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 耽美小说 - 每次醒来都为反派背了锅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423

分卷阅读423

    信侯的阵营,转投于年二十的年轻秦王的预兆。



    后因谏逐客令一篇,秦王政亲迎李斯为相。自此开始了征战六国的事业。



    如今公子扶苏对于曹参的态度,也相当尊重。



    而他们相遇,不过月余而已。



    在此之前,曹参不过一策马之客。



    李斯听过近日来这位与他相提并论的年轻人。



    交谈之间,也有几分了解。才华的确有几分,可若说与他并肩,倒是过誉。



    多年以来,才学上李斯唯一敬佩过的人,也只有师兄韩非而已。



    曹参为人机智,处事有度,精于人情世故。这是优点。可惜他不曾研究学问,对于诸子百家,了解太过浅显。



    若是太囿于书本,便只能如赵括一般,纸上谈兵。可若是理论都不通晓,那么再好的设想,也只能是根基不稳的夸夸其谈而已。



    这也无可厚非。毕竟自从秦灭齐之后,繁华一时的稷下学宫就废除了。



    师父,以及曾在稷下的各派学者,早已作鸟兽而散。



    如此情景,曹参家境又不殷实,如何成为一个博文广知之人。



    时也,命也。



    李斯只能如此感叹。



    此是曹参不知。若他知晓,难免要笑人一句虚伪。



    对于扶苏,曹参相当感激。他不仅是救了他的性命,其实也救活了曹参的心。



    曹参热爱着百家学问,却无处感悟,无师传道。他怀才不遇,只能找一车夫之职。就连秦律,也都是磕磕碰碰地认字,跟随着镇上的老夫子学的。夫子无后,当时还约定他过世后,曹参要为其收尸,其实不必说,曹参也会这么做。家中贫困,为了攒够夫子棺椁费用,曹参打了好几份短工。



    他以为一生就要如此碌碌而过时,遇到了扶苏。



    一位仁慈虚心又深知民生疾苦的秦的公子。



    曹参不得不感叹自己的幸运。



    他看着认认真真在案几前查看公事的扶苏,心头再次庆幸了一遍。扶苏为人仁和,不耻下问,能虚心谏言,近乎有为王者安天下的一切优良品质。可以预见,待他为帝,天下将从始皇陛下的苛刻之法中,换一副模样。



    但唯一一点,扶苏黑白分明,有些,不知变通。



    对此,曹参深有体会。



    不是说扶苏律法上说一不二不通人情,若是如此,曹参也活不下来,更不必提跟随在扶苏身边了。是说他,对于人心太过赤诚。



    此人并非愚笨之人,也不是不会权谋心机,只是习惯地以善量人,也不屑阴谋算计。于上位者而言,是大忌。



    曹参于楚生活多年,非常明白官场倾轧尔虞我诈,遑论天下权利至尊之地,秦国皇宫。秦风尚肃整,却也不是人人如此。



    他必须需要权谋。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扶苏可以不将权术用于他人,但却必须警惕被他人算计时翻船。



    秦国看似表面太平,其实却如同一条遍布暗礁地急流,随时可择人而噬。



    咸阳城中,秦皇陛下,高深莫测,对于太子之选心意不明。赵高阴冷,表面一心向秦,其实别有所图。李斯丞相,虽为社稷之器,却沉迷权势,无容人之量。



    而咸阳城外,外族虎视眈眈,旧六国伺机而动,长城,陵墓之劳役,叫苦连天暗存悖逆。



    这一切因为始皇的威能和压迫,而不得不潜伏着。



    可想而知,若有朝一日嬴政力有不逮,这看似稳定大秦,将落到何等局面。



    扶苏若太心软,定将沦为朝代巨轮前进下的牺牲品。



    曹参接触秦之政务越多,看扶苏处理政务越多,这隐隐的预感,就越发明显。



    他从黎明忙至深夜,甚至不比皇帝陛下轻松半分。



    曹参以前总以为,上头的贵人们只懂得贪欢享乐,只有穷苦之人才会日日在田中劳作不息,为生计犯愁。看到扶苏以及嬴政的生活,才知道,有时,所谓的天下共主,不会比农人闲适。



    农人担心温饱,而他们,则要顾及天下安稳。



    陆和端来茶盏,一杯放在扶苏桌前,一杯给了曹参。“公子,曹先生,喝点水吧。”



    扶苏闻言,点了点头,“嗯。”又将水杯推在一边,锁眉对着案卷发愁。



    陆和同样犯愁。长公子这一日可算是真真正正滴水未沾了。



    为何?



    陛下驱逐孔鲋之后,下令追杀卢生了。



    而今,有暗探发来消息,卢生隐匿曲阜孔氏宗祠。



    孔以戴罪之身,藏匿叛逆。若是为陛下所知,恐又将是一场腥风血雨。



    扶苏原本要据实禀告,只是被曹参阻拦了。“公子,陛下近来身体不好。公子此去,必要与陛下据理力争,非但损害你二人父子情谊,对于此事,也分毫助力也无。公子宜妥善处理此事,将最终结果告知陛下。”



    扶苏微微皱眉,“未免不妥。扶苏以为,父皇如此重视此事,扶苏若知情不报,未免辜负父皇信任。扶苏实不愿对父皇有所隐瞒。”



    曹参深吸了口气,不知该说他诚心还是迂腐。“长公子,参并非不能感公子之孝心。但此事,公子若据实禀报,反而不妙。公子诚孝,就更不该因此事与陛下争吵。寻常百姓之家,长者面前,幼子尚要尊敬,不得悖逆。公子若因孔鲋卢生之流,反对陛下,才是无礼。与此相比,参此言,并非让长公子捏造事实欺骗陛下,只是有选择的诉说实情,避免父子冲突而已。”



    “这……”



    曹参见他犹豫,连忙道,“长公子,陛下如今年愈四十,莫非长公子忍心让他为这些小事生气?”



    “……扶苏明白了。”



    曹参松了口气,“公子明鉴。”民间宗族之长尚且独断无比,陛下天下共主,又岂会容忍他人质疑?



    如今追捕卢生等人,匿藏者共罪处置的命令已下,若此时扶苏公子与盛怒之中的陛下争论儒生生死对错,必将引火上身。



    扶苏可以适当的在陛下容忍范围内按照自己的意思处置此事,若是他不忍心,也只要保证处理的完善,并且最终能交给陛下一份看起来足够合乎秦法的回执。



    如此,日理万机的陛下不会继续追究的。



    只是要抓住律法漏洞,终归不易。扶苏公子对于秦律,看起来也不太熟络。



    还需经营一二。



    此事基本敲定了。



    曹参,对于姜晨而言,这显然是位稀客。



    但对于曹参,胡亥不算。



    决意跟随扶苏的那一日起,曹参就将扶苏周遭所有人物梳理了一番,并牢记于心。



    胡亥是二十位兄弟中,最得扶苏重视的一个。



    他受到皇帝陛下的喜爱,同时又拥有赵高的支持,在某方面几乎与扶苏成分庭之势。



    曹参暗以为,此子,大敌也。



    纵然扶苏以为,胡亥是最懂事聪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