的全面援助根本无法避开他们的耳目,斯大林一方面对中国赤色党跟意识形态完全对立的德国深入合作感到震惊和担忧,另一方面则希望藉此机会从赤色党这里搞到一些德国人的先进技术,特别是他梦想了很久的战列舰建造技术。…

此外,苏联太平洋舰队在遭到日军机群空袭时防空能力的低下令老毛子终于意识到近炸引信和“密集阵”近防火炮的价值有多么巨大(之前他们也曾想过引进,但胡卫东开价“太高”,当时并未充分意识到二者价值的苏联人就放弃了。),因此他们也想要向赤色党购买这两项技术。只是开价仍然远不能让中方满意,才区区三千万美元,还都是用物资充抵。这不是打发叫花子吗?

不过更令赤色党上下对苏联人心生不满的,还是苏联不久前很不仗义地撇开赤色党与日本人单独议和,尽管苏联对于日本的强大海军确实没有什么好办法,但很多赤色党人还是对苏联人自私自利的做法感到愤怒。胡卫东等重视国家利益超过意识形态的民族主义者尤其如此。

但是,中国眼下最急迫的两大任务是赶跑鬼子和消化引进自美国和德国的技术设备,实在不宜在这个时候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