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小地精三岁半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407

分卷阅读407

    多出二百多个,都是没有收到邀请函,但是自个儿从别的渠道听说后专门写信来表示想要参加的。

顾学章:“!!!”

幺妹:“!!!”

只有老爷子,笑哈哈的看着他们:我就说吧,哪怕不算上当地农民,场地也肯定不够,赶紧的,开荒去!

幸好火车站两侧是荒山,市里出动两台推土机,“轰隆隆”几天,荒地开出来不说,就连两公里外的小山包也被推平,开出一条长约两公里,宽约六米的交流“通道”……而一开始,打死顾学章他也压根不敢想!原本计划的五百米的摊位都不一定能摆满!

因为收到的回信太多了,大家统计出来至少有一千八百家企业单位和个人愿意来,他们只能按照回信先后顺序排号,按照数字编号,在“交流带”上用石膏画出位置来。

全部分隔成宽二米,深二米的小方格,一面能摆一千个摊位,双面对侧正好是两千个,还有一百多个剩余,则为计划外多出来的农民们预留。

当然,顾学章深知岳父的意思,公开场合从来不说“摊位”,而是“展位”,一口咬定这是一场物资交流展示会,展示新中国新时代物质文明的窗口!

你听听你听听,这话哪个字有错?哪个字犯法了?

张爱国和杨发财挑了半天,愣是没挑出一个错来!他们自个儿不想去,更不想让社员们参与,幸灾乐祸的想,最好是让他门可罗雀,摊位剩他个七七八八,他们正好告他一嘴巴——浪费国家公共资源!

然而,群众们热气腾腾的想要把自家东西换成钱的心情是他们能挡住的吗?哪怕没东西可卖,这么多大商家大单位,大家手里捏着几块钱,就不想去逛逛?

要知道,农民们已经十一年没有赶过集了呀!十一年是啥概念?很多小孩子,从出生就在听爷爷奶奶讲曾经赶集的盛况,听到上二三年级了,依然没见过集市的模样!

划展位的消息方传回牛屎沟,整个生产队就沸腾了!大家奔走相告,家家户户激动不已,就像去年听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一天,恨不得放串鞭炮庆祝一下嘞!

幺妹就跟着外公当小监工,每天背着手上施工地转悠,看着碍眼的土包包被夷为平地,压路机“哐当哐当”开上去,一条崭新的大路就成型了。因为时间紧,任务重,也来不及打水泥地啥的,泥土地压紧实些,将就将就。

跟她们不一样,高玉强和李家沟的孩子可没见过推土机和压路机,跟一群猴子似的上蹿下跳,恨不得跳上推土机去试试,给人师傅逗得不行。

虽然大部分工作是机械化cao作,可工人还是少不了。于是,杨丽芝的周扒皮jiejie,居然无师自通的带张小桌板来工地上,兜售她的汽水香烟和瓜子儿。

尤其纸烟,那可是工人们的最爱!休息时候出来买一根,找个树荫底下坐着,过足了烟瘾干活力气也更足了!

杨美芝卖香烟,第二天,立马有人来卖茶饭。三角钱一碗面条,两角钱一个包了油条的糯米饭团,甚至还有人卖金黄焦香的萝卜糕!这可是当年崔家“投机倒把”的绝活啊!

幺妹买了几个,带回去给家里大人尝尝,他们的绝活被人学去了,还挣了不老少钱嘞!以她rou眼估计,不止工人买,其他路过的看热闹的也买了不少。

刘惠“呸”一口,忽然觉着萝卜糕不香了,“没咱们家做的好吃。”

“就是,一股生萝卜味儿,油不够,咱们当年那可是一面吃一面往下滴香油嘞!”

其实,幺妹觉着都好吃,伯娘们估计是吃出酸味来了。她偷偷笑起来,“咱们家现在做的是大生意,不在意这三瓜俩枣的小钱,还是赶紧办正事吧。”

是的,正事儿。今儿的股东大会议题是——给皮革厂取个名字。

因为报名报得早,物资交流会的时候他们分到了一个非常不错的位置,到时候肯定要把人造革皮包打出去。可问题是没名字,当地人都知道,只要一说大河口皮革厂就知道是他们家,可外地人,尤其是省会来的,人不知道他们呀!

“我看不如就叫市三纺皮革厂,借着挂靠的名头,狐假虎威一把。”崔建军建议道,毕竟市三纺现在可是全省有名的大单位,他们也算背靠大树好乘凉。

可顾学章不同意,“不行,咱们还是要学会独立行走。”不能专想抱大腿。

况且,胡雪峰的为人,他信不过,鬼知道他会不会借机倒打一耙?毕竟,你挂了人家牌子,明面上人家对你怎么着都情有可原。

那叫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既然是要做大,那就必须独立自主。

破例被邀请参加股东会的黄老爷子,看得连连点头,做一个自主品牌,虽然累些,难些,却是自己一手打造出来的,走出去也是带着自己的烙印。

“那要不叫崔顾皮革厂?”王二妹话刚出口就后悔了,这不是明摆着把黄永贵老爷子给撇下了吗?核心技术还是人家带来的呢!

幸好,黄永贵不争这些,他有了养老金,大侄子病好了,侄孙子有了工作,这一切都是小姑娘崔绿真带来的,他不会为了个虚名去跟崔绿真的家人争,要他说最好是叫崔绿真皮革厂。

崔绿真:“……”我不想,我不要。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出谋划策,帮着想了十几个名字,最终还是幺妹提议的“大河皮革厂”得票数最高,高端,大气!

这么大气的名字肯定要做成牌匾,挂在厂子门口。当天下午,黄宝能就去市里订做牌匾,木头漆上厚厚的白油漆,再用黑油漆写字,字还是崔绿真题的。第二天送来,众人就搭上□□将散发着油漆香气的牌匾挂上去。

被修整一新的农家小院,院墙垒得高高的,墙头上再插上尖利的防盗玻璃,以前那用脚都能踢开的木门换成了宽敞的铁大门,双面打开能有四米多宽,足以容纳大黄发开进去。门头上就是大大的“大河皮革厂”牌匾,别说走近,就是站在村口,公共汽车站都能看见。

这就是活脱脱,响当当的招牌啊!

而幺妹,还有另一个主意,“黄爷爷,咱们能不能在自己家的包包上做个标记?”

“什么标记?”两个老人异口同声的问。

黄永贵和黄外公还挺投缘,两个人整根小纸烟,坐在大门口的桃树下抽着,里头有大批量皮革材料和成品,严禁烟火。

“田叔叔的药厂,每生产一种药,都会在包装盒上贴‘北京中药厂’的名字,买药的人就知道买了什么厂出品的药呀。”

“你的意思是,咱们也在包上贴一个‘大河皮革厂’?”

幺妹点头,又摇头,“不贴标签,咱们直接把标签做在包上,让它怎么也掉不下去。”

两个老人都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