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掌家小农女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796

分卷阅读796

    了教训了。您想办法给他减几圈吧……”

“罪责摆在那了,哪是说减就能减的!”右相无奈道。

程夫人咬咬牙,“不能减,匀几圈出去也是好的。”

右相不语。

程夫人又接着道,“既然不能让人进去顶罪,牢里不是有那么多人么,随便在他们身上匀匀也就成了。法不责众,这么多王侯家的嫡子在牢里,圣上难不成还真能降罪么?那这江山还要谁治理?”

“胡说什么?!”右相喝道,“真是妇人之见!你当其他府里的人就那么好糊弄么!”

程夫人委屈巴巴地道,“妾身怎么就胡说了,是老爷跟妾身说的,当官是为了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老爷现在飞黄腾达了,就把这些忘了么?如果其他府里的不好糊弄,不是……还有不是其他府里的么。”

右相不语。

程夫人趁热道,“小六还小也没成亲,这事儿又是他倆做下的,若不是笃初这个当兄长的主动揽罪,怎么可能会是现在这样?再说老爷不是一直说小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毛病得改,要让他吃点苦头么,这次不正是个好机会?也正好板一板他的毛病……”

第二天是上早朝的日子,程无介晕头胀脑地到了大殿,见到左相和金益昀时,脑袋里一直回旋着夫人的话。

的确,借此机会让小六受些教训,倒也不是坏事……

因为心里有事儿,所以右相都没注意到自己身后不远的益霁候得了咽疾,连着咳嗽了好几声。三爷听到这咳嗽声,与左相对了对眼神,均感到了急迫。

下了早朝后,右相拦住了金益昀,饶了半天才说出自己的想法。金益昀目瞪口呆地看着右相,让亲生儿子程贤武替郑笃初顶罪?

莫不是当初这俩孩子弄错了,郑笃初才是右相亲生的吧?他知不知道郑笃初犯的是什么罪?

金益昀不知如何形容自己的复杂心情,低声道,“大人此时说这个已是晚了。他们几个的口供已签字画押,李相也已过目,并呈到御前了。”

程无介惊了,“这是何时的事儿?”

“就在今早,右相的折子想必已经进了天章阁了。”

左相闻言,立刻快步向着天章阁走去。当他踏入天章阁时,抱着折子的卢正岐也踏入了宜寿宫。

第八三五章翰林大学士卢正岐

右相进了天章阁,却见左相桌上空荡荡的,而卢正岐也不在屋中,心中便咯噔了一声。他暗暗后悔自己真是因为没睡好,所以脑袋里灌满了浆糊,怎么就没问清楚案情进展,就跟金益昀提了那事儿呢。

此时,金益昀还不知怎么误会自己的苦心呢。

一招不慎,不能招招不慎右相整理心情,面色坦然地进门与左相寒暄几句,才自言自语道,“工部那边有件棘手的事情,老夫过去看看。”

左相点头,目光幽深地望了一眼借机溜了的程无介,才到中间的桌子上取折子,开始做事。

卢正岐是个非常称职的秘书阁老,他非常勤快地将待处理的折子和文书分成了四摞:

紧急又重要的一摞,已给圣上送去;重要不紧急的放一摞;紧急不重要的放一摞;不重要不紧急的表功问安折子单放一边,无须处理。

左相与三爷先处理紧急不重要的,待这些办完了,便开始处理重要不紧急的。两人边商量边做事,气氛很是融洽。

卢正岐这次去的比较久,回来后跟左相道,“圣上让您过去。”

左相点头,与三爷道,“奚然先去了,剩下的事儿有劳王爷和卢大人。”

待左相去了宜寿宫,很少说话只默默做事的卢正岐终于忍不住开口了,“王爷今早可听到益霁候咳嗽了”

卢正岐深感忧虑,左相呈上来的折子上说得明白,经郑笃初的手出去的丹药入了京中不少达官贵人的府邸,服丹的官员不在少数。益霁候的情况,陆续会在多少人身上出现

“王爷,此事拖不得啊。”

卢正岐与内阁的其他人不同,他是科举出身的寒门仕子,不参与朋党之争也未于任何一个皇子亲近,有颗纯澈如冰雪的报国之心。更为难得的是,他不骄不躁、明进退、识大体还不迂腐晓得变通,这样的人才若是用得好了,便能成为如魏征般的一代名臣。三爷认为,建隆帝慧眼识珠将年纪轻轻的卢正岐招入内阁做事,是他继启用左相后,在用人上做得最成功的一次。

卢正岐的珍贵,建隆帝明白,内阁这些人也都清楚,是以虽然他在内阁七人中官职最低,做的也是最繁琐的差事,但其他的阁老从未小瞧他,三爷亦是如此。三爷希望卢正岐越来越强,只要卢正岐能强到镇住朝纲,成为百官之表率,那君王就可高枕无忧了。

是以,对很少主动发表意见的卢正岐开口与他商量事情,三爷还是很重视的。他放下笔耐心解释,“此事的确紧急,左相已与我商量过几次,并寻了几个稳妥的法子,并在恰当的时机禀圣上定夺。”

心中装着事的卢正岐,没听到晟王方才地自称用的不是“本王”,而是“我”,这是一个非常亲近的称呼了。他听到晟王已有了打算,从早朝就一直悬着的心才算放了下来,“是正岐多虑,让王爷见笑了。”

三爷微微摇头,“大人一片为国为民之心,严晟钦佩之至。”

既然开了口,卢正岐便借这难得的机会,向晟王讨教了最近心中一直在考量的事儿,“王爷,下官想去京外历练几年,您觉得如何”

卢正岐二十七岁中状元后入翰林院做了三年编修,便被建隆帝相中纳入内阁做事至今,已有五载。他知道的天下,不是书本上的就是折子邸报上的,总感觉蒙着一层布,朦朦胧胧的。他看事情总不如两宰府和建王透彻,以前他还可以用他是最年轻的阁老安慰自己,今年仅二十岁的晟王入了内阁,他就找不到理由了。

比他当年还小十岁的晟王,做事老练眼光独到。来了不到一月,就碾压安国公和他,成为阁老中仅次于两相和建王的存在。三月后,他在圣上面前的分量又超过了建王和右相,成为仅次于左相的存在。现在,他已经能与左相并驾齐驱了。这速度就像坐了炮仗一样,让卢正岐瞠目结舌。

卢正岐认真分析过,以前几乎是透明人的晟王,成长如此迅速的原因。晟王的皇子身份还是其次,主要原因应有两点他的勤勉和眼界。勤勉这一点,卢正岐自认不输晟王,但眼界上他自愧不如。年纪轻轻的晟王怎会有如此开阔的眼界

与他的天赋有关,与他自幼跟在圣上和太后身边、又有名师教导有关,也与他十一二岁便上山学艺,这些年来隐瞒王爷身份,在南北各处任职,帮圣上处理各种棘手的差事有关。

其他的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