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 耽美小说 - 景行之的古代日常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13

分卷阅读213

    哥!嫂子怀孕了,你回去照顾她和孩子吧。家里没个人,放心不下。”

书娘在家里,没身子自然可以帮着方窈君照顾方启晨,可有了身子,就需要人照顾了。

汪庄其实也想回去的,就差说出口了。

他点点头道:“我收拾完东西,这就启程回去。”

然后汪庄看向景行之,傻笑着道:“小景大人就是好福气,我这刚要走,那边二殿下来了,身边起码四个高级护卫!安危和办事无需担忧啊!”

景行之一想,还真巧了,熊孩子正好帮上忙了。

有来有往,作为一个好人,不能白收二侄子的好处。

景行之有原则地想道:自己一定要积极负责,让二侄子好好学习,走在学习的一线上!也走在定北教育的一线上!

116

两日后的清晨,空气里还透着股早晨特有的清新的气息。

景行之手下一个七品小文官,带着两个招来的识字人,站在他负责的茶明村,村长家的院门前。

小文官看着哪里都透着穷和寒酸的院子,脑子里一片空荡荡。

他等会要干一件自己不敢想的事,给吓得空了。

不过很快,脑海里熟练地闪过景大人的鼓舞和肯定,以及那一套套说辞,他又重新打起精神来。他在路上想过无数次,忘是不会忘的。

招来的两人里的一个人,上前一步,替小文官敲了敲村长家的院门。

小文官不由得挺直了背,心里有点高兴,自己也是有人照顾的“官大人”了。

要知道在这趟出行前,他还是从八品的小官员呢,连七品芝麻官的门槛都够不上。

小文官想着,心里不由得又多升起了些对自己顶头上司,景同知的信心。

一定能行的!小文官给自己打气。

紧接着,院子里有个脸上满是皱褶的老头出现了,老头捧着饭碗,碗里装着半碗粥水。

老头瞧见小文官身上的官服,微微弯下了腰,有些紧张地讪笑着问:“几位大人,你们找小老儿有什么事吗?”

“你就是茶明村的村长?”

老头心慌慌地点点头,瞪大了眼:“对,小老儿就是村长,姓木。这……可是出什么事了?”

“木村长放心,不是出事了。”

小文官看见老头好似比他更慌张,心里终于稳了些:“我是负责下村教化的官员,下来了解一下村里的识字的人和读书人的情况。”

“哦哦。”木村长松了口气,想起人还站在门口呢,赶紧让开半边身边,“大人进门说吧,坐着说,坐着说!”

小文官从善如流,进了木村长家。

进门后一了解,才发现整个大村子里虽然人不少,可读书识字的愣是没几个。

因着识字的人少,所以但凡有什么事就找村里那几个人看看,大多时候其他人都不进城。

木村长见小文官蹙起了眉头,搓搓手,憨笑道:“咱们村和别的村差不多!进学老贵,我们村里人穷,之前又不能科考当官,所以学的人就那么几个。”

小文官想了想,问道:“如今能科考了,如果办学堂,会有多少人乐意来进学呢?”

木村长摇头:“怕是没多少,没银子,我们村穷。”

说着,老头儿还看了圈自己家里,像是在证明整个村都穷,生怕被人弄走了银钱。

小文官看着木村长,有点虚地问:“那要是十个铜板一个人,教认字呢?”

“啥?!十个铜板就能教认字儿?不是要好几两的吗?”木村长整张老脸上都写着诧异。

小文官见他如此反应,松了口气,又问:“府衙里的大人见各个村子都不富有,所以特意优惠了。一个人十文钱一期课,教一百个字。”

木村长听着,心里倒是打算把自己几个孙子孙女送去,反正就几十文钱的事。

而且就认百来个字,也不会学很久,不影响地里和山里的活计。

要真想让他家孙子去学个十年八年,那得花费几百两,供不起,可几十文钱还差吗?

孙子认字可以去城里干活,孙女儿认字可以嫁得好!多好的事儿!

木村长想着自己四个孙子两个孙女,六十文钱也不少,又问:“那你们教啥字啊?”

“就用得上的,家里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爹、娘,祖父、祖母,每一期的字不同,但是都是用得上的。每日教十个字,两刻钟就好,不影响劳作。”

小文官说出这些话,红了脸。

无他,以前的说辞可是认明理,科举做官,光宗耀祖。可比现在的实用,听起来不知道高大上多少。

不想老头反而点了点头:“那行啊!等晚间人都在家了,小老儿就告诉村里人,回头再把人头数告诉大人。”

小文官内心对于事情的顺利惊喜异常,笑着道:“那辛苦木村长了,我还得去下面两个村子看看,你先忙。”

木村长看看面前的三个人,苍老的面孔上,眼珠异常灵活地一转:“三位大人分别负责三个村子吗?我们村人最多,肯定学的人也多,需要最厉害的先生。”

小文官笑笑:“那我亲自来吧,木村长放心。”木村长十分配合,小文官也愿意多给些面子。

第一步是走下来了。

离开茶明村,小文官眉开眼笑,心里舒畅得不行。

与此同时,他心里倒是沉静了下来,思考起这次来定北和上回去南部山区的不同。

他上次出去是为了教化山民,跟着洪大人一道。

山民说山里话,叽里咕噜听不懂,对他们外人很是排斥。就算他们当时免费教东西,都没愿意去。

后来洪大人见他没进展,给他换了山民和李朝旧民各半的学堂。

结果依然不容乐观,第一天来了一群学生,第二天跑一半,第三天再跑一半。

两者的差距,就是教的东西截然不同。一个是简单粗鄙到读书人看不上的日常字,一个却是读书人开始进学学的启蒙读物。

小文官一边觉得自己有点辜负圣人,感觉自己有点丢份,可一边又为教两个学生,能拿五文钱而偷偷高兴。

能拿到额外的银钱,寄回去。家里就算他不在,阿姆、夫郎还有孩子的日子,也能过得好些了吧?

*****

其他地方。

景行之大多手下,像小文官一样,抛开了面子,把免费变成了低价收费。

一部分人是想钱,一部分是真心觉得实用最好,另一部分则是勉强行事,不好违抗上命。

同样的,也有两个人阴奉阳违,嘴上说着好好好,实际上还是老一套。碍于定北曾经是李朝之地,百姓多为旧民,对于读书倒是喜于接受。

不过一听不要钱,心里一咯噔,总觉得哪儿不对劲。

再一听学什么