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女学霸在古代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476

分卷阅读476

    令衍。希望他能再接再励,继续努力。

接下来她又收到了尚德长公主和崔夫人派人送来的一些书籍和邸报。

这些书籍里有农书、格物理论,也有杂记、游记,都是记录了大晋各方面情况和风土人情的,对赵如熙也有一定的帮助。

她正开心地看书呢,康时霖那边把她叫去了。

康时霖道:“彭大人那边派人来问,你这段时间怎么不往国子监去了?那里的几位先生都问起你呢。问你是不是不参加会试了。”

赵如熙心里又是一暖。

世上还是好人多啊。

她把自己的顾虑和自己的打算跟康时霖说了。

康时霖点点头:“你想的也对。他们一心对你好,你也不能不顾他们。”

他想了想:“这样吧,我跟他们说,他们给学生考试出的题目,都给你来一份,就送到我这里来。你照着题目写了文章,送到我这里来,我再帮你送到彭大人手上,让他们帮你批改指点。这样先生们对外就能说是碍于我的面子,不好拒绝;他们不是专门要指点你。这样迂回一下,对他们的影响就小些。”

赵如熙心里感激,站起来朝师父深深一礼:“如此就多谢师父了。”

“你三位师兄那里,各自衙门那方面的书籍和文章应该不少,我叫他们整理一下,派人送给你。”

赵如熙大喜,又是一礼:“多谢师父。”

关于朝廷用人方面的政策和做法,赵如熙不是很了解。

就比如官吏回避制度。

东汉时期有“三互法”。里就有“三互谓婚姻之家及两州人不得交互为官也”的记载。这种掣肘的存在,造成有的州郡官吏得不到及时选用,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摆脱施政者个人关系对政治的干扰,推动政治上的清明。之后的朝代大都遵行这个原则,不过宽严程度不一。

大晋朝是不是在这方面也跟东汉的这个规定一样,还是有所不同?

如果她不了解,会试的时候出到这种题目,她就完全抓瞎。不管你文章写得太好,不清楚朝廷政策,也写不出所以然来。

第535章冬天来临

又比如,大晋的徭役制度。要是出个题目,问你当前的徭役制度合不合理,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如果对这方面的制度不了解,也同样抓瞎。

吴怀寺是吏部尚书,这方面的资料可是别人所不能比的。有他的资料看,她起码在这方面不会掉链子了。

龚城这边可以了解大晋现有的生产力,吴宗那边可以了解大晋的刑法与律法。

总之,有三位师兄的资料帮忙,再加上萧令衍、尚德长公主送来的那些资料,想来她应付会试应该是没问题了。

隔了几日,康时霖就叫人用马车拉了半车书籍和文章给赵如熙。这阵仗把绥平伯府的人都惊动了。

看着下人一沓沓的书籍往修竹院里搬,朱氏一把揪住忙着指挥下人的赵如熙:“怎么回事?”

“我参加会试要看一些书,师兄们帮我收集了这些,让我了解大晋各方面的政策与律法。”

赵如熙说着,又向朱氏求助:“娘,这些书籍和文章老贵重了,可不能直接放到地下。我那里的书架放不下了。您让人去库房里看看有没有书架,要是没有,我得叫人去打制几个。”

朱氏反应过来,连声道:“有的有的。”转头吩咐阮嬷嬷,“带人去搬书架,有多少给姑娘搬多少。要是不够,叫人给姑娘打制。”

绥平伯府出身武将世家,不是书香门第。书架虽有,却也没多少。即便全部搬来,也不过五、六个。所以朱氏才有此一说。

回过头来,她神色复杂的看着赵如熙:“怎么参加个会试,要看这么老多的书?”

她以为参加会试无非是写写文章。没想到还要看这么多的书。

想想她就心疼上了。那得多累人啊。

赵如熙便把自己面临的问题说了。

朱氏叹道:“你师父、师兄对你太好了。你以后不管怎样,也要记得他们的这份好。”

“娘,我知道的。”

“别累着,悠着点,身体最重要。”

“没事的,娘,我就把这些书籍和文章看一遍,了解了解情况,不用把它们全都背下来。反正还有半年时间呢,足够我看了,也不会累着。要是没有这些书,我还不知道接下来怎么学呢。”

朱氏点头。

“咦,怎么他们不是搬到修竹院去?你这是把书放哪儿?”朱氏又发现不对了。

“这观武堂现在也没人用,我问过阮嬷嬷了,屋子里除了点桌椅,都是空的。我把书放在那里。这些书贵重,等我看完还得还给师兄们。机会难得,我打算让崇文哥和靖安哥他们都来看书。放在外院,他们出进也方便些。我要看,再搬一些回修竹院便是。”赵如熙道。

平时赵靖立向她请教问题,时常进出修竹院。但她跟赵靖立是堂兄妹的血亲关系。

她跟许崇文在感情上再亲近,两人没有血缘关系,许崇文在这里仍然是外男。他要是整日进出修竹院看书,难免让人说闲话。自己住的院子整天有人来来去去,赵如熙也觉得很不方便。

所以她干脆就把这些书都放在外院了。

反正她每天也要活动活动身体,走出来搬几本书,看完再放回去,也不觉得很麻烦。

朱氏又是感慨:“还是你想得周到。也不怪大家对你好,是你先对别人好。”

有机会就想着许崇文、赵靖安他们,他们对赵如熙一定会非常感激。

再想想赵如熙的三位师兄,如果没有保险柜那一茬儿,大家都觉得占了赵如熙的便宜,遇着这种事他们即便看在师父的面上帮一帮,又岂能尽心尽意?可见人都是相互的。你对别人好,别人才会对你好。反之亦然。

接下来的日子,赵如熙就如同老鼠掉进了米缸里,看书看得不亦乐乎。

自穿越以来,她都忙着赚钱。现在萧令衍让她不用再开拓新的赚钱项目了,她就空闲了下来。除了会试,她似乎没什么可cao心的了。

原先的项目里,印书机和钟表因为要装成舶来品从南边运来,赵如熙早就直接交付给了萧令衍,让他在南方找人做这两样东西,不用再运过来再运过去,增加成本不说,也容易暴露。

至于市场流行的翡翠首饰,赵如熙早就叫人把那批原石开了一小部分出来,交给萧令衍,不管他是运到南方雕琢还是直接在京城某个地方暗地里加工,就不关她的事了。

物以稀为贵。即便当初她运了几船的原石,但仍然把量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不让翡翠泛滥贬值。如此cao作,既抬高报物价,又控制了风险。所以原石她也开得不多,这方面完全不用cao心。

除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