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八零海鲜大王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

分卷阅读2

    点儿面,还能做成面羹,既当菜又当饭,还省了放油,大人小孩都吃的。

又见儿子吃得凶,刘秀红劝他:“慢点儿吃。”

豪豪不听:“我吃完饭还要去滩涂上呢!”

海边长大的孩子,倒是清楚涨退潮的时间,再说滩涂边上有的是人,因此刘秀红并不担心儿子出事,却还是道:“等日头高了就回家歇着。”

“妈,爹今天回来吗?他啥时候才回家呢?”五岁的豪豪其实不太清楚生死问题,几大口呼噜完碗里的米粥,他一抹嘴,“算了,我还是去等着吧。”

拿上刘秀红刚腾出来的竹篮,他光着脚丫子飞一般的跑出了家门。

刘秀红目送大儿子跑得没了人影,这才端着碗喂小儿子吃饭,等下她还要带着儿子去上工。

丈夫没了,日子总归还得过下去。原先,她补渔网赚的工分是补贴家用,因为孩子太小的缘故,她偶尔会只上半天工,横竖工分是按照时间算的,也没人会说她。可如今不同了,她得靠这活儿养家糊口。

喂完了小儿子,又匆匆的扒拉了一口,刘秀红背上儿子拎起板凳,就出门上工去了。

他们生产队跟其他地界不同,又细分成了农业队和渔业队。这农业队的自然是下地干活,如今是农忙时节,农业队的人连轴转,实在是忙不过来了,还会拨渔业队的过去帮忙。当然,渔业队该出海捕鱼的还是得出海,只是剩下些老弱妇孺,留下来晒鱼补网。

刘秀红娘家婆家都是渔业队的,不会农业队的活儿,就算眼馋那头的高工分,她也只能往晒渔场去。好在,补渔网这活儿她熟,好好干赚的工分勉强也够养活自己和俩孩子了。

八十年代初期的小渔村,基本上家家户户都能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日子过得不说有多好,起码比前些年可要好上太多了。尤其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最近两年还多了来渔村收鱼的个体户,以前那些投机倒把的活儿也变成合法的了,倒是让小渔村的日子,一天天的好了起来。

眼瞅着晒渔场近在眼前,刘秀红调整了一下背带,让小儿子趴得舒服一些,大步流星的往前头走去。

作者有话要说:

开新书啦!

求收藏=3=

☆、第002章

第002章

晒渔场算是整个生产队里难得的大块地儿,这也是因为他们这儿的地少得可怜,稍微好点儿的都开垦做了农田,就连山地也满是红薯土豆。

偏晒渔场是省不了的,天气好时成排成排的晒鱼,边角处就织网补网,以前开大会时,也会临时征用一下,等地里的收成都上来了还要兼做晒粮的地儿。

这会儿,半个晒渔场都被腾空了,算算日子,地里的粮食也该收上来了。此时的晒渔场里,只有零星几个人站在角落里,等着妇女主任发活儿。

刘秀红过去时,明显的感觉到那几人往自己身上多瞧了两眼,她也没说什么,只低着头上前,说要领织网的活儿。

补渔网明显要轻松很多,但工分也低,干半天才得三个工分。织渔网就不同了,是按照多少网眼多长尺寸来算,干得好就拿得多,当然要是磨洋工的话,怕是还不如补渔网的。

“行吧,自己去拿尼龙绳。”妇女主任看了她一眼,在手里的本子上划拉了两下,指了指旁边。

刘秀红依言领了材料,随便寻了个空地,放下板凳就开始做活儿。这织渔网也是有技巧的,一手竹片一手梭子,不熟练的人怕是得低头凝神细看着,可干熟了的人却是动作灵巧的穿梭引线,轻轻一挑一勾,再打个转儿,一穿一拉,重复个两遍后,一个网眼就织成了。

可就算是熟练工,终日低头做着活儿,时间久了也受不住,这又不像补渔网那样,可以趁着找破损洞眼的机会,活动下筋骨,同周遭的人稍微聊几句。

她在这边已经埋头干上了,其他人却是姗姗来迟。

妇女主任大声喝斥着领活儿开始干,这两日的活儿重,得赶紧将这些事儿做完了,回头好将地方腾出来。不光是织网补网的,那些晒干了的鱼也得收起来,不然回头粮食收上来都没地儿晒了。

渔业队的大队长管的是出海的渔船和渔民,当然还有渔站那头的事儿,可像其他后勤的琐事却是妇女主任分管着的。也是巧了,妇女主任就是大队长的亲妈,后勤归了她管,大队长放心的就出海去了,不像农业队那头,大队长见天的在地里转悠,一刻不得松懈。

但同样的,渔业队也不好管,出海捕鱼风险大就不说了,哪怕没遇到狂风暴雨,也不能保证每趟出海都能大获丰收。偏渔船都是吃柴油的,要是出海一趟收获的还抵不上油钱,又哪来的钱给队员发工资呢?

更别提,渔船隔三差五的都要保养检修一番,遇到小毛小病倒是无所谓,队里就有老师傅。万一有个什么大问题,无论是请技术员过来修,还是拆下来送去市里修,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还耽搁出海捕鱼。

生活不易,谁也不比谁容易,只是陆续赶来上工的队员们,看着早早过来埋头苦干的刘秀红,都不由的议论了几句。

他们是东海渔业队的,但刘秀红并非这里人,她是七年前来这里探望坐月子的大姐刘帅红时,无意间叫许国强看对了眼,辗转托了人上门求娶,隔年就嫁到了这里。虽说在这里待的年头也不短了,姐妹俩的人缘都还不错,亲朋好友也不少,可有些话要怎么说呢……

“你们说,她啥时候回家去?”

“早晚的事儿!她才多大?一小寡妇带俩儿子,这日子咋过?估摸着是觉得人刚没,她就走不大好意思?”

“傻了吧?现在是什么时候?秋粮就快下来了,她好赖干了小半年,能不要粮食就走?咱们就算渔业队的,也能分到不少粗粮。”

几个大妈凑在一起叨叨了半天,总算得出了一个相对比较靠谱的结论,认为最多再一个月,她就得走了。

也有往日里同刘秀红比较要好的小媳妇,听了这话不满的说了句:“怎么就要走了?她同你们说了?上回她还跟我说,舍不得俩孩子呢。”

“你知道个啥?哪个当妈的能舍得下孩子?那是从身上掉下来的rou啊!这不是没法子嘛,她才多大?二十三?就不说老了以后的事儿,我就问你,拖着俩孩子这日子咋过?就凭咱们补网织网的那俩工分?”

“那她跟我说的……”

“小年轻没经事儿,你看队上不是补了她家二十块钱吗?她要是真存了留的心思,还能不跟她婆婆去要?办丧事花的都是她攒的钱,那二十块全叫许老二拿走了!”

小媳妇不吭声了,默默的拿了工具开始补网,只是小声的嘟囔着,是刘秀红跟她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