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 耽美小说 - 大唐总校长[穿书]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477

分卷阅读477

    是入蜀,在如今中原还算安稳的情况下,入蜀并不是一个好选择,毕竟路实在是太难走。

原本他们或多或少也都盼望着李谈能够尽快肃清长安周边,届时他们就能回到长安。

然而没想到安禄山居然暂时放弃了长安,准备先来找李隆基的麻烦。

陈希烈觉得安禄山很可能打着若是能抓到李隆基等人便能威胁李谈的想法,不过很快他又觉得这个想法不太对。

毕竟安禄山没有必要如此畏惧李谈。

他和李适之前去找李隆基的时候,正巧李亨和李俶也在。

李隆基近来精神不振,听到安禄山居然要转道河南,顿时犹如惊弓之鸟,连忙说道:“下令,入蜀!”

李亨看着父亲如此惊慌地模样,以往李隆基在他心中犹如巨人一样的形象正在逐渐崩塌。

他开口说道:“阿爹,这样躲避下去并不是办法,马嵬驿这边必须留人,否则尹子奇一样是一马平川。”

李隆基冷冷看了他一眼说道:“哦?太子有何高见?”

李亨藏在袖子里的手紧紧握成拳,脸上却依旧恭谨说道:“必须有人阻拦尹子奇的队伍,否则入蜀之路极其难走,很容易就会被他追上。”

李隆基开口问道:“哦?那你说何人留下?”

李亨顿时不言,这是个得罪人的事情,李亨知道李隆基心中已经开始忌惮他,所以开始想方设法削弱他的声望。

李俶站在一旁看了看父亲又看了看祖父,不知道为什么忽然心里就觉得很失望。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股失望,导致他忽然开口说道:“我留下。”

李隆基跟李亨一同看向他,并且一同开口说道:“胡闹!”

李俶低声说道:“如今若是别人留下我担心不能服众,渤海郡公要保护阿公,阿爹又不能以身犯险,我留下是最好的选择。”

李隆基皱眉,他对儿子虽然不满,但是对这个孙子还是比较看重的。

一旁的陈希烈和李适之对视一眼,倒是觉得这是个方法,李适之开口说道:“广平王就算留下也并不是孤军奋战,马嵬驿距离长安不远,一旦宁王稳住长安,一定会来驰援广平王的。”

到最后李隆基和李亨虽然有些担心,却还是留下了李俶,一同留下的还有建宁王。

而在长安的李谈,看着进修班那些将领的考试卷子正欣慰军中后继有人的时候,就听说广平王驻守马嵬驿。

李谈当即皱眉:“想办法与广平王取得联系,问他需不需要增援。”

结果这句话刚说完,俟斤就迅速走进来说道:“大王,刚刚收到消息,安禄山封李归仁为北平王,率领安守忠等人攻取长安。”

李谈:……

这还增援个屁啊。

作者有话要说:  月初了,又到了万字更新的时候,虽然只比平常多了一千字但是为啥我总觉得要多写好多啊︿( ̄︶ ̄)︿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读者“殊行昙琴”,灌溉营养液1

读者“只想看日出”,灌溉营养液10

0读者“黄桃小笼包”,灌溉营养液4

读者“旖旎漩姬”,灌溉营养液6

读者“lmrabbit”,灌溉营养液1

读者“肆芜”,灌溉营养液20

读者“春日向晚”,灌溉营养液36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44章

一旁的田神功小声说道:“大王……现在……如何是好?”

李谈转头问道:“知道李归仁手下多少兵马吗?”

俟斤回道:“据说有十五万之众,但……这其中应该是有水分的。”

李谈叩了叩书案说道:“那至少也有十万人,我们如今招兵买马,也不过五万之众。”

俟斤跟田神功都没敢开口,他们谁都不敢说能以少胜多。

历史上能够以少胜多的战役一共有几次?

也正因为稀少才能成就经典,如果随随便便就能成的话,又怎么会让人惊叹?

李谈倒是没有什么太紧张的心情,他想了想说道:“看看李归仁的本事吧,哦,对了,去通知纪合跟邹世,开启战备措施。田神功,你守景风门,袁哲守延禧门。”

这俩城门都在东方,而李归仁大军过来肯定是自东面而来。所以那里是重中之重,当然别的地方也需要守城门。

李谈看着刚拿到的进修班考试合格的名单,叹了口气说道:“正好用上了,希望他们不会让我失望。”

田神功和袁哲立刻一起说道:“还请大王放心!”

李谈说道:“实践出真知,回头说不定还真要让他们当一回先锋。”

田神功和袁哲对视一眼,决定回去一定要好好教育那些人,这次是危机,但也是机遇。

纪合跟邹世两人接到消息的时候情绪也很稳定,他们早就知道肯定会有这一天,而最让他们放心的是李谈并没有打算主动出击。

如果只是守城的话,长安城城墙高大想要攻打绝非易事,守城并不算难。

至于李隆基当初为什么跑,大概是一方面被安禄山的来势汹汹给吓到,另一方面则是被唐军的孱弱给吓到。

在他印象之中应该百战百胜的唐军却接二连三的战败,还都是大败,一败就死上十几万人的那种。

这其中固然有将领指挥失误的原因,可这样的话就更让他害怕了。

军队人数不够还能招兵,可将领不是随便能招来的,如果没有一个能征善战的将领,就算唐军人数再多也未必是安禄山的对手。

当然还有一点可能就是如今大唐异族将领多,而安禄山的叛变已经让李隆基不再相信这些人。

然而无论什么原因,这一次李隆基决定入蜀无疑对他的声望又是一种打击。

长安如今还算安稳,哪怕李谈做得很好,但在许多人眼中他毕竟年纪还小,所有人对他都抱有怀疑。

如果李隆基肯回来的话,才是给大家吃上了一颗定心丸,然而他却选择了入蜀,连马嵬驿都不呆了,一时之间整个长安城又陷入了一种人心惶惶地状态。

所有人都觉得这应该是圣人对长安并不抱希望。

李谈也有些无奈,他没办法一个一个去解释告诉他们圣人入蜀是因为尹子奇从河南取道,毕竟就算跟百姓们说,他们也未必知道河南在什么方位。

而现在唯一能做的大概就是用一次胜利来奠定百姓的信心。

纪合一开始特别担心李谈会动用俟斤去抓那些随便讨论的人,为此他都加了人手不停的巡查,若是看到有人信口开河就想办法去阻止。

结果等了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