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锦娇记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04

分卷阅读104

    ,郑太后肯定是名正言顺的太皇太后。想到这个,淑贵妃心里猛地咯噔一下,对郑太后此行更多了些忌惮和揣测。

“妾身给母妃请安。”可不管她心里怎么不安,面儿上却不敢表露丝毫。圣上生性多疑,这会儿他确实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可保不准宫里的一举一动日后会一丝都没有遗漏的传入他耳中。如此,她也只能慎之又慎,她已经隐忍了这么些年,绝对不允许出了任何的差错的。

郑太后微微眯眼,说了句起磕吧,也没多寒暄,直接就往东暖阁走去。

内室里,太医院的太医们跪了一地,见着两人进来,忙磕头请安。

龙床上,成元帝双目紧闭,脸色苍白,远远看着,让人心头一紧。

郑太后脸色格外凝重。

而淑贵妃早已抑制不住,双腿一软跪在了地上,嘤嘤哭了起来,“圣上……圣上……”

“糊涂东西,哭什么哭!圣上福泽深厚,定能度过此劫。”

说罢,她意味深长的看着淑贵妃,又道:“贵妃,如今宫里人心惶惶,你位列贵妃之位,这个时候,更不能乱。这几日,你就不用来东暖阁了,好生管好内廷即可。”

闻言,淑贵妃紧紧攥着手中的帕子,脑海中闪过无数种可能性。实际上她方才哭,并非真的害怕什么,也并非她和成元帝有多么情深。但凡进入这紫禁城的女人,或许也有过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憧憬,也想过自己成为某人的唯一。可这么多年过去,谁还会有这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人都是现实的,都是自私的,比起丈夫,儿子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要说伤心,她此刻其实并未有多伤心。

何况,她有这样的私心,郑太后又何尝没有。否则,又为什么这般急急的挥退她,更让她远远避开东暖阁。

“臣妾谨遵太后教诲。”

怀着复杂的心情,淑贵妃缓步退了出去。

等回到翊坤宫,淑贵妃越想越觉得心慌慌。这个时候,太后让她远离东暖阁,定是要有什么动作的。

虽然如今郑家危在旦夕,可她还是不敢小觑郑太后的能耐。

眼下,大皇子即将前往江南彻查改稻为桑一事,太子殿下被圈禁在东宫,虽然人人都觉得东宫太子不保,可废太子的旨意却还未正式下达。若圣上真有什么不好,那些太子幕僚,曾经支持太子的党、羽,岂会没有动作。太子患有风疾又如何?东宫如今已经有了皇长孙,只要有皇长孙在,这些都不重要。

想到这些,淑贵妃一阵头痛。太子一日不被废黜,一日都是威胁。而她的三皇子,便不可能名正言顺。

大概是忧心的厉害,淑贵妃眉头紧蹙,半晌,她沉声道:“这节骨眼儿上,圣上万万不能有任何意外的。否则,本宫这些年的努力,岂不是付诸东流。”

杨嬷嬷闻言,声音颤颤道:“娘娘,您莫非是怀疑太后娘娘会有什么动作?不会吧,太后娘娘虽说和圣上因为五王爷一事生了嫌隙,可圣上毕竟是太后娘娘亲生的。”

淑贵妃冷哼一声:“那她如此急急的把本宫赶出东暖阁,还不是因为心里有鬼。如此不安分,如何能让本宫心里没有忌惮。这些年,她宠着五王爷,本宫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未故意为难过她。可她若是有别的心思,本宫绝对不会坐以待毙的。”

“这些年,对于当年储位之争,太后心里一直都耿耿于怀。你说,她到底想做什么,难不成还想趁着这机会暗中让圣上把皇位留给五王爷不成?”

说着,淑贵妃微微勾勾唇角,似笑非笑道:“圣上如今晕厥,本宫必然不可能在这个节骨儿上把郑太后做的好事说与圣上。可郑太后若真有什么狼子野心,本宫也不怕和她撕破脸。就那林氏之事,到时候圣上震怒,她这太后怕也当到头了。”

杨嬷嬷恭敬道:“娘娘,如今唯一的变数便是太子殿下了。太子殿下毕竟现在还未废黜,可不管圣上这次什么时候醒来,太子殿下终究是三皇子的威胁。若东宫再没有可能性,圣上这么多皇子,唯有我们三殿下有资格入主东宫。”

细细揣摩着杨嬷嬷的话,淑贵妃神色一片凝重,一阵沉默后,她一字一顿道:“嬷嬷说的是。可这节骨儿上,若是皇长孙有了什么意外,圣上难保不会怀疑到本宫头上。还有那太子妃罗氏,如今手中只有皇长孙一张牌了,她肯定牢牢看着皇长孙。所以,此事还得缓缓。真到了迫不得已的时候,才好下手。”

杨嬷嬷斟了一杯茶,恭敬的递上前,“娘娘,您无需太过忧心。只是老奴私心觉得,三皇子背后虽有温国公府和其他一些士族支持,可若能拉拢到殷家,岂不胜算更多一筹。要知道,当年大长公主殿下可是有从龙之功。虽说大长公主殿下这些年鲜少插手朝堂之事,可余威仍在。”

“奴婢再说句僭越的话,娘娘您如今倚仗的,不过是圣上的恩宠。可这些,远远是不够的。”

杨嬷嬷的话瞬间说到了淑贵妃的心坎儿上,这阖宫内外,都说她最得圣上的恩宠。可只有她知道,这些都是镜花水月。因为她安分,她不争,才会有表面的这种荣宠。可老三若真的掺和进储位之争,她便没了这层保护。

可到底该如何拉拢定国公府呢?要知道,这些年她也不是没有试过。可最终却无疾而终。

淑贵妃沉吟着,这天下,除了姻亲,再没别的办法能让两家成为盟友了。可到底怎么样才能不惹圣上猜忌呢?

不由得,淑贵妃想到了殷锦娴。

细细想想,殷锦娴是庶出,身份到底低了一些。可她毕竟是殷家的女儿,而且,郑太后也早有撮合她和三皇子之意,只是一直都未说出来。

原先,她对这殷锦娴着实是看不上眼的。她的儿子,怎么可能娶一个庶出的姑娘为正妃?

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可这会儿,她仔细的揣摩着,觉得此举也未尝不可。不管高宁大长公主是什么心思,这老三若娶了娴姐儿为正妃,在外人眼中,和她淑贵妃便不可能没有牵扯。

再说那郑太后,她让老三娶了娴姐儿,郑太后那么聪明,少不得会承了她这个情。郑家如今危在旦夕,若她可以保住郑家,郑太后也该掂量掂量,自己该往哪站了。

而且她手中还有郑太后那么大的把柄,郑太后是老糊涂了,才会和她撕破脸。

如此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