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论穿越女的倒掉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70

分卷阅读70

    面带潮红眼含羞恼的瞪着她。

云秀有些懵,揉了揉昏沉的头脑,片刻后才回过神来,“小公子?”

开口的瞬间便愣了一愣她耳中听到的是软糯糯的少女音。

她低头扫了眼自己身上的衣衫,而后嗅到了四散的香气,瞥见了四面逆时绽放的一树一树的桃李花。

……她稍微有些混乱。

她犹记得梦中情形。她进入了留下遗愿之人最后残存的执念中,听他的许愿以“祝由”之仙的身份,尽管她并未故意施展什么“神通”去取信于人,但当她在梦中说出“吾名祝由”时,她早先给“祝由”设定的排场自然而然就出现了。包括她身上羽衣,出场自带的异香、瑞气和不看时节胡乱绽放的花。

梦里倒不觉得有什么,可一醒过来,就发现……好羞耻!

而眼下,羞耻是次要的,混乱才是主要的。

她记得自己是在空间里,而那些异象则是出现在梦中。

为什么现在不论是她还是“异象”,都清楚无误的在令狐十七的眼前?

她需要向他解释吗?

该从哪里解释起?

还是干脆糊弄过去,但该怎么糊弄?

要不然直接打晕他,等他醒来之后不管他说什么都不承认……

云秀和令狐十七对视着,只觉得人和意识之间搁着万水千山,谁也跟不上谁。

而随着她的混乱失措,令狐十七眼中的怒气渐渐消散,愉悦浮上了他的面容。

对面忽的传来一阵嘈杂的说话声。

令狐十七居高临下的眼带笑意的看着她,说,“啊,要来人了。”

“……哦。”

令狐十七目光扫过她的全身,带些刻意的、却又不明显的嫌弃,“得易容回去,对吧?”

“……唔。”

“需要我帮忙吗?”他又看了一眼外面,幸灾乐祸,“好像马上就到了。”

“……”

云秀的反应似乎在他意料之中,但又似乎有些让他失望和恼火,他哼了一声,扭过头去,“看来需要我回避。”

“……是。”

他果然背过身去,往水榭外走去。

云秀忍不住纠结、懊恼,却又觉着自己是多此一举的问道,“……你就不能当没看到吗?”不能在她醒来之前该干嘛干嘛去?!他绝对有能力既发现了她的秘密,还能让她对此毫无所觉吧!为什么非要让她抓个正着啊!不觉着很尴尬吗?

“不能。”令狐**大方方的回答,一面没忍住又小小的咳嗽了一声,“我秉性恶劣,偏偏要招人烦。你又不是头一天知道。不过……”他是声音似是柔缓的一分,“看在你到底还是来了的份上……我会帮你保密的。”

第36章蓬山此去(六)

水榭背水处是一间温室,供更衣和歇脚用。云秀推门进去时,便趁机回了空间里。

她心里还是有些混乱。

平日里她“施法”几乎纯靠撒药粉,但今日她在昏睡之中,总不能一边做梦一遍从空间里掏药粉乱撒吧?

难道她真的修炼有成,在自己没意识到的时候,施展了真的法术?

还有她看到的梦境。

梦中所发生的一切她依旧记忆犹新。那是残存在遗愿中的,属于死者本人的执念。她在梦中所见,当是那人生前的见闻。

那人正是山下村老翁从军十八年未归的儿子,并且他认得她的大舅舅和二姨。

死人是不会撒谎的,她看到的一切纵然未必是全部真相,也必定是那人所眼见耳闻的真相。

华阳真人嫌她“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毫无悟性,故而要她修红尘。说,待她修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境界,纵然也许依旧毫无悟性,但彼时至少明白“解脱”之真意了,也许能堪堪摸到修道的门槛。

云秀想,她大概明白华阳真人所嫌弃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究竟是什么意思了。

她确实人在红尘中,可她其实并不在乎红尘中有什么。老太太疼她,她便承欢膝下,可她从没想过要问一问老太太平生可有什么憾事,对她可有什么期许?郑氏欺负她,她便讨厌郑氏,但这讨厌也和讨厌蚊虫狂犬没什么区别,她从没想过郑氏害她是因为天性恶毒还是积怨已深,郑氏其人究竟是什么性情。其余她阿爹,她的叔叔们、舅舅们,她二姨,也都是类似情形。她忙她自己的事,身旁有形形色色的人,她旁观和接受他们一切作为,可她其实并不真正关心他们是怎么想的。

当然,云岚和令狐十七不同,他们从小一块儿长大。就算她不刻意去琢磨,她也天生就知道他们是什么样的人,懂得他们的小心思。

……还有十四郎,他也不同。因为她总是不由自主的去在乎他,忍不住就会想他喜不喜欢、愿不愿意,他是怎么想的……

但她看旁人就只是旁人而已,一切都只是“自我而观之”,故而她不明白何谓红尘烦恼、众生碌碌。

可这一次,她通过旁人的眼,看到了她所没见过的令狐韩氏。她从那记忆中,感受到了属于人的强烈的爱憎纠葛。

原来早些年她外祖父一家曾在华阴县居住过,彼时她二姨还只是个五六岁的小姑娘,嬉笑怒骂,飞扬跋扈,是个地地道道的熊孩子。

可她生得圆润娇美,纵使总爱欺负人,那挨欺负的人也喜欢她。

几年后她要随家人离开华阴县,那总被她欺负的小少年偷偷翻墙去找她,送了她一只银坠子。她嫌弃那坠子俗气,却不知那是少年从家里偷拿给她的因他阿娘说那坠子日后要传给儿媳妇,他喜欢她,故而送给她。

那些年天下乱得很,叛军一度攻克长安,逼得天子出逃陇西。华阴县也遭兵匪,少年一家便搬迁到了华山脚下的避难。

草木枯荣,年复一年。

忽有一日,官军路过山下村。

彼时少年跨倚在栎树枝头,吹着草笛享着风。远远的旌旗招展,旗下有少年将军戎装骏马,意气风发。

少年听见马嘶,便在枝头上起身张望,旌旗下少年将军恰也望过来。四目遥遥相对。

少年立刻认出那小将军是木兰戎装,可旌旗下小姑娘视而不见的移开了目光。

少年回家牵了两头羊,大大方方的闯进驻营,说百姓盼王师有如久旱盼甘霖,正在筹备劳军宴,先派他来献两头羊聊表存心。

天下凡善谋事的将领,都喜欢“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百姓。

而他这样懂事的好少年,运气通常都不差。

少年顺顺当当的被人引进军营,去见少将军。

走到半路,恰逢戎装少女饮马归来,正要回帐休息。狭路相逢,少年喜不自胜的上前和她搭话。引路之人恰和少女熟识,便问她,“你们认得?”

少女瞥他一眼,“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