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小地精三岁半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26

分卷阅读326

    了几颗果脯。

黄柔把剩下的拿过来,让高元珍吃。

一个个晶莹剔透黄橙橙黑漆漆的果干儿,被腌渍得酸酸甜甜,咬一口脆生生的还开胃。高元珍感慨着说:“上次小丫头就说食品厂可以做果脯,咱们去周边收果子,学会糖渍和盐渍的技术,这可是能赚大钱的?”

黄柔忽然一愣,“她提过做果脯?”

“可不是咋地,到时候咱们也不用费劲的做饼干,同样是收购果子来,一半做罐头,一半做果脯,那几套洗切去核的设备未必能将就着用……”

话未说完,黄柔忽然“啪”一声拍在大腿上。

“好,好主意,咱们刚起步,还没学会走,先别忙着跑,就从果子开始!”

崔绿真这样脑袋里装着地球的小孩不会知道,她就出去拿点儿零食的工夫,就启发到她mama和姨妈了。忙着回家规划场地,高元珍也没时间留下吃饭,随便啃着两个热包子就蹬着自行车走了。

他们在李家沟的院子虽然大,可排水系统是个问题,万一以后开展起生产的时候,雨天又内涝怎么办?那淹的可是原材料和成品,就差临门一脚带出去就能换钱的东西,她不允许出任何差错!

做食品,第一重要的就是安全。

内涝会把多少细菌病毒虫卵留在食品上,她不敢想象。所以第一步,先回去把这个问题解决。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她和王满银一个□□脸,一个唱白脸,软(威)硬(逼)兼(利)施(诱),给大队部书记塞了二十块钱,这才在邻居的万般不配合之下,给他们的院子开了条排水沟。

同时,又在厨房隔壁盖了两间更大的青砖房,特意把地面垫高,支上三口大铁锅两套设备,一口煮罐头,两口做紫果脯。当然,做这些准备他们也不是蒙着眼睛瞎搞,王满银求了舅妈,通过采购关系给他们介绍了一位果脯厂的老工人,两口子给他开着高工资,没日没夜的学习。

村里人都觉着他俩是疯了,没厂子没执照不说,两个农民,在这之前身无长技的农民,居然也敢天马行空的瞎搞?他们凭啥?就凭那啥都敢想的脑袋吗?

当然,为了不让人再半路截胡抢了生意,他们一直对外宣称的都是“煮罐头”,直到半个月后,顾学章给他们送来了营业执照和挂靠合同,李家沟的社员们才知道,这两口子又开始搞事情了!

说来也巧,顾学章给他们挂靠的是一个叫“利民西瓜园”的集体企业,听名字谁都没听过是吧?可要说起黑皮西瓜,又大又甜水又多的黑皮大西瓜,整个红星县的老百姓都知道,那个地方叫牛屎沟!

是的,在完成初步的重建家园工程,刚把一排排土坯茅草屋盖起来的第二天,远在北京的段书记就给他们支了个招儿。

第141章、141

段书记自从调回北京后,现在已经升任农业部主管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副部长,因为曾在大河口待过多年,对大河口公社老人家感情深厚,经常关注这边的消息。

七月份地震的时候上报纸,他注意到了,后来黄柔写的两篇关于震后重建的文章他也看过。说实话,牛屎沟这个地方,他一直记着,可这几年形势不好,他人虽不在大河口,但也能猜到应该是跟其他生产队大同小异的。

只是,他没想到的是,众人居然可以这么齐心,这么上进,而不是等着国家救济……他相信黄柔的文字。

所以,正好农业部有个“论如何在农村集体经济中推广优质经济作物种植”的课题,他就提出将牛屎沟选作试点之一。

论优质经济作物,他不由得又想到牛屎沟的黑皮西瓜,他调回北京的时候也带回一把西瓜籽儿,种进农业部子种司实验室,可不知道是气候还是土壤的问题,种出来的西瓜苗黄怏怏不说,只长到二月龄的时候就虫害剧增,没熬到结果就全死光了。

不得不说,牛屎沟这块地方,真是让人意外。

谁能想到这么干旱的地方居然能种出西瓜?还是那么金贵的黑皮西瓜呢!

有段部长牵头,这事就好办了,直接给牛屎沟生产队挂牌“利民西瓜园”,开设村办企业,定量规定每年种一百亩黑皮西瓜,其他剩余土地面积可自行民主决议种植农作物,到丰收季节把西瓜卖出去,完成几张报告表格和总结就行。

对于正在发愁怎么挣钱还贷款的社员们来说,“利民西花园”的牌子像一个香喷喷的大饼,正正砸在他们头上!

这年代能办村办企业的,那得是多有钱的村子呐?就是李家沟的罐头厂那也不算“企业”,顶多就是个小作坊,他们可是国家农业部给批的!

那么大个农业部啊,居然有人知道他们牛屎沟?所有人都知道,这一定是曾经的段书记的功劳,想他在那两年,牛屎沟也曾经风光过的。

而这次还能让老人家想起他们,惦记他们的水深火热,那一定是黄老师的功劳,她的文章可是发表到全国性报纸上,天南海北几亿人都能看到的嘞!

所以,当顾学章跟村里商量能不能把高元珍的食品加工厂挂靠在集体下时,所有人都同意了。毕竟,当初地震的时候,这两口子也是苦口婆心劝他们撤离的。

这时候,农民的忠厚朴实显露得如此彻底,如此动人!

当然,这个挂靠也不是白挂的,每年会给大队部二百块挂靠费。在这个年代,这样的运营模式是非常常见和普遍的。

食品厂选址和小小的加工间盖起来后,挑个黄道吉日,“高氏老字号食品厂”开始正式挂牌生产,在一阵经久不息的爆竹声里,满满三大拖拉机水果开进了高家的大院子。

今年橘子大丰收,可李家沟村办罐头厂为了防止他们抢生意,早早的把村里的橘子给预定了,就是想让他们没有原材料,起步就熄火!可王满银是什么人?他这么多年游荡不是白混的,拿上“利民西瓜园”的介绍信,去周边村镇和附近几个县市打听一圈,货比三家买到了既甜又大个儿的橘子不说,关键还比村里买的便宜!

一斤便宜二分钱,一百斤就是两块,一吨他能省下四十块钱!

李家沟的听说居然这么便宜,顿时后悔得直跺脚后跟,因为队上的他们已经交了定金,不可能退的。偏偏李家沟的橘子树今年追肥不及时,橘子长得不大,味道也不大甜,这得多放多少糖出去啊?

可把抢厂子的人气坏了!

他们压根没加工罐头的经验,看着王满银两口子挣钱容易,谁知道到他们手里,光剥橘子皮去橘子核就折腾得够呛,更别说煮的火候了,煮太大会把橘子瓣儿煮散,没了橘子味儿,煮不够又生,保存不住。

你就说吧,这钱是那么好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