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 经典小说 - 长媳(重生)在线阅读 - 长媳(重生) 第151节

长媳(重生) 第151节

    三太太眼里也揉不得沙子,听了嬷嬷禀报经过,怒道,“确实该打,那侄儿媳妇素来不辞劳苦,别说是守丧一年,便是今后再也不娶也是值得的。”

    柳氏闻言顿时大惊,“那可使不得,您这侄儿还年轻,方过三十,寡妇改嫁,鳏夫续弦乃是人之常情,怎么偏生他就不成。”

    只是三太太这话一说,柳氏再也不敢给儿子求情。

    庭院正中,两名护院扬起板子重重往季二爷屁股上抽。

    季二爷方叫了三声,人便昏了过去。

    柳氏见状,一会儿扑过去阻拦护院,一会儿过来朝姜氏等人求情,手忙脚乱,连着细心装扮的妆容也都哭花了。

    那季二爷平日便是个酒囊饭袋,被美色掏空了身子,三十板子下去不死也得残废,柳氏哭天抢地,见几位太太无动于衷,立即亲自去寻二老爷,人刚跨出穿堂,便见南府两位老爷子簇拥着国公爷往这头来。

    柳氏瞧见国公爷如同看到救星,当即便扑跪在国公爷面前哭道,

    “国公爷,还请您救救季儿的命,他可是咱们二房的嫡长孙,万不能就这么被淮哥儿媳妇给打死了。”

    国公爷沉着眉看都没看她一眼,越过她进了戒律院。

    不一会,二老爷等人都赶了来,戒律院内外人满为患。

    国公爷来到正厅落座,谢云初等人都跟了进来,国公爷看了一眼立在堂中的谢云初,温声问,“初丫头,怎么回事?”

    谢云初屈膝行礼,神色平静回道,“季二爷为妻子守期期间,宿在烟花柳巷,被人瞧见了,报到我这里,孙媳便依家规处置。”

    早在长公主离开后,国公爷便授意谢云初接管中馈,只因那时书院草创她忙不过来,依旧交给几位太太cao持,这半年来三位太太彻底丢开手,便是谢云初当家做主。

    国公爷自然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他之所以开口问,便是试探谢云初的态度。

    国公爷倒也不是想给季二爷求情,实在是担心谢云初下手过重将人给打死了,不好交代。

    见谢云初铁面无私,便知事情没有转圜余地。

    谢云初是王家嫡长媳,国公爷不可能驳了她面子,他看了一眼庶弟,表示自己无能为力,南府二老爷子顿时便傻眼了。

    “淮哥儿媳妇,这是要死人的。”

    谢云初冷冷掀了掀眼皮,“死人?他确实害死了人,非他在外头眠花卧柳,金嫂子也不会得那种病,也不至于死不瞑目,再者,我遵的是王家家规,您只要还是王家一份子,那就必须履命。”

    老爷子还没把年纪轻轻的谢云初放在眼里,无视她的话,怒而拂袖,“来人,给我拦下。”

    南府几位管事当即上前,抱住了戒律院的护院。

    谢云初见状,登时便笑了出声,“二叔祖,您可知您这么做意味着什么?”

    老爷子睨着谢云初,“别给我拿腔作调,我可不能看着你把人给打死。”

    谢云初面色冷下来,“好,既然你要拦着也成,那往后别依附王家过活,别想从嫡枝拿一分的银子。”

    二老爷子闻言脸色猛地一僵,旋即像是听了天大的笑话,狂笑不止,“你上头两层公婆,凭什么由你做主?”

    谢云初面无表情,“凭我是王家的宗妇。”

    “你……”二老爷子喉咙一哽,扭头寻国公爷,指着谢云初骂道,“长兄…你瞧她,简直是大逆不道。”

    国公爷抚了抚额,叹声道,“二弟,初丫头按规矩行事,我无话可说,要么,你今日把孩子留在戒律院,要么今后两府彻底清算。”

    老爷子闻言打了个踉跄,难以想象国公爷毫不犹豫认了谢云初的话,一时反应不过来,凝立片刻,他转身,目光不由往院中投去,十几板子下去,那嫡孙趴在长凳上已面如土色,再这样下去,不死也废了,他也知这些年依附嫡枝得了不少好处,怀疑谢云初是循着机会故意发作他们,颇觉羞辱,登时把牙一咬,负气道,

    “来人,把季儿抬回去。”

    这意味着要跟嫡枝彻底划清界限。

    柳氏见财源被掐断,两眼一翻晕过去。

    谢云初无形中借用这桩事立了威,众人见识了这位当家少奶奶的魄力,不敢小觑,而南府三老爷子那一支则越发敬重甚至讨好她,谢云初说要将二房逐出去,便逐出去了,她说的话,老爷太太们无人置喙,便是国公爷也一字不吭,可见其威信。

    金氏的死让谢云初感伤了很久,这种低落的情绪直到六月中旬方被压下。

    六月十六,齐伟送来前线战报,说是王书淮已顺利攻入西楚国都,兴许再过一阵子便可回京了,谢云初悬着的心松下来,同时也有些纳闷,前世这场战事一直持续到这一年秋,王书淮平定西楚后,又在西楚安置了半年,至来年春末方回京。

    而这个期间长公主与信王斗得你死我活,长公主威逼皇帝下旨立五皇子为太子,并使人免去信王兵权,信王造反,长公主组织禁卫军抵抗,双方在郊外交战两月有余,信王最终将长公主逼去万寿山下自刎,就在信王准备回程之时,王书淮悄无声息杀回了京城,成功击败信王,扶持新帝继位,成为当朝首辅。

    而那时,她已病入膏肓,顾不上问明贵细节,再后来没多久她便死了。

    这一世王书淮提前半年占据西楚,就不知道明年那场祸乱是否也会提前。

    她得早些做准备。

    前世谢云初手头紧,王家也分崩离析,她没有攒下多少家底,今生不一样,这春景堂里可是藏着用不完的银票,甚至为了预备战乱,谢云初这些年陆陆续续兑了不少金银在府上藏着。

    前世那些祸事虽然没有波及王府,谢云初却还是不放心,打算着人挖个地窖将那些银票和金银给藏起来。

    念头一起,她悄悄招来齐伟,

    “你悄悄唤几个可靠的人,在二爷书房底下挖个地窖,我要藏些东西。”

    齐伟猜到谢云初要藏什么,二话不问应了下来。

    悄悄占卜,六月十八动工,也不敢闹出太大的动静,挖的自然没那么快,左右离着前世祸起萧墙也有一年时间,谢云初并不着急。

    然而就在六月二十这一日,皇宫传来皇后懿旨。

    两年一度的赏花宴选在六月二十八举行,恰恰这一日是已故的皇太后冥诞,太后生前最喜菊花,京郊燕雀园的菊花开得最好,便选了这儿了。五品官吏并公爵府邸的女眷均可与宴,也算是为大晋江山社稷及边关将士祈福。

    内侍笑眯眯从袖下掏出一方皇家专属的赤金皇帖,

    “这是给王国公府女眷的皇帖,还请二奶奶收好,领着府上女眷去凑个热闹。”

    谢云初屈膝行礼,接了过来。

    第104章

    自朝廷两线作战,各部吃紧,皇帝被迫禁了一切宴席,各府邸也不敢有奢华之举,京城内外气氛便显得沉闷,皇后提出在这个时候举办两年一度的赏花宴,自然深得女眷们青睐。

    八年前谢云初便是在赏花宴上拔得头筹,被许给王书淮为妻,京城女眷向来借着赏花宴给儿女相看婚事,兴头十足,消息一出,贵妇们均上街给女儿儿子置办行头。

    玲珑绣又迎来了生意的高峰。

    四太太堂而皇之走了谢云初的门路,定制了一身新的香云纱,蓝底提花大叶牡丹的花纹,并无繁复的纹绣,穿在身上显得十分贵气,她早早来到琉璃厅,等着商议去赏花宴的事。

    六月下旬,暑气正盛,琉璃厅的四角均镇了冰盆,今年夏日格外热,府上冰用得快,就连内库的冰也用的差不多了,国公府行节俭之术,每到巳时各房均聚到琉璃厅来避暑,冰块便集中在这里用。

    谢云初也一早带着孩子们过来,她忙着打点家务,太太们忙着看孙子。

    这两年府上添了不少新丁。

    三少奶奶窦可灵生了个女儿,许时薇也添了个小儿子。

    周敏家的五郎能走能跑,前不久又怀上了。

    一伙孩子花团锦簇般在院子里玩。

    大奶奶苗氏的两个孩子大了,眉姐儿倚着母亲学绣花,林哥儿已去国子监就学,极少露面,瑄哥儿前不久摔破了膝盖,被王书旷拘在书房里温习功课,珂姐儿成了孩子们的头。

    倒是珝哥儿,明明年纪还小,却不爱凑热闹,摆着一张小几独自坐在廊庑尽头,一面吹风纳凉,一面玩五子棋。

    珝哥儿越大,性子模样越像王书淮,姜氏瞧在眼里,爱在心里,见他独自坐着玩,时不时遣丫鬟给孙儿送瓜果点心吃。

    三太太看着一院子孩子,笑话四太太道,

    “瞧,这一院子,独没你的孙,怎么,业哥儿还不娶?”

    这话戳了四太太心窝子,“你说我这是什么命,自嫁来王家也算是顺风顺水,公婆维护,丈夫体贴,独独这两个孩子不省心,雅丫头的事你们都是知道的,好不容易把她给嫁出去,轮到业哥儿,他倒是好,嫌我给他选的媳妇过于古板,非要自个儿挑,我…”

    四太太一口气接不上来,拿着扇子舞得飞快,“得了得了,儿孙都是来讨债的,我认,过去的不说,这回赏花宴我便捎他过去,让他亲自挑选,若这回他还挑不上,那他便去剃头做和尚算了。”

    三太太笑语嫣然,“你去,我便不去了,家里总该留个人看家。”

    这时,谢云初从后面的议事厅迈进来,接话道,“三婶去吧,我留在府上。”

    三太太转头问她,“你怎么不去?”

    谢云初的地窖还没挖好,也没有凑热闹的心思,“我想歇一歇。”

    三太太还要说话,姜氏开口道,“哎呀呀,你们都去,我留下来看家。”

    三太太睨着她笑,“二嫂不是最爱看热闹么,这回怎么不去了。”

    姜氏抚了抚额,“总得留人看孩子。”

    姜氏过去爱美,现在爱含饴弄孙。

    三太太颔首,“那我跟你留下来。”

    四太太有些傻眼,“怎么,你们都不去?我一人去有什么意思?”

    “谁说都不去?”院外传来一道大喇喇的嗓音,正是刚从书院回来的王书琴,“二嫂,咱们书院大舍的姑娘均要参加才艺比试,你不去不成。”

    谢云初一愣,“哎哟瞧我,竟然忘了这桩,那便去吧。”

    到了晚边,王书仪和王书雅均递了消息回来,说是要去赏花宴,那王书仪府上便是皇后的娘家,阖府都会过去,至于王书雅,纯是被沈颐拉着去凑热闹。

    夜里谢云初回到春景堂,便吩咐春祺准备出行的衣装,林嬷嬷愁眉苦脸进来,

    “我的姑娘,您快些去前头书房瞧瞧,那个地窖被姐儿和哥儿发现了,这会儿都跑去那儿堆泥人,不肯回来呢。”

    谢云初只得丢下手头的账簿,起身往前院去。

    薄暮如雾,书房黑漆漆的,独独后面那片竹林撑起几盏琉璃灯,齐伟安排了三名侍卫在此地掘地,地窖本已掘了出来,只是竹林西北角那颗月桂下土方松动,塌了一块下去,侍卫只得重新把土掀出来。

    谢云初穿过竹林的石径进来,瞥见两个孩子蹲在地上堆泥人,珂姐儿负责堆,珝哥儿拿着极小的铲子挖土。

    侍卫刚掀出一铲子土,珝哥儿便扒了些土掉下去,侍卫拿小主子无可奈何。

    谢云初瞧见哭笑不得,立即叫住他们,“时辰不早了,快些跟娘亲回去净手用晚膳。”

    珂姐儿从泥堆里抬起眸,粉嫩嫩的小脸沾满了泥土,像个小花猫,“娘。”她清脆地唤了一声,笑嘻嘻道,“我还没堆好呢,您不是常说,不能半途而废吗,等我堆好再回去用膳。”

    瞧,以尔之矛攻尔之盾。

    谢云初竟还反驳不了。

    那头珝哥儿全神贯注铲土,没听到娘亲的话,铲着铲着突然发出一声尖锐的碰撞之声,珝哥儿吓到了,谢云初则愣住,二话不说拔腿迈过去,隐约瞧见松动的土方下有个黑漆漆的东西。

    珝哥儿觉得很神奇,以为自己挖到了什么了不得的宝贝,连忙蹲下来,继续往旁边铲。

    珂姐儿也凑过来瞧。

    不一会,几块方形的土砖露出来,上头搁着一个锦盒。

    珝哥儿满脸疑惑地将那个锦盒给抠出来,将上头的泥土给拂开,随后转身懵然看着谢云初,“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