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女帝师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655

分卷阅读655

    过了也未可知。看这香火也是才燃上不久,说不定人还没走远。银杏,去咱们的旧宅子里瞧瞧有没有人。”银杏转身去了。我又一指香炉,“这倒比我自己带的好多了,就借它一用。”于是和采薇各上三炷香,在父亲和芳馨的墓前摆上祭品。

采薇道:“宫女之中,芳馨姑姑也算有福气的,竟得以葬在这里,且香火不断。多少宫女内监病了死了,都无人理会。”

我蹲下身子,拈去rou上的一茎枯草,又展袖拂去香果上的轻尘:“姑姑是为我受过。我自然不能让她断了香火。”

采薇沉默片刻,终是鼓起勇气道:“当年之事,meimei也有所耳闻。母亲常说,女子到了该出嫁的年纪却还不嫁,是非总是特别多。jiejie若一直在外也就罢了,若打算长住京中,往车覆辙,jiejie不可不察。”

我淡淡道:“我知道。”

采薇索性道:“恕meimei直言。jiejie以女子之身,位列朝班,清名素著,也算旷古绝今了。jiejie样样都有了,何不定下心来,好生寻一位夫君,安稳度日。想来令尊大人和芳馨姑姑九泉之下,也是这样盼望的。”

如此陈词滥调,我已听得太多。同龄女子之中,大约只有启春和苏燕燕不会对我说这样的话。然而启春在五年前劝我嫁给高旸,恐怕已对我动了心思,我对她亦难比往常。苏燕燕则更加难以捉摸。原来女子到了该出嫁的年纪还不嫁,连知心人也会慢慢不见了。心头一片芜杂,不知该如何回答。

采薇见我不说话,忙改口道:“自然,jiejie的志向不同于我这样的寻常女子。适才多口,jiejie莫怪。”

我携起她的手,微笑道:“meimei何必自责?我知道meimei是关心我。”

采薇笑道:“jiejie若真有心,我也可为jiejie多多留意。”

我笑道:“那就多谢meimei了。”

正说着,银杏回来了:“姑娘,果然是公子出城来拜祭老侯爷和芳馨姑姑,这会儿正在旧屋子里歇息。公子烫了一壶酒,备下一桌山珍,说要为那日的事情给姑娘赔不是。”

朱云竟肯花心思在这里向我赔不是,当真难得。我笑道:“他是一个人,还是与顺阳郡主一起?”

银杏道:“郡主才出了月,不宜出门。自然是公子一个人。”

采薇好奇道:“jiejie的兄弟要赔什么不是?”

正文第293章女帝师五(18)

我笑道:“昨日与兄弟起了些口角,他赌气跑了,今日却又来这里撞我。有这般费力的工夫,为何昨日不肯好好说话。”

采薇笑道:“jiejie的兄弟用惯火器的,脾性自然也烈些。”说着望了望天色,“既然jiejie有事,那meimei便先回城去了。”我也不虚留她,于是亲自送她到官道,看她上了车,这才回转。

天已经全黑了。我和银杏一人提了一盏风灯,踏着永远也追不上的黯淡光晕深一脚浅一脚。我问道:“朱云何时有这样好的脾性?竟巴巴地来这里等我。”

银杏嘻嘻笑道:“姑娘当真以为是公子?这是奴婢编出来把泰宁君哄走的。”

虽然在我意料之中,毕竟还是有些失望。“我说呢,他哪里识得那么名贵的器物,竟还能拿出来用。那旧屋里的人究竟是谁,莫非是哪家的夫人拦着我送礼?”

银杏道:“姑娘且猜猜。”

我驻足:“在白云庵参了半日禅,回来还要和你打哑谜。你再不说,我也不去了。”

银杏忙道:“姑娘别生气,奴婢说就是了。是信王殿下。”

我愕然:“是他?”

银杏道:“信王殿下说他今日出游,路过仁和屯,就进来拜祭一番。不想姑娘也来了,当真是巧。”

我冷哼一声,转过身去:“带着这么名贵的器物路过仁和屯。真是巧。”

银杏急了:“姑娘莫非不想见殿下么?”

我疲惫已极,加之腹中空空,身上也渐渐冷起来:“我要回府歇息了。”

银杏道:“姑娘,便见一面又如何呢?”

我叹道:“我和信王之间早已无话可说。你代我去见他,就说我多谢他对父亲和姑姑的心意,改日一定去王府拜见信王妃。我在车里等你,你快去快回。”说罢疾步而行。银杏无奈,只得去了。

夜风扑在脸上,连脑府深处都是冷的。这样埋头疾行,就好像我不堪的前半生,不能回头,亦无前路可望。既已陌路,就该不闻不问,让我静静走完这条死路。

走出百来步,忽听身后响起一阵马蹄声和銮铃声。有人骑马追了上来,远远停住。他下了马,朗声道:“君侯留步。”

七年不闻,高旸的声音亦变得厚重而苍凉。我只得转身行礼:“玉机拜见信王殿下。”

高旸早已过而立之年,西南的战事与瘴气,在他脸上留下金石一般硬朗坚冷的痕迹。一张脸清癯骨瘦,偏偏笑意柔和,带着数度穿越生死的淡然无畏。一身白绿衣衫,整个人都灰蒙蒙的,像一竿偷生的枯竹。初见的一刹那,我的确有些认不出他了。七年间,我们都老了。

高旸还了一礼,笑道:“做了君侯,便变得这般无情。明知故人就在故居盘桓,竟不肯现身相见。”

我淡淡道:“殿下恕罪。天黑了,该早些回城才是。”

高旸笑道:“也是。那孤送一送君侯。”说罢亲自牵着马上前几步,伸手请我先行。

我只得低了头与他并肩前行。我一路默然,不肯先开口说话。銮铃细细,马蹄悠悠,就像那一夜在汴河边偶然相遇。年少时的情义,会随时间散去。待彼此容颜凋零,曾经以为是久别重逢,其实不过是陌路相识。相见争如不见。

眼见村口的车马已隐隐可见,高旸这才道:“孤与君侯,自旧年在汴河边一别,已有七年未曾相见。君侯一切可好?”

“多谢殿下记挂,玉机一切都好。不知太妃是否无恙?启jiejie和安定县主都好么?”

“托君侯的福,一切都好。春儿旧年在西南又生一女,陛下赐号安宁。”我忽然想起,高旸早年在桂阳时,曾与一个叫作智妃的女子生下一子。后智妃病死,那孩子便养在启春膝下。屈指一算,那孩子也该有八九岁了。不知不觉间,他也是妻妾成群、儿女成双了。真好,总算没有像我一般,蹉跎半生。

我笑道:“恭喜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