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女学霸在古代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411

分卷阅读411

    直到明末西方铅活字传入中国,邸报才发行活字版本。

在古代,不到一定级别的官员,也看不到邸报。

赵如熙是一个走一步看十步的性格,在给崔夫人出主意的时候,又怎么不知道办报面临的困难?她早就在这里等着了。

她制作了铅活字,制了油墨,制作并改进了古登堡的印刷机。

她建议尚德长公主和崔夫人办报纸,不光是为女子提供精神食粮和就业机会,更是要把这种印刷术和印刷机带到这大晋,推动大晋的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

所以她的印刷作坊虽在年前就开张了,但并没有到处去招揽生意,只默默地印了一些四书五经堆在那里。她一直在等着尚德长公主和崔夫人提出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早在我提议你们办报的时候就想到了。”赵如熙笑道。

她走到桌前,掏出炭笔和记事本,写了一个地址,把那一页扯下来递给崔夫人。

“这是我无意中发现的一个印坊,我打听了许久也不知印坊的主人是谁。但他家印刷好像是用了一种新的手段,能把字和图案印得极好,价钱也不贵,速度还快。你去打听打听看看。”

崔夫人大喜,接过地址看了一眼,发现就在京城的城南,她迫不及待地站起身来:“我现在就去。”

赵如熙行礼告退:“那我先去上课了。”

打从过年回来,尚德长公主和崔夫人就不再让她跟同窗们上课了,而是让夫子给她单独辅导。

夫子们难得遇到这样的学生,也打起精神,在检查了一下赵如熙的学习进度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后,给她制定了一套方案,务必让她在童生试上能一举考得好名次。

这段时间培训班没有开班,赵如熙完全沉浸在四书五经的海洋里无法自拔。

崔夫人进了京,在城南找到那个印坊,发现这个印坊位于一个巷子里,门口挂了一个牌匾,写着“王记印刷”,匾额陈旧,宅子墙体斑驳,十分的不显眼。

王是大姓,赵如熙上辈子的母亲姓王,她便用了这个姓氏,以免这个作坊随着别人追查,容易把它跟她、许家、萧令衍等人联系上。看到这个作坊的人,第一反应就是去查京城姓王的家族。

这是个碍眼法。

崔夫人明显中招。

看到这个牌匾,她第一反应就在脑子里搜寻了一下姓王的世家,这才让下人敲门。

敲了许久,久得她们都以为里面没人了,门这才“呀”地一声开了,出来个瘦瘦的中年男子,问她们道:“什么事?”

“你这里是印坊吧?我们夫人想印些东西。”下人道。

那人打量了站在车旁的崔夫人一眼,点头道:“进来吧。”

崔夫人带了三个侍卫和一个丫鬟一个婆子,倒也不惧,直接走了进去。

领着崔夫人一行人到厅堂里坐了,那人就去了后面,隔了好一会儿,这才跟在一个六十来岁的老头儿身后走了出来。

“你要印东西?”老头儿连寒暄都省了,直接问道。

崔夫人点头:“正是。”

“印什么?”

崔夫人把给赵如熙看过的那张报纸拿出来,递给老头儿。

老头儿看了一眼:“你要印多少份?”

崔夫人迟疑了一下:“三百份。”抬眼盯着老头儿,“要价几何?”

老头儿扶了一下胡须:“三两银子。”

崔夫人不敢置信地看着他:“三两银子是总价,还是……”

一两银子是一千文,三百份报纸,平均下来一份报纸的印刷价格才十文钱,这价格完全不可能。连纸的成本都不够,更遑论印刷成本了。

可如果三两银子是一张报纸的单价,又太贵了,似乎也不可能。

“总价。”老头儿道。

崔夫人皱眉。

这怕不是个骗子吧?收她三两银子和报纸,完了不承认接了她这单生意。她为了三两银子也不好去报官,只能吃个哑巴亏。

老头儿一看她这样子,就知道她想什么,不耐烦地道:“要印就印,不印就出去。印的话先交一百文押金。”

第463章你垫了钱?

他站起身来,一边走一边吩咐中年男子:“王坤,她要印就给她开个单据。”

“我知道的,爹。”王坤答应了一声,看了崔夫人一眼,站在那里也不说话。

夫人一咬牙:“成,印吧。”

一百文钱,对她来说真不算什么。平时施舍给小乞儿的也不止这些。至于报纸,她手上还有两份模版。就算骗,她也损失不大。

她身后的婆子上前,数了一百文钱过去,拿到了王坤写的一张收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印刷数量是多少的纸条,上面还盖了一个“王记印坊”的印章。

“十天后来拿货。”王坤道。

“十天?”崔夫人惊诧。

这速度也很不可思议。

一般的印坊,不管是雕版还是活字,因为要刻雕版或排版,在印刷之前花的功夫都挺大。她这报纸,没有二十天根本印不出来。这还是前面没客人排队的情况下。

要是有人排队,花的时间会更久。

王坤面无表情地送客:“好走不送。”

崔夫人精神恍惚地出了门。

眼看着院门在他们身后关上,婆子担忧地问道。“夫人,这靠谱吗?”

崔夫人看着那颇为正规的纸条,再想想这是赵如熙介绍的地方,定了定神,道:“应该没问题吧。”

一百文钱,也不值当骗不是?真要是骗子,肯定得先套她的话,看看她是不是有背景有来头的人。

崔夫人是世家女,嫁的夫家也是世家,她虽生活简朴,但头上的首饰不是凡品,穿着打扮上透着世家的底蕴,便是马车上,也有夫家家族的标志。

京城权贵甚多,关系盘根错杂。除非是什么都不懂的愣头青,否则根本不敢轻易得罪任何人。便是那些王府,行事都有忌惮。

所以这家人不可能为了一百文钱就骗她。

回到书院,崔夫人本想把这事跟赵如熙说一说的。可说了,倒显得自己对她介绍去的这家印坊很不信任。她只能憋住没说,只等十天后出了结果再看。

十天一过,崔夫人又亲自上门去拿报纸,开门的仍是那位名叫王坤的中年男子,他指着靠墙的一张桌上放着的一摞报纸道:“都在这儿,你叫人进来搬吧。”

崔夫人走过去,拿起其中一张看了看,果真跟她交出去的模版一样。只是纸张更大些,字迹也要大一些,纸张稍硬,上面的字迹规范而刻板,确实是印出来的。凑近时还能闻到一股油墨的味道。

她心里震惊不已,抬眼看向王坤,那人却已走到桌前坐下,继续写自己的字,似乎根本不在意她们似的。

不过他倒是开了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