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掌家小农女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996

分卷阅读996

    着侍卫上二楼,到了一间还算干净的客房门口,她左右看不到小暖身边那几个人,便问道,“小暖住哪间?”

“郡主不在此处。”

“什么?她把我一个老婆子扔在这儿,自己去享受了!”皮氏立刻跳了脚。

侍卫才不惯她这臭毛病,单手握刀冷飕飕地喝道,“郡主的安危至关重要,住处岂是能随便透露的?”

见侍卫浑身冒着杀气,车夫也吓得腿软求饶,“军爷,我家老夫人没别的意思,就是想多日不见大姑娘,想跟她住得近一些,也好说说话。”

“就是……”皮氏喏喏地道。

“若非我家郡主心善,照顾你年老不禁颠婆,我等今日还能多走十里路,怎会在这里落脚!”侍卫说完,转身当当当地下楼了。

走进房内坐在凳子上,皮氏的腿还是软的,心还在砰砰地跳。今日没机会,只能登明日了。

哪知一直走到村口,皮氏都没捞着跟小暖说话的机会!她急了,叫车夫停了吃,她就倒着小脚,奔着小暖的马车走去。

还没走几步,却听得呼呼风声从她身边刮过,皮氏吓得一哆嗦,暗骂这畜生跑得真快!

“奶奶,你回来啦!”

紧跟在大黄身后的小草停住叫了一声,皮氏脸上终于了点笑模样,“奶奶的乖囡囡哦,奶奶可想死你啦。”

“小草也想奶奶。”小草说完,就迫不及待地奔着jiejie的马车去了,声音甜得流蜜水,“姐,小草想死你啦~”

皮氏……!

“大奶奶。”跟在小草身后的大牛也停住喊了一声,见皮氏不搭理他,也就奔着小暖去了,“小暖姐,你终于回来啦!”

大牛身后的秦二妮儿干脆没在皮氏身边停,直接就跑了过去“小暖姐!”

然后又有几个小萝卜头跑过去,一个个地都不搭理她!

皮氏正恨着,就见韩二胖也颤悠着一身肥rou过来了,冲她笑了笑,就过去跟小暖大招呼,“我瞧着大黄跑这么快,就知道你回来了!”

小暖下了马车,一一跟不断围拢过来的村里人打着招呼。皮氏见她身边根本没有自己下脚的地儿,只得转身回了秦家村。

小暖回来的消息像风一样刮过秦家村和南山坳,更多地人赶过来,跟往家赶的皮氏背道而驰。见了这场景,皮氏不由得想到她儿子刚中状元那会儿儿,这些人也是这么往她家赶,然后围着她说尽好话。

这都不是人,而是一帮苍蝇,哪有好处他们往哪去!

待车夫打开家门,见到院子里都长了草时,忍了一路的皮氏发飙了,“去青鱼湖那边的院子给我叫两个人过来,拔草收拾院子,做饭!”

去第三庄收拾棉花的秦氏赶回第一庄时,就见小暖几个小萝卜头趴在炕边,逗着翠巧家的平姐儿玩儿。

小暖见娘亲回来了,回头笑道,“娘,平姐儿白白胖胖的,真好看。”

平姐儿的模样随了她娘,鼻子是鼻子眼是眼,再加上吃得胖乎,怎么看怎么可爱。

秦氏笑道,“这大热天的,你们别这么多人围着,待会儿热着孩子了。”

在家照顾孩子的郑氏连忙道,“夫人放心,热不着,我一直给她扇着扇子呢。”

正说着,平姐儿忽然握着小拳头,呜啊呜啊地哭了起来,小暖看着她白净的小脸立刻就憋得红彤彤的,连忙带着meimei和二妮儿往后退了退,“这是咋啦,尿了还是饿了?”

秦氏笑道,“这是我们平姐儿知道她娘回来,该开饭了。”

翠巧从外边回来,现在小暖行礼。小暖将她扶起,让她赶紧喂孩子,便随着母亲回了自己家的院子。

翠巧抱着孩子时,郑氏把手里的玉佩递给闺女,发愁道,“这是姑娘给的,这么好的东西,咱们不能收啊。”

姑娘给的是一块玉质上乘的圆形的玲珑转芯玉佩,雕工极为精湛,中间雕出的可以转动的玲珑珠,严丝合缝,外环雕的花瓣也是对称工整。

跟在姑娘身边多年,翠巧一上手就知道这是宫里赏赐的物件。拿着玉佩,看着怀里吃得香甜的女儿,翠巧眼圈发红。

她怀着平姐儿时,吃得比姑娘一点也不差,生下平姐儿后华郎中在庄子里守了一个月,开方给她补身子,库里的药材可以随便取用。现在姑娘又送这么贵重的东西……

“娘,姑娘赏的东西就不会收回去,您替平姐儿收着吧。”

姑娘对她的好,她无以为报,只有加倍用心为姑娘做事去还了。

第一零五四章憋屈的秦氏

,最快更新掌家小农女最新章节!

回主院时,小暖见到第二庄的管事李秋山,义愤填膺地跟黄子厚说着什么,见小暖过来,黄子厚拉了拉李秋山的衣袖,他才停住,给小暖行礼。

小暖没说什么,回到内院后才问娘亲,“第二庄出事儿了?”

秦氏顿了顿,才道,“你刚回来,娘本来不想拿庄子的事儿烦你。可是这事儿吧,也实在让人胀气!”

第二庄跟第一庄不一样,第一庄的田全在秦氏名下,没有租给农人耕种,种田的都是小暖家雇来的长工。第二庄的田虽然也在秦氏名下,但庄子里却有常年租种农田的五十余家农户。

这些农户祖孙几代就在田庄里租田度日,除了这里根本无处可去。是以,小暖买下被衙门拍卖抵账的吴家田庄后,也没有把这些人赶走,田地照样由他们租种,而且比他们租吴家的田地时,还少收一成的租子,乃是宽厚的东家。

去年第二庄里种的棉花,就有种在农户租的田里的。这些租户在小暖家的棉匠的指导下得了丰收,将棉花卖给小暖的棉坊,一季所得的银钱比他们种十年的粮食都多,租户们高兴地像过年一样。

农人手里有了田,想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买田置家。有了属于自己的田产和房屋,他们才会踏实。所以,第二庄有十几户人家退了庄子里的田,去别处置办了田产,庄里只余下三十余户。搬走的多是吴家远亲或奴仆的家人,这些人搬走后,庄子里清净不少,也算是个好事儿。

搬走的租户们想着将来的生计,还想继续种棉花。他们求到秦氏面前,秦氏应了他们的请求,以低价卖给了他们每户二十斤棉花籽。二十斤能种三亩地,若是能种好了,收入定很可观。

这本是一件极好的事,可谁成想今年天旱,棉花叶上生了蚜虫。这些搬出去的人家本就是以前在庄里做活时撒jian耍猾的,不知道怎么治虫。拖延了几日后,棉花又上了黄叶病,田里的苗废了三成。这下,他们才急了。

因为这死的不是棉花苗,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不能让剩下的再死了,这些人跑回第二庄求助,却发现第二庄里的棉花绿油油齐整整,一点事儿也没有!

虽然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