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万人迷他爹(快穿)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6

分卷阅读6

    刚刚告辞的同窗,以前最多就是在心中感慨,不会聊着天红着脸。

系统小毛球有问必答,“这些天你做了这么些真题,更把原主的记忆彻底接手融合,你真没感觉吗?”

叶珣无奈叹息,“是我的魂魄的问题?怎么还有魅力加成啊。”虽然并不想承认,但他上辈子是公认江湖第一美人,见过他就自动成为路人粉,见多了大概率转为脑残粉。他拼命练剑一统魔道,起码有一半原因是不想随便谁都敢觊觎他。

“是的呢。”小毛球毫不犹豫道,“以后每个世界都有这么一遭,你早点习惯啊。”

叶珣捏了捏眉心,有些苦恼,“魅力就没有上限吗?”

“几无灵气存在的科技或是低武世界,你的魅力值基本就是世界上限。”小毛球此时毫无求生欲,“我知道你有压低魅力和存在感的能力。十分魅力压低到八分,就没那么扎眼啦。就算你不压低魅力和存在感,我相信你也有充分的经验和能力收拾掉对你势在必得,叉虫上脑的那群人,当然我也会尽全力帮你的。”

叶珣笑着摇头,“谢谢你啊。”高魅力是他魂魄自带技能,他又能怎么办。

不过叶珣在“重cao旧业”,也就是动用自己压箱底的技能之前,特地出门转了转,尤其在吴童生哥俩眼前晃了晃,果然收获满满恶意……他放心了:恨我的依旧恨我,挺好。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便到了院试的日子。

之前原主为了避免家人知道他在府城的底细,不止不要家人作陪,身边更是连个小厮书童都没有——家境贫寒的士子独身一人前来应考,真也不鲜见。

叶珣小幅度开着技能,即便如此他黑发雪肤蓝衫,眉目如画博带当风,俨然话本里走出的神仙公子……一路行来不知成了多少人眼中的风景。

步入考场,拿到考题,叶珣难得替原主惋惜了一下:因为考题非常正经,题目一点不偏的这种正经。

原主怀才不遇似乎就理所当然了。因为素有天才之名,原主总想着能一鸣惊人,于是每次做文章的时候都克制不住,要剑走偏锋。

要知道科举考试作为抡才大典,实际目的是挑选官员,起码也是预备官员。所以不管是院试、乡试还是以后的会试殿试,文章都得怎么稳怎么来,不要总想搞个大事情。试想一下,想一出是一出,动辄放飞的父母官谁能遭得住?

叶珣内心感慨不已,却并不耽误他“真题过百套,下笔如有神”。正试复试两场都考完,他心情不错,逗他小毛球系统说话,“你觉得怎么样?”

系统也很实在,“我觉得稳了。”

出案的那天,吴骏飞先找了过来。

叶珣和吴骏飞,以及那位好心提醒他的同窗一起,到贡院对面的茶楼里喝茶坐等结果:院试和乡试张榜就在贡院大门前。

在二楼临窗的包厢里,叶珣正笑眯眯地听着吴骏飞和那位同窗说话,报喜的来了:叶珣果然中了案首。

同窗则得了第七名。

而吴骏飞看着淡定如初的叶三郎,心说:得加钱了。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一更。

第5章倾城国士之五

中了案首,叶珣自然要和同科同窗们应酬一番。

第二天,叶珣醒来时都快到中午——宿醉过后,头疼不止,对他而言也是个全新的体验。

吃过午饭,叶珣带着自己新编好的两册,往吴氏书坊去了:院试第一名这名头可以变现。

吴氏书坊的东家的吴骏飞早有准备,从叶三郎手里接过新写的两侧,加上原本拿到的第一册,三册成套的,他认真看完,再抬头像是刚认识叶三郎一样。

其实院试案首预定举人的身份,就值得他花几百两银子来结交。

吴骏飞看完三册,不仅看出叶三郎的才华也看到了叶三郎的野心……当然写得很有意思,评价一句寓教于乐一点不为过,连他都能兴致勃勃地从头看到尾。

仗着三郎的“神童”名头,本就不愁销量。若是三郎以后中举中进士,怕是要名扬天下。

而且最妙的是写给蒙童的册子,不太招人忌讳。

吴骏飞酝酿半天,夸得很质朴,“三郎大才!”

叶珣微微一笑,“屡试不第,也不是一点好处都没有。”

吴骏飞哈哈大笑。

走出吴氏书坊,揣着五百两银票,叶珣开启了大购物模式。

两天后就是谢师宴——大梁和叶珣老家那里一样,乡试之后办鹿鸣宴,殿试之后则是琼林宴,在谢师宴上,新秀才们要和诸位大人、当地名人和同科们聚一聚聊一聊。

等应付完这些事儿,他就该“衣锦还乡”了。等他再回府城,就是进府学读书,为乡试做准备了。

话说叶珣中了案首的消息要传到家人耳中可需要点时间,因为叶家人生活的叶家村距离府城足足两百多里——在大梁,差役们可不管通报院试榜单。

现在,也就是叶珣正在府城里为便宜家人们采买礼物的时候,叶家人还不知道这次院试结果。

叶家这会儿气氛可不怎么样,毕竟原主七年院试不中,家人们固然期待叶三能通过科举改换叶家门庭,却不觉得这次院试会有什么惊喜,包括最疼爱原主也最坚持供原主读书的爹娘都不抱太大希望。

此时原主的父母,叶老头和叶老太夫妻俩关好房门,在屋里说着体己话。

叶老头和叶老太一共育有五个孩子,两女三儿,全都健健康康地长大,其中一头一尾是姑娘,中间连着三个都是小子。原主叶三郎正是夫妇俩最宝贝的小儿子。

叶家之前是小地主,如今大不如前也是温饱无忧的富户,叶老头和叶老太感情很好,夫妻俩没拌过嘴也没红过脸,凡事儿都商量着来,女儿婚事也不例外。

叶老太低声道:“那家儿郎……只是体弱些,媒人跟我说科举无碍,子嗣上……咱们二丫头嫁过去必不受委屈……聘礼他们愿意给一百两……”越说她底气就越不足。

老两口不是会卖闺女的那种人,除非……逼不得已。

他们的大闺女定亲时固然也收了不少聘礼,但给闺女的嫁妆算起来要比聘礼还多上五十两。须知在县城生活的六口之家,吃饱穿暖一年的花销不过十几两银子,而三郎在县城读书一年起码要花掉四五十两,这几年三郎常住府城,而一去府城就开口要上几十上百两银子。

于是这一两年日子越发艰难,叶父沉默半晌才道:“且等等消息,不差这十天半个月,万一老三这回争气了呢。”

叶老太提到的二丫头正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今年刚及笄的叶二娘:小姑娘容色比不过她三哥,却也因为容貌姣好而远近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