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仓储基地在六零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28

分卷阅读128

    来了,现在他们住的房子条件还挺宽裕,弟弟还是带在自己身边比较好。

不过小伟还是会有一半时间去赵水生家,张依依也挺支持,他们把自家弟弟当亲儿子般对待,她不想让他们伤心。

小伟这孩子别看今年才五岁,性子却很沉稳,也不多话,只是过了一个年,比起去年的他就成熟了不少。

张依依从空间拿了一些极普通的描画书和铅笔给他,他一个人就能在屋子里画好一会儿,特别省心,张依依甚至觉得没准哪一天他真能成为个画家也说不定。

这一天下班后,郑建邦还在加班,王芬芳便跟着张依依到家里来玩儿。

姑嫂俩感情一直很好,张依依随便煮了个豆角干饭,就是把炒至半熟的豆角加至大米和小米两掺的二米饭中一起焖熟,里面有菜有饭,再随便做个汤就能吃了,既好吃又省事,王芬芳也很喜欢吃,加上小伟三个人各个吃了个肚圆。

饭后几人在院子里转了几圈,消消食后,小伟便回自己的屋子画画去了,王芬芳拉着张依依去了她的卧室。

“依依,明天你陪我去买两块棉布呗?”王芬芳说。

“我这好像还有棉布呢,也没什么用处,你要什么颜色的,我看看能不能碰上。”张依依很多时候都会找些借口,从空间里拿东西给大姑和表哥表嫂他们,当然不会太过分,要不然也不好解释。

“不用啦,你陪我去就行,我想买浅色的,做小背心穿。”王芬芳脸颊有些泛红地说。

“小背心?”张依依听到这个词,脑中顿时一个激灵,对啊,她们厂子可以做小背心卖啊!

其实她们针织厂的地位很尴尬,实力要比市里针织厂差许多,设备老旧,规模还小,成衣车间只有一个,印染出品的布料款式也不多,跟大城市的针织厂比起来更排不上号,所以之前设备缺零件,一直也买不到,可从乡镇层次来说,又算不得太差,还是市级国营厂。

在这样一个上不上下不下的位置,只能探索一条更适合自己的道路,王芬芳的话给张依依提了个醒,之前她去洛市收粮食,不就听到过供销社有消费者反应背心供不应求的问题吗。

据她所知,阳市这边还没有专门的内衣厂,宁省范围内好像也没听说哪家特别有名,当然,她所说的内衣,主要是指背心、裤.衩、秋衣和秋裤这类。

所谓术业有专攻,针织厂规模不大,那就干脆专干一门,把这一门钻精了,那效果也差不了。

生产内衣的布料她们厂子能做,缝纫技术上不存在啥难度,东西简单,做起来效率还高。

再说现在可是卖方市场,有货的是大爷,与其跟那些大的针织厂、服装厂抢饭吃,不如自己另辟蹊径趟出一条路来!

作者有话要说:  哎呀,国栋同志今天没吃上,不过其实还好,有别的方式解决呢,不会憋着他的,嘿嘿,等着他憋红眼睛从隔壁省回来哈!到时候依依同志就要遭罪了,小别胜新婚啊,何况他们分开了几个月。

☆、第83章

王芬芳看到张依依愣在那里没反应,抬手拍了拍她,“依依,你怎么了?”

张依依回神过来,“嫂子,我那有两个小背心,之前去阳市开会时买的,你先拿去穿,以后说不定都不用去供销社买了。”

王芬芳没太把她的后半句话当回事,只以为她是在说以后她还会从阳市带回来,阳市那边东西比镇上全,也不容易断货,“行,你够用的话就先拿给我吧,多少钱?”

张依依本想说不用钱,毕竟她空间里那么多呢,各种型号都有,可又想了一下,还是说了一个不用票的瑕疵品的价格。

偶尔送些东西还行,如果经常性的给这给那,就算是实在亲戚,也不太好,她是该多注意些的。

不过刚才的后半句话她可没有瞎说,她是真的觉得自己这个想法可行的,凭她对田厂长的了解,他一定也会赞同的。

果不其然,当第二天田厂长听到张依依的提议时,眼睛就是一亮,他来厂里时间比较久,对厂子甚至工人们的了解都要比张依依更甚,所以对未来厂子转型专职做内衣,他觉得非常可行。

他自从当上厂长后,每次去省里和市里开会,面对那些效益好的厂子,他都会在心里暗叹,什么时候他们针织厂能发展那么好,工人们的福利水平也能提上来。

张依依这个小同志简直就是他们针织厂的福星,不说之前那个管理方案让他们厂子在省里都露了次脸,就眼下这个提议,想想就能给厂里带来不少的效益。

她这脑子是怎么长的呢,他每天对着这么大个厂子,怎么就没想到这一点,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

两人都是行动者,说干就干,田厂长和张依依,加上厂委书记、副厂长、生产科的科长、各车间的主任,聚到一起开了两次会,把初步的想法沟通了一下。

一开始厂委书记和几个岁数大的车间主任还挺反对的,毕竟他们属于那种保守派,更追求稳扎稳打,让好好的针织厂子突然就去搞内衣,怎么想都不太对劲儿。

但几个年轻一些的副厂长和主任确实支持的,厂子这些年具体是什么情况,大家都知道,效益算不上差,但也绝对不能说是好,每当年节看到镇上机械厂和食品厂那边大包小包往家拎福利,他们能不羡慕?

现在厂里并没有特别拿得出手的产品,出产的布料在供销社也并不显眼,跟市里和南边的大厂子比不了,成衣那边出来的服装,更是要落在各个服装厂的后面。

虽然卖的也算可以,但基本是人家把别的厂家的选个差不多了,才会轮到他们厂的东西。

转型做内衣就不同了,据他们了解,专门做内衣的厂子,好像只有南边才有两家厂子,他们这边多是像针织厂随带着生产一些的,产量也都不高,自家媳妇就叨咕过供销社总是断货,想来只要能做出来就不会卖不出去。

田厂长很有魄力,但也不是独断专行那种,这件事在会议上研究了一个礼拜,他用张依依这几天对各个车间的设备和工人情况做的可行性数据说服了那几个保守派。

决定做下来后,田厂长也没有冒失地就马上宣布转行,反而带着张依依和生产科的科长坐了两天的火车去海市了。

经过市场调查,现在内衣市场做的最大最好的一家就是海市的背心厂,他们决定先去学习学习,顺便再添置几台新设备。

上次他们提出的那个管理方案,市里特意给批了一笔奖金,对厂里的扶持力度也加大了,这点钱还是拿得出来的。

听到要去海市,张依依还是很开心的,终于又有机会去大城市了,她还以为离开采购科就没机会往外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