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 耽美小说 - (重生)臣有本要奏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03

分卷阅读103

    看着眼前的妇人,下意识地问了句:“姨母可知道守陵究竟意味着什么?”

裴絮的年纪并不大,宫女还有放出宫的那一天,守陵却是一辈子。

熙和帝已经下定主意,要将元后葬入皇陵。这就意味着,一旦裴絮真的去守陵,就是要与那些被遣派守陵的宫女内侍一般无二,告别亲人,守着被锁住的大门和无望的岁月,守着清冷寂寥的陵寝,就这么永终死以为期地度过余生。

只合当年伴君死,免教憔悴望西陵。

有几个人……会愿意把自己的余生都留在陵园内。

“我就想去陵园,守着阿姐,哪里都不去了。”

裴絮笑,神情依稀能见着几分元后的模样。到底是嫡亲的姐妹,如何能不像。孙蓬看着她的笑,微微失神,等回过神来,谢忱已然点了头。

“孤会去问问父皇。只要父皇同意,孤将亲自送姨母去陵园,陪着阿娘。”

元后的丧事紧锣密鼓地办着。

论理,一个废后没了便没了,可谁都知道这个废后在熙和帝心里是如何的重要。哪怕太后称病绝食,不准熙和帝将人葬入皇陵,也不该人决心。

更何况,二皇子没了,三皇子也活不了多久,元后所出的大皇子十有八九就是将来的太子。无人敢在这个时候触霉头,都低着头,巴巴的配合这对父子安置死去的元后。

礼部很快硬着头皮拟了元后的谥号上来。按惯例,皇后若是先于皇帝去世,先加二字谥号,可元后的身份……

果不其然,礼部的折子才上到熙和帝的面前,就被毫不留情地打了回来,另外还下了一道圣旨,竟是当真将废后复立皇后,然后才命礼部重新拟定丧仪。

礼部被打回来的折子惊得手忙脚乱,连带着御史台也如沸了的水,闹腾的厉害。

孙蓬与谢忱的关系虽未过了明路,可御史台一帮人精,如何看不出里头的端倪,自然知道了他们关系匪浅。为此,孙蓬没少在皇宫、御史台及孙家三头跑。

等到了元后以皇后之礼下葬后,以御史台为首的官员们再度齐上折子,请求熙和帝按律处斩谋逆的三皇子谢禹。

其中,就有孙蓬亲手所书的一封折子。

“他们都要老三死,忱儿,你怎么看?”

案头的折子被熙和帝随手取过几封,命内侍奉到了谢忱的面前。

谢忱接过细看,引入眼帘的,竟是熟悉入骨的字迹。他下意识抬眼去看熙和帝,后者低垂着眼帘,似乎在沉思着什么。

孙蓬的这封折子上,将谢禹是如何谋害汉王,并从汉王手中夺走兵马,王侑之又如何教唆谢禹,与他一道举兵造反,甚至二人之间有过何种交易,都列得一清二楚。

他的这封折子何其大胆。

这些证据其实早已在熙和帝面前上过几次,这分明是担心帝王心思难测,怕父子天性,动了恻隐之心,便剑走偏锋,上书列举罪证,再度提醒熙和帝,谢禹所犯之罪,理当罪无可恕。

“二弟本不用死,圈禁一二皇子在大褚历代史官笔下,并不是什么特例。”谢忱淡淡的看了看熙和帝的脸色,接着道,“若非三弟胆大妄为,犯下如此大错,也不至于沦落到如今地步。”

谢忱的确不会就这么简单的叫谢彰死掉,圈禁的日子里有太多折磨他的机会,远比干脆利落地斩首来得更解恨。

“三弟与我乃一母所出,论理我该为了阿娘护着他,可天子犯法尚且与庶民同罪,三弟的事自然该照着大褚律法来。”

熙和帝缓缓点头,眼中闪过一抹戾色:“朕知道。”他喊了一声,有内侍忙躬身上前。

“吩咐下去,三皇子谢禹大逆不道,弑父杀兄,按律当贬为庶民,秋后问斩。”

内侍顿了下,随即点头称是。熙和帝将人打发了,转头看向谢忱,喉间发涩,问道:“朕打算重新册立你为太子。如今你的年纪已不小,理当娶妻纳妾。忱儿,京城之中可有你看得上的小娘子?”

谢忱转过身,给自己倒了一杯茶:“父皇说了这么多,可要添点茶水?”他说着就要提着茶壶,往熙和帝面前的茶盏里倒茶。

熙和帝摆手:“你还未回答朕。”

谢忱知道今日若是不说出个所以然来,熙和帝必然不会放任他,随手便将茶壶放到一边道:“父皇不必cao心,儿臣已有心上人了。”

“是那个孙七郎?”熙和帝眼中皆是恼怒,“你是铁了心就认他一人了不成?”

谢忱不发一言。

熙和帝冷冷道:“你身为皇子,理当广纳妻妾,好为皇室开枝散叶。你要是真看上了那孙七郎,可以,朕免了他的官职,叫他留在你宫中伺候你便是,你尽管娶妻纳妾,生儿育女,朕不拦着你。可你若被猪油蒙了心,非要玩什么深情,独独好他一人,你当真以为朕不敢杀了他吗?”

第70章【陆玖】复重明

殿内静悄悄的,侍奉在侧的内侍宫女都将自己缩进了阴影中。

熙和帝怒道:“孙家七郎,不过只是个硬邦邦的男人,你就认定非要他不可了吗?你也不想想,你愿意将他留在身边,难道他与孙家也愿意不成?他本可以青史留名,与你一道之后,后人只会将他当做佞臣!”

谢忱猛然抬头,冷眼望向熙和帝。

熙和帝看得清楚,他的长子当年望向自己的眼神永远含着孺慕之情,可自那年剃度出家后,孺慕之情便如云烟,消散无迹。到现今,只剩下客气与疏离,甚至在微笑时,都带着淡漠。

熙和帝顿了顿,才缓下语气,开口道:“你且要明白,朕不日便要重新册立你为太子,将来等朕百年之后,你便是大褚的新帝,如何能没有子嗣……”

谢忱平静的看着他,道:“父皇说什么都对。可儿臣,只要七郎一人。”

熙和帝哑然。他本就子嗣不丰,如今又只剩下一个儿子,更盼着能多子多孙,可谢忱只要孙七郎就意味着,将来他不会有更多的子孙。

“许是因为在景明寺中修行多年,儿臣早已没了争权夺势之心,无论是太子之位还是其他,儿臣并不在意。”谢忱缓声,“父皇不必忧心儿臣将来无儿无女,更不用觉得,谢氏江山会断送在儿臣的手中。”

他一顿,似乎有些想发笑:“谢氏江山可以断在任何人手里,那个人却绝不会是儿臣。”

他话罢,抬袖俯身行了一礼,认真道:“儿臣很早就明白,儿臣不喜女色。然也是在与七郎相熟之后方才知晓,儿臣这心里,除了他,谁也装不下。该与您讲一声,您若仍打算册封儿臣为太子,儿臣可从几位王叔名下挑选合适的小郎君进宫教养,为日后继承大统做准备。就这般,儿臣告退了。”

谢忱此番说罢,便当真没留任何余地,转过身,就往外走了出去。

熙和帝气得砸了手边的茶盏,边上侍奉的内侍总管赶紧上前安抚道:“陛下实在不必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